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多媒体教学手段对中学语文课堂的优化功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彭 鹏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只能用绘声绘色的教学语言来创设情景,传情达意。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这种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欲望。新课程标准的制订和实施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它既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研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又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在这种背景和时代要求下,中学语文老师倍感责任重大。现代科学技术能发挥功能,传达教学信息,用图、文、声、像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张扬和发展学生个性,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首先,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我表现欲望和创新意识
  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学生学习成功的有力保障。中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处于发展阶段,他们对新知识的需求量大,喜欢追求新鲜事物,传统语文教学中模式渠道窄、空间小,限制了学生思维发展,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多媒体图像清晰、声音逼真,对感官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学习。在执教《黄河颂》时,我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简短的导语之后,让学生静听配乐朗诵:美妙的旋律,深情的朗诵,真实的画面,学生趣为之生,心为之律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多形式朗诵,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诗的情感、思路,品味语言,并与《长江之歌》作比较,学生很快进入了和谐、开放、创造性的学习氛围中,读得深情,议得热烈,发言勇跃且见解到位新颖,较好地激发了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和创新意识。
  其次,多媒体教学能增强直观性,让学生感知丰富形象。提高认识水平。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的课程标准界定语文素养的主要内容有: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对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描述,是在实践运用层面上对语文“工具性”内涵的准确概括,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多媒体可以大量存储信息和快速检索信息,能够加大语文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并灵活掌握教学节奏,增强语文课堂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丰富性,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执教《最后一课》时,我根据学生对二战历史缺乏了解的实际情况,先播放了《二战史录》中巴黎沦陷的片段,调动起了学生情绪,然后播放《最后一课》的配乐朗读,让学生的情绪再次深化,接着把“九・一八”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片断放给学生看,紧扣小说的三要素,让学生分组、自主、合作、探究,畅所欲言。这样一来,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再次,多媒体能精选资料,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能力,有重点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
  思维是认知的核心,而思维首先建立在人脑对事物直接具体的感知基础上的。多媒体可以便捷地精选资料,向学生提供想象和联想的素材,让他们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触景(事)生情,发挥联想和想象。我在上《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时,使用计算机精心设计,把多方面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观点图文并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并下发从网上下载、复印的满分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突破思维定势》,让学生把观点与图文结合,把此文与彼文比较,把己文与别文对比,把现实与文章对照,语文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得到了重点的训练与提高。
  最后,多媒体教学能灵活运用比较的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前苏联教育家鸟申基斯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的一切的。”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比较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教师在备课时恰当利用直观、形象、生动的素材制成多媒体教学软件,可将平时无法看见或看清的、抽象的,特别是难得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的事物的现象、过程、情景再现于课堂,让学生在整体与局部,动与静,虚与实,相同点与相异点等方面充分感知,全面比较,这无疑有利于课堂结构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种优化带来的课堂效率,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难以达到的。教学《孔乙己》和《范进中举》两课文时,使用多媒体教学把课文进行全方位的比较教学,效果明显。
  总之,多媒体教学手段中课文课堂有巨大的优化功能,它能够让学生在直观、生动、和谐的学习情景中产生一种想学、愿学、好学、会学的学习心理,学生的视听、记忆、理解、实践、创新等方面的能力都易出现最佳状态,由此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不过,任何东西都有利有弊,多媒体教学也是一把双刃剑,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矛盾,做到四者有机结合,就一定会优化语文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94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