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雪利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学科。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语文教师切实要改变传统观念,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等方面,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活起来,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动起来。但动之前提是:教师必须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能很容易地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品读、赏析、感悟较深,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上好一节语文课,首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
  一、导入吸引法
  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是导入新课。巧妙、恰当的导课,会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针对不同的课文,选用图片、录音、多媒体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这样学生会很快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例如教学《黄河颂》时,多媒体播放波涛汹涌的黄河画面,在学生面前展开了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图画,再加上明快雄健、自由奔放、并且澎湃激昂的朗诵,一下子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他们禁不住也大声朗诵起来,深深认识到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学生带着这样的情感来学习课文,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二、巧设问题法
  导入新课后,教师往往针对所讲内容提出问题。这就要特别讲究提问题的技术含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提出恰当的问题,这样会使学生的思维更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增强了讲课的吸引力。例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板书课题的同时,让学生仔细阅读课题,提问学生从题目中得到了哪些信息?不到一分钟,学生不但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并能概括出两部分的内容。
  三、趁机鼓励法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教师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绝大部分的问题都由学生去解决。我们教师常常要做好一个鼓励者的角色,多一份肯定,多一句鼓励,学生情绪高涨,各抒己见,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整个课堂活了起来,教师自然而然地了解了学生的理解程度。例如教学《雪》时,朗读完文章后,学生自选喜欢江南的雪还是朔方的雪,很自然地将学生分成了两部分,当我让他们阐述理由时,教室里一片沸腾,简练概括的,生动描述的等等。在此,我趁机鼓励:“同学们的回答,老师非常满意,同学们都能抓住雪的特点来说。但在本文中作者对两种雪的态度跟我们又有什么不同呢?”学生更深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倾向。
  四、留空探究法
  美术课上,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会发现许多地方留下空白,让欣赏者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后人进行再创作活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也不妨借鉴这一手段,让学生去体验课文情感。例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藤野先生》时,学生理解完课文后,教师不要急于总结课文主题,可以要求学生再次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结合时代背景,自己去理解,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概括本文主题。
  作者单位:西安市临潼区新丰初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64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