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课程标准在中学语文教育逐渐贯彻实施,而中职语文教育受职业学校教育和生源的影响,语文课不受重视,但中职生面临就业压力,又极需提高语文素养。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中职语文在教学中必须寻找新的切入点。本文结合中职生的特点及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探讨在语文活动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做法。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建构主义 语文活动 语文素养
Improve students’ Chinese accomplishment in Chinese activity
――Talking about the new incising point of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Chinese teaching
Chen Luyang
【Abstract】The new course standard has been carried out step by step in the high school’s Chinese education, but affected by the vocational school’s education and students’ source, Chinese class in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is not given attention. But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need to improve their Chinese accomplishment because of their pressure in obtaining employment. According to the idea on the basis of students, secondary vocational Chinese teaching must seek the new incising point. Combining the character of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and the idea of the new course standard, the author has made a talk on the way for improving students’ Chinese accomplishment in Chinese activity.
【Keywords】New course standard Establishment ism Chinese activity Chinese accomplishment
引言:社会在不断发展,中学语文教育已经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进行着一系列的改革。而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中等职业学校中的基础课教育仍然沿用传统的单向灌输式的方法教学,语文课自然也不例外,这是不利于中职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在就业的压力面前,中职生的语文素养更显得重要,本文试探讨在语文活动中提高中职生的语文素养的方法。
1.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
1.1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不被重视。中职生无高考压力,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以职业技能教育为重点,语文教学无技能证,所以处在可有可无的境地,课时也越来越少,语文学习存在误区,学生普遍有学习语文无用论。在这种情况下继续使用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将会使语学教育走入死胡同:教师厌教,学生厌学。
1.2 学生两极分化情况严重。近年中职的招生是在高中招生后学生自主选择的,“相当比例的职业学校学生入学时即在学习发展上是处于弱势。”[1]学生素质普遍较差,不少学生是来混个文凭的。也有部分学生到职业学校是为了一技之长,本身文化基础较好。学生两极分化的严重情况就使中职的语文教学陷入这样一种困境:教师难教,学生无法学。
1.3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的需要和语文素养缺失的矛盾。中等职业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增加招生量,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办学形式,如半工半读式、校企合作式、两年理论教学一年下厂实习式等,有些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加起来不到一个学期,就得下到工厂或企业中实习,而工厂或企业对这些学生的评价都大同小异:学生们的字写得太差了,错别字太多了,对人没有礼貌,不会说话……这些都是学生们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能力不足的表现,总的来说就是语文素养的缺失,如此下去,学生的终身发展必然受到限制。中职语文教学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课时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对策。
2.1 借用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当前我们国家提倡以人为本,对学校而言,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本。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面临着就业,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他们的终身发展将产生巨大的积极的影响。新课程目标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巢宗祺先生解释道:“《语文标准》所提的‘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2]可见语文素养的内容非常丰富,关系着学生的全面发展。
理念中提出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提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提到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时指出“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充分利用各种语文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拓展视野、重视积累,提高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3]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语文的实践应该指学生主动参加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实践活动,从而生成知识体系,这样自然就“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而语文课作为“母语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多,老师应抓住这个切入点,在各种形式的语文实践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2 建构中职生的语文素养的新的生长点。按照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者,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4]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不被重视,但学生身心发展又是最为活跃同时又最为表露的,处在成熟与半成熟时期,活动能力强,所以可尝试在活动中寻找语文学习新的生长点,寻找中职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精心设计的语文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3.具体做法:精心设计语文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职语文教育无高中语文高考活动指挥棒的束缚,教学更能放开手脚进行大胆尝试。而语文活动则是一种较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教师完全可以抛开传统课堂的约束,在精心组织的活动中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1 重新整合教材,灵活设计单元语文活动。语文教材是展示性的、分单元进行的,中职国家教委八五规划(提高版)教材一二册都有诗歌散文教学的篇目,按部就班教学学生会感乏味。为了帮助中职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建构、学习,使用教材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材料,可以设计语文单元活动,把课文的阅读、学生的写作、朗读、口语交际活动全部设计在内,使学生从这种设计中自动积累知识体系。如可以设计“诗文朗诵会”语文学习单元。
在语文活动单元设计中,学生的鉴赏、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都有了训练的机会,他们在亲身体会中无形积累了知识,提高了语文素养。
又如学习求职书信活动单元,则把角色扮演、情境教学、合作学习引入课堂,学生的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等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学生的语文素养无形中提高了。
学生在各个单元中逐步掌握了语文运用的规律,体现了新课标中“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的要求。遇到需要讲解知识时,再在活动开展前简要介绍,在活动中加以深化。
3.2 充分利用网络、报纸、阅览室、公园、新华书店、商店、超市等课外学习资源,把语文学习拓展到社会这个大课堂。新课程目标中指出:“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握语文学习的机会意识和资源意识,把语文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生命体验和精神成长联系起来,如学习老舍的《怎样学习语言》时,可设计“漫游语文世界”活动,要求学生上街头抄录店堂匾额,进巷尾听百姓言谈,搜口头流传的新鲜用语,上网抄网络语言,上图书馆找相关资料,抄对联、俗语,纠正错别字,写成“我在生活中学语文”的作文,然后分组把准备好的资料装订成集,课堂上发言交流。活动中,学生结合实践,阅读、搜集信息、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的能力都有机会得以体验,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3.3 通过承办学校大型活动,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笔者接触的多间职业学校都发现,每间学校都定期开展体育节、技能节、文化节等活动。丰富的课余文化生活,为开设活动课提供了极其有利的课程资源。笔者所在的学校一个学期全校性的学生活动就多达二十个,其中和语文关系密切的活动就有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辩论赛、作文大赛、普通话比赛、手抄报大赛、黑板报大赛、网络通讯稿大赛等。语文老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承办学校大型活动,如普通话大赛、主持人大赛、形象大赛,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语文综合技能,其中有主持人语言的运用,各种应用文如广播稿、通知、邀请函、启示、海报的写作,处理好各种关系的口语运用等,充分利用这些语文学习机会来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学生在这些需要合作完成又能表现自己的活动中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强化,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结束语:总之,结合中职教育的特点,语文教学可以抛开课堂本位、课本本位和知识本位,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自省、自悟、自得语文运用的规律,真正在“语文实践中学会语文”,从而提高中职生的语文素养。
注释
1 陈丹辉主编.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成果《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特点研究》.气象出版社,2006.6:9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3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2000
4 欧阳芬编著.《多元智能与建构主义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6:93
参考文献
1 陈建伟主编.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3.6
2 吴惠青.新型活动课程的特点[J].课程・教材・教法.1998(4)
3 莫雷主编.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 李臣之.活动课程设计之构想[J].北京:教育科学.1996(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37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