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职能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职教育的办学重点是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这对于教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而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教师的专业知识、思想观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培养目标的实现。现代职业教育需要教师不断学习、转变传统教学理念,适应社会发展。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教师职能;示范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9(C)-0117-01
  
  当前示范性院校建设方案中,强化内涵建设指标,提高内涵指标标准,强化了对教师职能的要求,提出了师资培养方案,由此必须对教师的职能应再反思。
  国家教育部出台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对高职学生质量的要求是这样的:“大多数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校园形成良好的文明氛围,大多数学生具有良好的伦理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修养,学校能积极广泛地开展多种文体活动,学生普遍身心健康。”可见,国家对高职毕业生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无论是专业还是素质,都有很高的要求,在此形势下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探讨教师职能。
  一、牢记教师是传统知识的传递者和新技术的研究者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不断拓展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传统教学中有“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的说法,根据高职学生理论基础较弱、学习自主性较差的特点,教学过程要求教师对教材知识细致地分析与理解,突出重点,举一反三、深入浅出。另外从新技术的发展和新课程的出现来看,教师原来所掌握的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有许多新兴的专业技术是教师未必熟悉的,有不少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教师是难以回答的,有不少现代化工具是教师还不会使用的,教师必须加强新技术的学习,跟上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已成为必然。
  二、思考对学生的培养方式
  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即成为企业的技术工人,教师教学中不仅要传播专业技术知识,还要教授未来企业发展所具备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努力培养学生,使其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试想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进入社会如何能迅速成为成熟的个体,张扬个性,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实现自己的价值呢?教师要改变传统师道尊严的观念,要从人际关系、心理关系和伦理关系上认识师生关系。教师不是权威,不再自上而下“给予”知识,应与学生建立一种共同探索研究、共同分享资讯的伙伴型师生关系。
  三、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作为现代教师当前面临着一个怎样传授知识的问题,课程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努力改变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大力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有效地学习。在这个学习的平台上,学生将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不再是享有权威的知识传授者,教学过程也真正实现师生交往、共同发展互动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根据课程改革和企业生产的要求,教师的职业角色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师生地位平等,促使学生个体发展。
  四、教师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者
  全球化时代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先进技术对课堂教学的深度介入,及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以教育软件为中心的信息化时代新教学模式的诞生,给传统教学方式强烈的冲击。教师必须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优选能力,要充分利用音像和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提高教学效率。
  美国心理学家J.M索里和G.W特尔福德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扮演十几种不同的角色。一个好的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教育的理想和信念、教育的智慧。教师明确了自己的职责,才会在行动上不断充实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高职院校才能一步步驶入自己正常的轨道。
  五、新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的推广者
  工学结合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16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做中学”(1earning by doing)思想,其核心观点是人的理性认识总是有局限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理性认识,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深化理性认识。现实中,由于目前企业的技术引进普遍超前于学校的教学内容,所以学习相关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来补充校内理论教学的不足就显得非常必要。通过学习,学生会很快掌握这些新知识、新技术,为以后快速适应企业的需要提供保证。因此,我们在“工学结合”模式中一定要理解其核心思想,不能受传统的所谓“2+1”人才培养模式的约束。传统“2+1”模式,更多强调的是学生顶岗实习,而“工学结合”模式是我们学校教育的延续,学生在企业是边学边工作,因此不仅应该有顶岗的机会,而且还应该选择企业部分骨干员工对我们的学生进行集中学习,并籍此实现“学生―学校―企业”三赢的模式。
  
   作者单位:淄博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杨爱琴.《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教师》.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04.15.
  [2]黄日强.《论职业教育与企业的相互参与》.职业技术教育/2004.16期.
  [3]欧阳育良,戴春桃.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2007.11.
  [4]沈佩琼.高职院校确定决策标准之考量.2007.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97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