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一桶水真的能倒满一碗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天照

  摘 要: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意思是说教师要想教育好学生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必须有比学生多得多的知识才能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才能把学生教好。那么,是不是教师的知识越多,教学能力就越强呢?教师的知识越多一定能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吗?通过问卷调查、档案查阅和听课证实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多重因素相关,受多重因素的制约,并非唯教师自身知识水平而转移。
  关键词:教师的知识;影响;教学能力;学生的知识;关系
  
  有人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句不成格言的行话已经在教师行业当作真理流传开来。其实,我觉得真正意义上的一桶水也未必能倒满一碗(如果倒的方法不对)!那么,教师的“一桶水”就必然能给学生“一碗水”吗――值得我们深入地思考和研究。
  
  一、听课实际体验
  
  “一桶水”与“一碗水”看似是量与量的关系,其实反映的是教师自身知识水平与教师教学能力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把教师自身的知识比作“水”,就可以把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比作“倒水”。自身“水”越多的教师不一定是越会“倒水”的教师。
  去年暑假,笔者作为一名学员有幸参加了湖北省高等学校
  师资培训中心举办的“湖北省高校基础课程教学研讨班”。研讨班邀请了我省数所高校的专家级教授为我们做有关基础课程教学研究报告。听课的过程激发了我对上课这门艺术的深入思考。因为,虽说给我们上课的老师都是专家级的风范名师,个个都博学广闻,但单就教学艺术来说风格各异,差异显然。这次听课使笔者深深感受到:一名教师光有专业知识和教学激情,并不能满足学员的要求,不一定能让学员接受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也不一定能让学员完全吸收自己所传授的知识。教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与教师自身知识水平并无决然的正向关系。
  
  二、教学实践反证
  
  培训班过后回到学校,笔者进一步积极探索和调研。首先是在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目的主要是搞清两个问题:(1)什么样的教师最受学生欢迎和喜爱。(2)怎样讲课能让学生吸收快、听得仔细明白,姑且不考虑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手段。其次,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要求学生以无记名的方式给自己提意见和建议;最后结合学生“最喜爱教师”的标准和学生以无记名方式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教学改革,经过半年的努力,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1)学生对“好老师”即学生最喜爱、最欢迎的教师的要求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有统一模式和一致的意愿,而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发放问卷调查200份,回收176份(占总发放卷的88%)。其中149位学生喜欢真诚善良、和悦可亲的老师,约占发放问卷份数的75%(约占回收份数的84.7%);其中120位学生喜欢知识丰富,讲课风趣、幽默的教师,占发放问卷份额的60%(约占收回份额的68.2%);其中98位学生既喜欢和悦善良又喜欢知识丰富的教师;其他学生约占回收问卷的2.8%。(2)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普遍反映,教师讲课应该清楚、生动、精炼、激情。音量要适中,既不能太大让学生感到刺耳而产生厌烦感,也不能太小使部分学生听不清楚而放弃听讲,以坐在教室最后一排学生能听清楚为基准。音速适当放慢,让学生听的过程中有一个思考、反思的过程,便于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的吸收。由上述可见,上课也是门艺术,既需要教师有内在的高尚的道德风范、善良的心灵,又要有外在的端庄优雅的仪表、和悦温馨的微笑;既需要听得见的教师的语言技能、技巧,又需要听不见的教师的传授技艺。语言标准、语速适中,学员就能听得清楚、仔细,吸收就快;音量适中、抑扬得体,学员听得悦耳;语言幽默、风趣,学员吸收的知识就牢固。教学是多方面知识和艺术的结合,其效果“好”与“坏”并非唯教师自身丰富的知识所达成。
  在学生无记名提意见中,(姑且不谈优点)学生主要谈到两个问题,一是教师普通话中夹带地方音,不标准;二是教师语速略快。于是,针对学生“最喜爱、最欢迎的教师”的标准和学生以无记名方式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笔者进行了深刻的自我教学反省,首先是在教学态度上转变观念,向先进教师学习,热爱教学、爱生如子,增加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其次是痛下决心,改革教学方法,坚持学习汉语普通话,经常查阅新华字典和汉语成语词典。普通话变得越来越标准了,讲课的语速慢下来了,并慢慢形成习惯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010年年底在学生的评教中,评教分数由上半年的88.6提高到了90.6。
  
  三、分析与讨论
  
  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发现,教学也是一门科学或学问,需要专门的学习和研究,并非知识渊博的人就一定能搞好教学工作。
  如果教师自身知识渊博,德才兼备,热忱教学又具较强的教学能力是完全有可能教好学生的,是可以给学生“一碗水”的。
  如果在此基础上再注重个人修养、注重教学艺术的研究,就会使得教学工作“滴水不漏”、锦上添花、精益求精。
  如果任凭教师水平有多高而不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不注重语言艺术的研究,只顾满堂灌而不顾效果,上课滔滔不绝而不顾学生是否理解,不注重和学生沟通就只会把“水”多半都浇到地上而进入学生“碗”里的寥寥无几。在以前学生对自己的评教中,学生反映我上课“语速过快,语音不准”。可并没引起我的高度重视,或我没把它当“问题”看待。通过再当一回学生我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语速过快、语音不准会影响学生的听力和理解,浪费学生的时间,误人子弟。
  如果任凭教师水平有多高、知识多渊博而无事业心和责任心,上课漫无目标、敷衍塞责就会把“水”都浇到地上,而学生一无所获。
  如果教师不注重道德修养,不注重自己的体态语言,不注重和学生心灵的沟通或引起了学生的反感,学生就会厌恶该老师。此时老师上课就会在学生和教师之间隔一层屏障,学生拒听老师上课,教学毫无效果。
  上述研究表明: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具有真实性的一面,又有误导性的一面。教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教学的好坏是一个教师德才和言行的综合体现。教师自身知识水平与教学能力之间没有必然的正向关系,也就是说“教师的一桶水未必能给学生一碗水”。我们常说的“教师的教学能力”应该是“德、才、言、行”的综合指标,受多方因素的制约,包括师德方面、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方面、先天方面(如男女教师自身的差异)、情感方面(包括教师的工作热情、敬业精神和对学生的关爱)、理性方面(包括教师的人生观、处世观的看法)等等因素。因此,教师要想把教学搞好,必须注重和认真研究教学环节的方方面面。
  (作者单位 湖北省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57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