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差生物理成绩的教学实践与体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赛彬

  我校初中生整体基础比较薄弱,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比较差,学校为了使他们得到良好的教育,提高学习成绩,让我们老师把更多的目光投到他们身上,对他们多一些关爱,多一些学习上的引导。我作为一名物理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把差生的学习引导作为教学重点,如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积极性呢?下面谈谈我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尊重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要想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得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而这必须建立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上。中学生处于世界观形成阶段,思想还未定型,生理和心理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自尊心特强,对外界的反应十分敏感,其行为容易受到他人的左右,他们更渴望得到赞许。因此在物理教学中,不能只注意成绩好的学生,还要有意提些简单而又基础的问题让差生回答,答对了,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其感到自己也有一种成功的满足,增强他们学习物理的信心。同时他们也会感到:老师在关心我,对自己没有另眼相看,是一视同仁的。
  二、重视物理基础知识的教学
  1.用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掌握物理规律
  教育学和心理学指出:人们某个方面的求知欲望,伴随着一定的兴趣而产生。只有激发出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其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讲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变化规律之前,演示用冷水淋在装有停止沸腾不久的盛水的烧瓶的上部(烧瓶底朝上),可以看到烧瓶里的水再次沸腾起来(生活中的经验要水沸腾必须继续加热,而不是降温),学生被这一“反常”的物理现象所吸引,自然会积极思考,主动地找“?”,接着演示把停止沸腾的盛水烧瓶中的气体抽出一部分,也可看到烧瓶里的水再次沸腾起来,经老师引导、分析,于是可以得出:一切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利用其规律可解释在生活和生产中使用高压锅的道理。通过趣味实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使其体会到“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做实验不仅有趣,还可以发现物理规律;并将其理论应用到生活和生产的实践中去为人类服务,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规律。
  2.用启发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掌握物理知识
  如:在讲浮力时,学生从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都受到浮力的作用,那么,下沉的物体是否就不受到浮力的作用呢?这对好学生来说是不成问题的问题,而差生却往往下不了结论,此刻实验就显得尤为重要。于是我演示了以下实验:用弹簧秤称出石块受到的重力,再把石块浸没在水中不动,学生观察到弹簧秤的读数减小,在此基础上,有的学生可以从物体受力分析找到:石块还受一个竖直向上的浮力。但差生仍然处于朦胧状态,于是将石块提到杯外,再用手向上托一下石块,使弹簧秤的读数减小。如此演示,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石块浸入水中时弹簧秤的读数变小,是由于石块受到了水的向上的托力,即水的浮力且浮力的方向是向上的。用这种启发式实验教学,可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动脑来发现并掌握物理知识,而不是由老师去“灌”“注”。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3.联系日常生活实例传授物理基础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的发展过程是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根据此原理,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导其学习物理基础知识。例如:力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使学生具体地认识什么是“力”?就要通过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马拉车、推土机推土等,分析归纳出:力是物体间的拉或推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演示两条形磁铁各“坐着”小车相隔一定的距离,在无外力作用下却在相互“走”近,老师启发,学生逐渐领悟到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不一定要直接接触。讲到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时,学生熟悉的实例很多:如针、刀、剪做得又尖又锋利,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大货车、平板车的轮子又大又多,铁轨下面铺那么多的枕木,都是通过增大与地的接触面积而达到减小压强的目的。在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实例进行教学,不仅能唤起学生对有关感性材料的回忆,使其积极地思考,而且较容易使学生理解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还能促使学生举一反三,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适当地降低差生综合运用能力的梯度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不能提出过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一旦他达不到,就会失去学习物理的信心,从而导致物理教育的失败。所以有必要适当地降低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梯度。如一般学生在“浮力”的计算问题上,只要求其能用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F浮=G排=ρ液gV排进行直接计算就行,不必涉及到体积单位的换算及繁琐的数学运算,否则他应付不暇。又如在“机械效率”和“功率”的计算问题上,对于成绩差的学生,只要求能用机械效率的公式、功率的公式和功的公式做一些难度较小的综合题,而不要求会做同时涉及到速度、密度、重力、浮力、杠杆以及功等物理知识的难度较大的综合题。如初二(1)班的潘新,上学期期中考试的数学和物理成绩分别是46分、54分,对于这样的学生,一开始只要求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物理基础知识,降低学习的难度,一旦有进步,就抓住其闪光点进行表扬和鼓励,增强他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再提出新要求,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努力,到第二学期末潘新的物理成绩逐步提高到84分。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成绩差的学生,往往跟教师教学的生动性和启发性有密切的关系,在教学中应运用其喜欢的直观教学手段。如上“浮力的利用”这一节时,我采用了演示实验、播放录像和运用电脑来复习、板书、动画作图、实物投影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演示用“空心”的办法增大可利用的浮力;用录像播放潜水艇是如何实现下潜、悬浮和浮出水面的;用电脑动画作图演示、分析轮船从海里驶入河里是否浮起一些?实物投影学生的练习过程并进行讲评。这样,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后学生反应不错,教学效果好。物理教学可通过动画和录像资料来解释和演示一些课堂上用语言很难表达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这样就大大压缩了教学时间,使课堂中的每个知识点都能用最合适的方法来处理,那些无法用语言说得清楚的知识点也可以在教学中被学生充分理解,从而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切忌千篇一律。特别是差生,应从他们感兴趣的简单的、具体的、直观的入手,同时还要关心、表扬、勉励他们,不断地提出新要求,使他们逐渐地由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由暂时的兴趣转化为持久的兴趣、由被动地学习转化为主动地学习。
  作者单位:广州市越秀区共和西路32号梅花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63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