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一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动手、动口、动脑,生动活泼,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参与之中主动获取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就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并且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
[关键词]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 自主探索
《新课标》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全面发展。这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我们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主体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像一个小“数学家”一样自己去研究、去学习。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方法是学习能力的一个基本要素,要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一定要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2.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达尔文有一句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数学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1 增加学生的操作机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可进行自主学习的感性材料,加强直观操作,指导学生初步学习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进行大量的感知,建立表象,以此作为抽象数学知识的支柱。例如在教学一年级“100以内数的认识”,我课前准备几种种子各100粒,课上时分给每个小组各一份,看哪个小组数的又快又准。在学生数的过程中,我尽量不干涉学生的活动,让学生独立自主地把任务完成。然后,在我的引导下,再让学生分别将自己数的过程和结论有序地、完整地口述出来,然后请全班评议哪种方法比较好。教学时,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交流了多种观点,收到了多向的反馈信息。这样,学生很快对100以内数有了较深的理解和认识。
2.2 提供学生质疑空间。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如何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质疑的信心和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启发学生开阔思路,多思善想,质疑问难。在学生质疑过程中,我们首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其次,指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最后,还要启发学生自己学会解决问题。比如在教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一节的例4时,这种题型有两种解题方案,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课本提示,讨论出两种不同方案,期间学生们提出了不同的问题,都通过小组讨论而解决了。最后,引导学生一起归纳两种解题方法的不同和相同之处。通过这样的教育,不仅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在解题时学会运用转化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搭配,组成若干学习小组;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认真思考、积极发言、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最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还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2.3.1 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从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自己趟着过河。例如:在教学三年级“混合运算”时,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试做例题,结果可能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总结,让学生理解解题的基本方法,同时还能比较灵活地根据题目的不同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这样,在试做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2.3.2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如果不处理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使优生更优、羞生更差。在组成小组成员时,一些学优生出于对小组荣誉的考虑,会拒绝或排斥学困生。因此,我先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然后,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最后,要求他们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意见,听完再动手操作,细致分析一下过程。我在巡视指导时,重点指导学困生学习操作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操作困难。在小组汇报时,把目标直接指向学困生,让他们代表小组来汇报合作学习的结果。并提问:“通过刚才的讨论,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这样想?”等这样的问题。这既是检查小组讨论的情况,又可检查学困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另外,我对优生也进行教育,鼓励他们对学困生提供帮助,与其他学生形成协作关系,能尊重他人,更具有分享精神,在分享中体验自身的价值。这样,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既感到有同学的帮助,享受到集体的温暖,又使他们学习得到进步和提高,从而进一步树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如教学“乘法的意义”时,当出现:3+3+3+3+3=15、4+4+4=12、5+5+5+5=20后,就提出“请仔细观察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问题,促进学生去寻找算式间的联系,抓住本质,寻找共同点,促进组内交流,有利于合作学习。
2。3。3 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在教学“9的认识”时,我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熟练掌握9的分解与组成。首先,让学生把9根小棒分成2堆,看看有几种分法。学生通过操作,很快就学会了9的组成。于是,我就趁热打铁,问:“你们能把9,根小棒分成三堆吗?试试看!”学生经过操作研究,很快发现9可以分成2+2+5、3+2+4、3+3+3、4+2+3四种组合方式,于是学生感到很兴奋,俨然他们是发现者、探索者。接着,我又提出9根小棒还可以分成几堆的问题,学生的情绪再一次高涨。在我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自己探究学知识。动手操作,不仅有助于儿童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而且通过学生自己探索的形式能将抽象概念形象化,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自主探索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延伸。《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发现数学的规律。教师应该转变角色,成为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因此,我注重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能自主探索。教学中探索环节可以这样设计,有意识地留一点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获得解题的方法。特别是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数学学习的自我探索,有助于他们对课堂知识的加深、扩展,更主要的是对课堂中没有学到的、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的获得。由于内容不限,具有广泛性和选择性,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我相信,只要认真钻研教材,坚持不懈地突显课改理念,在教学中给予学生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00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