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语文阅读理解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巧玲

  小学语文课文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的瑰宝。过去,我们在教学时只重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教育。当“绿心工程”的春风吹进了校园,课改的春风吹进了我们教师的心田时,学校首先在教师中进行环境教育意识的学习与研究,共同学习国内外有关专家的论述与理论,提高了大家进行环境教育意识研究的自觉性、主动性。接着组织教师仔细分析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义务教育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现行各科教材和渗透着与环境教育有关的内容,经过学习后我根据语文学科特点,挖掘了语文阅读教学中环保意识的教育。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文人笔下优美的自然景物,理解环境与作者抒发感情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对健康人格养成的积极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一,语文的学科特点决定了环境教育应该是一种情感教育,是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促使学生在情感上发生变化,在情感上对环境保护产生一种积极的、不由自主的认同态度。其二,应该在美育的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前人留下了许多优美的文学作品。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让学生去感受环境中美的事物,热爱美的事物。其三,在强调重视自然环境的同时,还应该进一步提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倡建立和谐、自然的人际关系和豁达、平和、宁静的心境。
  在语文阅读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这是一个能发挥语文的学科特点,进行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那么,怎样来进行这方面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人手:
  首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全方位多感官感知文章内容。要引导学生感受文人笔下所描写的自然景物的美,调动学生去想像,去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之中。朱自清笔下的《绿》自然、幽雅;老舍笔下的《草原》翠色欲流,轻轻流人云际;巴金笔下的《鸟的天堂》奇特、壮观,令人遐想;峻青笔下的《第一场雪》粉妆玉砌、五光十色。在作者的笔下,自然界中的一切仿佛都有了生命,是那样的鲜活,那样的清明透彻,那样的可爱。还有那奔腾不息的大江,烟波浩渺的大海,那绚丽的湖光山色,潺潺的小溪。那些名山秀岳、辽阔草原、迷蒙烟雨、小桥流水、落叶残花,无一不向人们展示出一幕幕美景。在阅读教学中,我努力创设情境。因为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具体的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通过图片、音乐、录像等多媒体教学,创设出一个优美、清新的自然环境,尽可能地使学生体味自己置身于这样一个优美的环境之中,去细心体会大自然带给人的美感,并且让这些美感逐渐在学生的心灵中沉淀下来,被感染、被陶冶,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也就会水到渠成,油然而生。
  其次,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感受诗文中画面的美以外,还应进一步合作深入探究,激发情趣,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作者能写出这些优美的文章呢?大自然在这里充当了一个什么“角色”呢?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与人的关系。要让学生懂得,在文章中,自然成了作者抒发情感的重要对象,成了作者情感外化的表现体,缺少了自然环境,作者就无以抒发自己的感情,无以激发自己创作的激情和灵感,可以说,是环境孕育了作者,是作者赋予环境以生命。
  第三,在文章中,环境除了能表意抒情以外,对培养健康的人格,平静、豁达的心情还有重要的作用。或壮丽或秀美的自然环境,能促使作者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社会,并且能够给作者带来不少生活哲理的启迪。对这一点,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去深入思考,感悟人生。例如,孔子面对奔流不息的大河,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告诫自己和弟子莫要虚度时光;杜甫登临泰山,“一览众山小”,建功立业的壮志油然而生;陆游看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则更坚定不屈服于生活磨难的信念。“优美的自然环境能陶冶人的情操”,在这些文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这里,学生对自然的情感在一步步加深,由最初的“美感”到“喜爱”,由“喜爱”到“关注”,由“关注”到“思考”,层层递进,学生的环境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另一方面,在感受文章的美,体会自然与作者,自然与文章的关系的同时,还可以对照现在的自然状况,引导学生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延伸课堂内容等。比如,我在讲授《鸟的天堂》一课时,就组织了一场讨论,题目是:鸟为什么喜欢大榕树?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并说明理由。学生非常踊跃,他们有喜欢文中的美丽的风光,说它自然环境好,无污染;有的喜欢城市生活,说它科技发达,文明进步。更多的则希望能把两者合二为一。在经过讨论之后,大家形成了共识――社会无论怎样发展,都需要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在不知不觉中,学生接受了一次环境教育。
  对当前环境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也是教学中需要重视的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对自然环境接触的日趋减少,人们的想像力被束缚了,心态变得浮跺了,心境变得狭隘了。随着环境的恶化,产生美文的“土壤”也在逐渐消失。空气污染使得蓝天布满黑云;河水的污染使得鱼虾失去了踪影;水土的流失使得草原变成了荒漠;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利益驱动占据了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没有了,那种“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民风少见了;随着城市噪音污染范围的扩大,那种“空山不见人,但闻不语响”、“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清静也离我们越来越远……
  所以,我们今天,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就是要引导学生去体验、去感知、去领悟、去梦想、去追求一种回归,一种与自然融合为一体的回归,一种豁达、开阔意境的回归,一种关注万物变化,与万物同喜同悲的回归,一种人类心灵家园的回归。通过教学。最终就是让学生明白一点――人类离不开环境,我们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人类的家园!
  作者单位:中北大学附属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96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