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综合性学习之人文性链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叶 霞

  生活是最真实的体验,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生生活就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当地自然环境、风俗民情、传统文化、校园文化、节日文化都可成为有益的学习资源。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留意并关注身边可资利用的语文学习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来组织加工、优化整合,使之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要开展语文活动,实现课内课外结合,而且更要注重在实际情境中、社会实践中、生活体验中养育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达成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因此,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应与“人文语文”教学课外链接,凸显人文性。
  
  一、营造综合性人文氛围,多管齐下
  
  语文教师要尽量找到语文知识和其他人文科目的交合点,使学生融会贯通。而且课堂内外,还不能仅仅局限于活动上,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方案,组织进行采访、参观,开展小组合作、科学探究,举行评论、演说、辩论等活动,并进行书面表达能力训练,使他们能学到课堂之外和语文以外的大量知识。因为语文课的时间和空间毕竟有限。要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还需要课内外结合,语文老师可以跟其他科目教师联手,开设一些文学欣赏、书画、音乐欣赏和历史知识讲座等,如“文学名著赏析”、“书法”、“古今文化名人讲座”。另外,我们语文教师可以在学校的指引下,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有兴趣小组,如“写作”、“讲好普通话”、“书法的写与析”等;还配合学校搞好各类活动,如征文、手抄报、课本剧、诗歌朗诵会等;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的大型征文活动,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增强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校园氛围,使学生躁动的心有所归属。我们要多管齐下,营造多样化的综合性的人文氛围。
  
  二、尝试综合性人文选题,研究实践
  
  “人文语文”最直接地体现在人文选题的研究和教学之中。师生本着兴趣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结合各地特点和语文单元综合性学习安排,可适当地尝试一些综合性人文选题。如“感悟人文家乡,探寻家乡文明”。
  悠悠三百里楠溪江,是我国国家级风景区惟一以田园山水见长的景区,素以水秀、岩奇、瀑多、滩林美而闻名遐迩。与此同时,楠溪江沿岸的古村落及历史人文景观沉积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是楠溪江风景区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因此我就激发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自由组合开展“文化楠溪江”探寻活动,分别有楠溪江历史、古村落文化、食文化、牌坊文化、窑址古居探秘等小组。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阶段。教师组织各研究小组学生实地参观。教师要组织学生拍好照,并采访就近居民,做好相关资料的记录。2.整理研究。回来后,查找资料或上网查找,再写游记、写心得,讨论交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及建筑的美溢于言表。3.交流评价。主要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与导师评价相结合,活动与展示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活动结束后,选取大家一致认可的作品,展示杭城文化,体现人文精神。(1)举办照片和图片资料展,要求配上说明文字;(2)各组组内交流,再派代表向全体同学口头汇报成果;(3)进行一次专题板报评比;(4)书面汇报与写作训练。或游记、或感受、或说明文字、或调查报告、或小论文,形式不拘,并把文章编辑成册,作为后人学习的乡土教材;(5)把成果发到相关网站的相关网页上;(6)举办“爱我家乡”演讲比赛,深化体验,激发爱国情思。
  此类选题蕴涵着“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和“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的新课程理念。而且它是听说读写结合的,又是跨语文、地理、历史等几个学科的综合性学习课题,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尝试与他人交往合作,获得对科研、对社会的直接感受和体验,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三、关注综合性人文妙语,采撷生活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公园里、街道上、草坪边、花木旁,或是看电影、旅游中、网络上、参观时,只要你留心,文质兼美、构思巧妙、语言亲切、耐人寻味的人文妙语随处可见。因此,我组织了一次搜集人文妙语的语文活动课。
  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课《背起行囊走四方》时,同学们开展了“名胜古迹对联考”活动后,意犹未尽,提出搜集“人文妙语”,我便顺势引导学生开展。活动时间无限制,采取日常搜集、每月小结和学期总结相结合。具体步骤是这样的:1.适当分项,分工搜集。教师指导按地点、网络、书本等初步分项,学生自由选择一方面去搜集。2.整理分类,研究体验。(1)日常搜集的实施。在班级板报中设立“人文妙语”专栏,要求各小组每天至少选送两条人文妙语。而且每周每人要向各小组长书面汇报搜集成果,再由小组长书面汇报给大组长。(2)做好每月小结工作。每月进行一次汇总交流,合作整理,再归类展示,展示的作品要附有评语。(3)深入研究,学以致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搜集到的人文妙语进行仿句练习;也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活动或妙语写随笔、感受、小论文等各种文章;还可以组织学生打印各类妙语粘贴于相应场所。3.交流总评,成果展示。这是指每学期的总结性评价。主要用以下几种方式评价:1、评出十条“最受欢迎的人文妙语”;2、评出十条“最佳人文妙语仿写或创作”;3、评出十篇“最优秀的总结性文章”;4、评出若干先进个人和学习小组;5、展出评出的成果,以及先进个人和小组的成果;6、以此为契机,举办一次征文活动,征文要求任选展出的一条人文妙语,自由选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文章。本次综合性学习,从“关注学生发展”的观念出发,直接形成了三种价值指向,即文化知识的积累,实践能力的培养,道德情操的感化。而且,这些人文妙语就像一贴贴“清醒剂”,默默无言,却时时提醒我们,哪些事情不合公共道德,不应去做;哪些事情虽小,却展现了一个文明人的风采。
  
  四、引入名篇名著,涵养人文
  
  读书是培养人文精神的基础。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对名篇名著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理解,努力寻求独特的认识、感受和体验。而且可以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我们要适当开展些有利学生读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自我探索、个性体验、创新活动中,提高读书和写作能力,涵养人文。
  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自主确定研究专题进行探究的学习活动。例如在组织阅读《鸿门宴》后,让学生探究项羽“是不是英雄”,并要学生写一篇研究报告。学生在网上进行自由浏览,查找资料,经大量信息“轰炸”后,学生有了较多问题,提出了较有质量的选题:“项羽是‘妇人之仁’还是‘君子之度’?”,“谈刘邦的人才政策”,“从项羽的悲剧中看‘义’对中国人的影响”等等。又如在上《郭沫若诗两首》时,提出质疑:郭沫若的诗怎么这么夸张?静夜怎么会有白云?有些人赞成,有些人反对。教师以此为契机布置了探究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相关资料,进行探究写作。
  学生要更好地解读名篇名著,必然也要了解相关作者。因此,我们可以设计人文选题“文学名家之人性光辉”。此选题的范围可以涉及古今中外的文学名家,如屈原、范仲淹、苏轼・……童安格等,这些作家的作品都作为教材被我们所传颂,学生对此并不陌生。设计此选题的目的是为让学生领悟他们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甘于寂寞的人生胸怀。这能使学生更好地把握相关名家作品的主题,有助于读书。
  总之,我们要提倡“人文语文”教学的课外链接,要开展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实际情境中、社会实践中、生活体验中养育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秦训刚,晏渝生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教师读本.―2版(修订版).―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作者单位:
  浙江永嘉县上塘城西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78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