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课堂教学情境维系着学生的认知、动机、兴趣和意志信念。良好的情境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教学活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中,教师应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情境创设
教学情境是指在具体场合下学生的情绪、思维等心理状态与学生群体氛围的总和。在数学课堂教学法中,掌握适当的时机,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应用知识,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放飞思维,充分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1.创设质疑情境,在主动探索中发展思维。教学中积极创设质疑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自主质疑、主动探索,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重要教学手段。因为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最具有震撼效果,最能使学生产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冲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疑点,巧妙运用设疑技巧,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其好奇心和内在的创新欲望,培养其发现问题的习惯方法,然后把学生发现的问题引向深入,这种质疑情境的创设,能有效激活学生思维。
例如: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谁能在2、20、200后填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将它们连接起来?学生感到很新奇,纷纷议论。有的说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2米=20分米=200厘米,有的说加上元角分可得2元=20角=200分,此时教师提出能否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于是学生得出2元=2.0元=2.00元;2米=2.0米=2.00米,验证这几个数之间是否相等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小数性质。这样创设情境,形成悬念,培养学生对知识探究的能力和习惯。学生脸上露出了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创新的乐趣。
巴甫洛夫说:“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教师在讲课时要处处设疑,要善于在关键之处设疑,在易错之处设疑,在模糊之处设疑。要淡化自我权威中心意识,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使课堂上处处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2.创设矛盾情境,在比较批判中发展思维。由于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多数学生具有合众心理,习惯于自己的想法与大家一致,习惯于老师怎样讲我就怎样做,人云亦云。这种合众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制造“矛盾”,使学生的认知过程产生不协调,推动学生在争论中去解决问题,各抒己见,让他们的认知过程彼此交火碰撞,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启迪他们创造的灵感。
例如:在教学“约分”时,当学生用12/18表示出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后,我没有急于引导学生去认识什么是约分,以及如何去约分,而是进一步要求学生通过画图表示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几分之几”这一关系。结果,不出所料,绝大多数学生都老老实实地把一个长方形平均数分成18份,并给其中12份涂上阴影,以表示男女生人数之间的关系。这时,我不动声色,接着出示如下两题:①五年级有男生150人,女生200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②学校有男生1000人,女生1200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同样要求学生在算出结果后,通过画图来表示两者的分率关系。面对需要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200份和1200份这一艰巨任务,学生望而却步了。见时机成熟,我及时引导他们思考,仔细观察男、女生的人数,想一想,除了平均分成200份,1200份以外,能不能使平均分的份数少些,但也能准确表示出男生占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学生稍作思考恍然大悟:150/200不就是3/4吗?1000/1200就是10/12,也是5/6,12/18也就是2/3,它们只需要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4份、6份和3份,便可以准确地表示出男女生人数之间的分率关系呀!就这样,原本枯燥、乏味的约分知识,通过画图这一方法,使学生在矛盾冲突中自己悟出来了。
3.创设交流情境,在开放协作中发展思维。一位名人曾说过:“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得到的却是更加丰富的思想。”数学教学中,交流与合作是现代教育的精髓。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好问题,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讨论,创设各种形式的交流情境,让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在个体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经过分析、比较、筛选,发现最佳思路、解法或结果,使个体思维在集体智慧中得到升华。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预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大小全等的梯形,课堂上启发学生自己根据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动手拼一拼,看能不能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学生动手拼摆,很快发现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原梯形的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原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于是推导出了公式: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当我提出是否还有别的方法?有的学生便讲出自己的方法,即用一个梯形沿中位线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推导出计算公式。我给予了肯定。学生通过一起思考,一起试着剪拼图形,一起讨论,在想、做、说的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融合,结果学生们拼出了多种图形,不但得出了梯形的面积公式,更重要的是发展了思维。
4.创设想象情境,在轻松思考中发展思维。传统的教育比较注重学生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其求异品质的塑造。研究表明: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有创见。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想象与创造性思维有密切联系,它是人类创造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为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供机会。如学习比的知识以后,根据班级里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4,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4,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4/7,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1/3……通过想象,进一步沟通比和分数的联系。通过想象,训练了学生突破空间进行思维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更具跳跃性。
当然,要发展学生的思维,仅停留在创设这些教学活动情境上是不够的。从教学中,我体会到:教师首先要有创造精神,应将课堂教学的学习内容、呈现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然后创设情境,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主动探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一片崭新的、辽阔的发展空间,放飞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03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