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项树君
摘 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多媒体的优势,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激发兴趣突破难点培养能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多媒体在学生愉悦学习、创新学习中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课堂是一个特定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生动体现。因此,教师必须合理使用教材,灵活地运用电教、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欢乐中获取知识。
一、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再现形象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可利用其直观性,以声、色、形等各种手段有机结合,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师引导学生在原来感知形象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展示课文中的重要景物,生动形象的画面能为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帮助学生感受美、享受美。通过电教手段把抽象的文字符号所塑造的形象、揭示的内涵转换成可欣赏的画面展示出来,能激发起学生的欣赏兴趣,能将学生带入图文并茂的情境,学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思维顿时活跃起来。这样会大大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上《三峡》这课时,学生根本没去过三峡,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三峡风光纪录片,通过观看学生就会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乐意学习本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送元二使安西》这一课时可以设置一幅国画,画中突出当时的细雨的景色和依依惜别的气氛。画中还有两个表情愁苦的人正在对饮。此情此景能体现王维当时内心对元二的牵挂与担忧。这就为学生深层理解王维诗歌的艺术内涵起到烘托作用。
二、发挥多媒体的优势,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设计课件,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问题。
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语言文字作为描绘客观世界的符号,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由于多媒体可以提供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客观世界的表象,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化难为易。如《鸟的天堂》中有一段描写榕树叶子“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引导学生理解“颤动”一词是个难点,“颤动”字面上可解释为“抖动”,光理解这些是不够的,这时,教师可用多媒体演示:晨曦中,那青翠、油亮的新叶在微风中轻轻地颤动……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点拨,学生便领悟到了“颤动”一词进行说话训练。这样,从感知→理解→运用,从抽象→具体→抽象,词语的理解在表象的作用下真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以兴趣激发为先导,以视听为手段,以提高课堂参与率为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我们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目的。
三、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让语文教师明白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文字输入及修饰。将事先编制的大纲按照程序,逐一对每一幅幻灯片进行文字输入,内容包括需要讲解的诗词、有关诗词的背景解释等。在幻灯片模式中,对该片的文字进行修饰。让它与中国的书法艺术有效地结合起来。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会围绕课文主要内容提出疑问,带着好奇上网查询。通过网上阅读,学生视野拓宽,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显得胸有成竹,达到了较好的表达效果。
例如:在学习《飞夺泸定桥》攻天险一段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奋不顾身”一词,可让学生事先在网上查找《飞夺泸定桥》影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几个红军战士夺桥的动作(铺桥、冲锋)。课上用“红军战士夺桥奋不顾身、有的……有的……有的……”进行说话训练,学生观察思考,运用词语把它表达出来。通过学生观察、交流、思考理解“奋不顾身”一词,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把原来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结构转化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多层次立体教学结构,能更形象、更生动地对学生进行直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观察、合作、探究等多种能力,从而达到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
作者单位: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尹家营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66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