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要重视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俊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从直觉思维、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发展为抽象逻辑思维。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探究发现规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认识,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抽象、概括、分析、推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又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一、动手操作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数学体验的获取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是一种由多个感官参与的以感知形式为主的认识活动。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的墙壁上写有三句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可见,动手操作,实践探索,亲自参与是何等的重要。兴趣是积极主动地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功能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兴趣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思维发展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产生无限的动力,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如,在教学12―7=?时,教材中安排了示意图,我先按照书上示意图,用学具分,再用学具摆出不同方法,然后让同桌互相讲一讲是怎样想的。课堂上学生全身心地摆、算、说,出现了摆法不同、说法不同、思考不同的结果。这样同学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并能选择适合自己思维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操作、探索、发现答案的兴趣,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动手操作活动是多种感官协调参与的学习活动,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机会,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动眼、动耳,而且还要动手、动脑、动口,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已做、自己想、自已说进行积极探索、发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主动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现代教学论主张:学生学习数学,是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动手操作就是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索、猜测和发现的环境,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求新知识的活动中去,最终达到学会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因此,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获取新知,使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猜想、验证等活动有机地结合,使学生不仅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有所发展。例如,讲“有余数的除法”时,我先让学生拿出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3份、4份、5份、6份、,并记录每次分得的根数和剩下的根数,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操作活动中发现,在平均分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一种是不能分完。当不能分完时,余数总比除数小,进而理解和掌握有余数的除法。
  
   三、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
  
   抽象概括是数学得以产生的基本前提,离开了抽象概括,就不会产生数学的概念,更不会有抽象的数学思维,训练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是我们小学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然而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抽象概括水平极低,主要还停留在“直观形象水平”。研究表明“他们所能概括的特征或属性,常常是事物的直观的、形象的、外部的特征或属性,他们更多注意的是事物的外观和实际意义。”从这一规律出发,充分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试一试,对实际事物进行感知性操作,正是建立数学概念,逐步发展学生抽象概括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比如:讲“正方体的认识”一节课时先让学生看、摸各种模型和实物,接着引导学生对着自己糊好的正方体,动手动口数正方体的面和棱的数量,度量正方体的棱长,最后要求让学生画一个正方体,通过这一系列的看、摸、糊、数、画,使学生十分轻松、活泼、有趣,同时对所学的几何知识既形象又深刻,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再如:在讲“长方形的面积”时,让学生用橡皮筋在钉子板上围一个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有这样的三种情况6×2、4×3、12×1;通过这么简单的操作,学生不仅牢固的掌握了长方形面积公式,使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发散。
  
   四、动手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呢?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我认为,在这方面,动手操作为我们铺设了一条通向彼岸的大道。例如在讲长方体的有关内容后,我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道题:“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4分米、4分米和8分米,求其表面积。”要求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学具探索有多少种解法。学生们热烈地讨论着:有的说可列式为:(4×4+4×8+8×4)×2; 有的说可列式为:4×8×4+4×4×2;还有的学生说:可先将长方体切割为2个正方体,算出2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再减去重叠在中间的2个正方形面积,这样可列式为:2×6×4×4-2×4×4。这时有一个学生拿出长方体的学具站起来指着说:“长方体的一个侧面积是4×8,可以看成是2个4×4,4个侧面积就是8个4×4,再加上下面两个底面积的2个4×4,这样长方体表面积一共有10个4×4,所以可列式为4×4×10!”她将侧面积转化为底面积计算很有新意,我带头为她鼓掌。趁着掌声又有一学生站起来说:“我可把底面积看成侧面积来算,四个侧面积底面积是4个4×8,上下底面积是2个4×4,合起来可看成1个4×8,这样长方体表面积一共有了5个4×8,所以列式是5×4×8!”如此这般不断地出现创新方法,如果离开了动手操作,是很难有这样的结果的。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是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实践出真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过程,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全新的天地。它不但能培养学生具体的操作技能技巧,而且对于学生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创造才能的发展以及情感的培养、意志的锻炼都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市华阳镇第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42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