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故事理解的加工过程及其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闵兰斌 林泳海
【摘要】儿童对故事语言的理解涉及两种加工过程,即材料加工过程和概念加工过程。本文从语音、语义、句法方面分析了材料加工的详细过程,从主题和先前经验方面分析了概念加工的详细过程,并揭示了儿童故事理解的加工过程对儿童故事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儿童故事理解;材料加工过程;概念加工过程;启示
【中图分类号】G6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01-0027-04
作为一种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故事在儿童早期的语言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弄清儿童如何理解故事,有助于教育工作者进一步了解儿童的逻辑思维和语言发展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开展故事教学活动。
一般来说,儿童对故事语言的理解主要涉及两种加工过程,一是材料加工过程,二是概念加工过程。材料加工过程是指通过语言本身的信息来理解语言,即利用语音、语义和句法来理解语言。概念加工过程则是指根据主题和先前经验生成假设,预测说者将要说什么。本文尝试从材料加工过程和概念加工过程两方面阐述儿童阅读理解故事的过程,进而对儿童故事教学的开展提出建议。
一、材料加工过程
1.语音
学习阅读的一个重要工作是将文字解码。解码就是将印刷文字转换成语言形式的过程。通俗地说,解码就是将印刷文字读出来的过程。这一文字解码过程对儿童来说并不容易。
文字是语言的标志,只有当字形和一定的语音相联系时,文字才能表达一定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语音的激活是通达词汇的必要条件。换言之,没有语音的激活就没有语义的通达,这就是所谓的词汇通达中的语音转录现象。〔1〕Perfetti和Zhang(1992,1994,1995)〔2〕研究了阅读中文时语音作用的时间进程。研究结果表明,读者阅读中文时如果不能识别语音就无法获得语义,证明了语音的自动激活现象。也就是说,即使是表意文字也不是直接由形到义的,阅读过程中读者需要进行语音转换。因此,儿童学习汉字时需要在特定字和特定音之间建立联结,要读出一个字,必须学习一个新的字音联结。儿童阅读故事时的文字解码过程事实上就是记忆并及时呈现许多字音联结的过程。
2.语义
一个字可能包含几个意义,读者在阅读时要根据上下文选择一个合适的字义进行语义编码。〔3,4〕例如,“数一数有几个苹果”和“数字游戏”中的“数”是不一样的意思。读者除了可以根据上下文线索进行语义编码外,还可以根据字根、词素、部首和已有知识等线索来推测字义。在汉字中比较常见的是用部首和已有知识来推测字义,如看到“材”会想到与木头有关系等。
低幼儿童经常聆听成人讲述故事,扮演的是听众的角色。这时儿童听辨连续性语音的心理过程是怎样的呢?一般来说,在听辨过程中人们要依靠句子中的各种语义制约来合成字词,并分析这些字词是否和讲述者的原意一致。各种语义制约可以帮助人们缩小他们合成词语的范围,还可以帮助人们推测一些听不清楚的词语。〔5-7〕换言之,连续性语音的听辨不是一个吸收声学信号的被动心理过程,而是一个牵涉到合成和分析的主动心理过程,并且和听者的已有知识储备有很大关系。这种说法已经得到一部分心理语言学实验的支持。
和孤立音素听辨相比,连续性听辨的主要特征是它总是离不开语境,也就是说,词汇和句法因素在连续性听辨中起了重要作用。〔8〕Warren(1970)认为,人们往往依靠句子的句法和语义制约来作出听辨判断。〔9〕人们可以根据语义制约来复原听不到的语音,这种心理机制被称为音素恢复效应。此外,人们在听辨连续性语音时还会主动对输入的声音进行合成和分析,这种合成分析比听辨孤立因素时的合成分析高级得多,因为它不再局限于合成与听到的语音相一致的音段,而是会合成更大的更有意义的语音单位。〔10〕儿童聆听故事时会自然运用这种技能,在受到干扰、吐词不清或衔接不明时,往往也能很好地理解内容。
3.句法
句法是连接概念的最小单位,例如“小明看书”,“看”连接“小明”和“书”两个概念,形成一个命题。根据Kintsch(1974)的定义,命题由一个关系词和一个或多个词组成。〔11〕关系词能够说明一个词的特性或两个词之间的关系。Just 和Carpenter(1987)认为,之所以必须使用句法,是因为句法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词语编码方式,使人们能够利用句法序列去传递思想。〔12〕当儿童听到一个句子时,他就有可能利用句法分析去恢复句子中隐含的各种观念以及这些观念之间的联系。
一般来说,每一种类型的句法都有一种特定的句法解释。但是仅用单一的句法策略去进行句法分析常常是不够的。尤其在聆听或阅读一个句子时,人们要对句子的词序、词的属性、修饰词的运用和词义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理解加工,才能完全理解句子的意思。因此,从句法方面看,简洁短小、变化较少、明白易懂的句子更便于儿童理解和记忆故事内容。〔13〕
另外,Taylor等人(1983)认为,语义和句法线索有助于人们理解句子。〔14〕一般情况下,实词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联系常常可以决定一个句子的意义,因此读者只要从句法分析中得到少量的帮助就可以完全理解句子。说汉语的儿童在读或听故事时常常也会放弃对句子的分析,单凭实词的意思理解句子,这大概跟汉字的象形和表意特点有关。
二、概念加工过程
1.主题
故事主题可以引导人们预期将要听(或看)到的情节,促进人们对故事的理解。已有研究证实了故事主题对阅读理解的重要性。〔15〕
阅读过程中,故事的结构和关键主题句也会直接影响人们对故事的理解。Gernsbacher(1990)认为,“阅读者理解段首句子时速度会慢一些,因为他们会利用段首句子作铺垫,更好地搭建段落理解的心理结构。”〔16〕Hyona(1994)分析了一系列的故事理解相关研究,发现这些研究一致证明了“主题变换效应”的存在,即阅读者在理解表述故事情节变换的句子上花费的时间多于陈述情节内部发展的句子。同时,他还发现儿童用在阅读理解主题变换句上的时间也长于理解其他句子。这意味着儿童在阅读故事时也能搭建连贯的故事心理结构。〔17〕
2.先前经验
已有研究证明,丰富的先前经验有助于人们对事件的理解。例如,阅读同一篇棒球报道,棒球知识丰富的人会比相关知识较少的人记住更多内容,这是因为棒球知识丰富的人能够将新信息和先前已有的棒球知识进行整合。〔18〕 有些儿童不能理解和记忆指定的阅读材料,这与他们的先前经验太少有很大关系。
三、对儿童故事教学的启示
大量研究证明,阅读理解故事的过程实际上是材料加工过程和概念加工过程相互影响的结果。分析儿童故事理解的加工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儿童故事教学。
1.重视语言的熏陶和教育
低幼儿童喜欢模仿生活中出现的各种事物和词语的发音,然后过渡到学习正确的发音,在字与音之间建立联结,这为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故事作为一种儿童喜爱的文学形式,可以成为教师开展语言教育活动的最佳载体之一。教师在为儿童讲故事时要重视语言的熏陶和教育作用。讲故事时,教师要发音清晰,停顿分明,以帮助儿童明白句子的婉转停顿。强调式的、儿歌式的语调也很重要。因为在单词句阶段儿童喜爱模仿重音词,如果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利用升降调表达明确的意义,有助于儿童学会用语调传递信息。另外,教师要注意在恰当语境中对关键词语进行解释,以便让儿童学会发音,了解词义。随着词汇量的增加,儿童会越来越容易把握故事内容,阅读能力和听辨能力也会随之增强。
要很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儿童必须掌握一定的语义和句法。教师为儿童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激发儿童认识字词的兴趣。实践证明,低幼儿童喜欢信息刺激丰富的阅读环境。围绕语义的学习,为低幼儿童创设一个图书、图片、录像、录音刺激丰富的环境,可以帮助他们获得多通道、多形式的表征刺激,提高字、词、句的学习效果。比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的丰富语境可以较好地改变孤立、机械的阅读现状,帮助儿童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以及各种情境线索来推理词语、句子的意义,建构语言意义,加深对句法的理解。
2.选择合适的故事材料
故事内容选择方面,首先要考虑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Markman(1985)提出,儿童应当大量阅读“组织良好、结构紧凑的文章”,这些文章包含着“简单的逻辑关系、因果关系或者时间关系”,对儿童的发展有利。〔19〕其次要了解儿童的先前经验、语言能力以及对不同故事文学表现形式的掌握能力,以便选择适合儿童需要的故事。知识结构理论已经强调了先前经验在故事理解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在讲述故事时要善于将故事情节与儿童的已有知识储备联系起来,引导儿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预测即将发生的故事内容,从而扩展儿童的相关图式,加深儿童对故事的理解。
3.注意故事讲述的情节和情景设置
给儿童讲述故事时,教师要规划好进入故事的线索,提供一些儿童感兴趣的事物线索,吸引儿童的注意力;选择充裕的讲故事时间,争取一次性讲完故事,如果是连续故事,至少一次要讲一个完整的段落;设置与故事情节密切相关的情景,设计情景呈现的时间和形式。注意情节和情景设置,有利于强化儿童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故事讲完以后,教师还要重视延伸活动,如为儿童提供自由阅读的机会;鼓励儿童谈论和复述故事主要情节;引导儿童参与故事表演、故事绘画;允许儿童用自己的方式理解记忆故事等。多种途径的延伸活动能不断加深儿童对故事的理解,帮助儿童从故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乐趣。
参考文献:
〔1〕〔3〕张必隐.阅读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8,159.
〔2〕PERFETTICA, ZHANG S. Very early phonologicalactivationinChinesereading〔J〕. Journal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1995,(21):24-33.
〔4〕〔5〕〔8〕〔10〕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250,234-237.
〔6〕彭聃龄.汉语认知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279.
〔7〕王燕.汉语儿童阅读能力发展中的语音加工技能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4):489-499.
〔9〕WARREN RM, WARRENRP. Auditory illusions and confusion〔J〕. Scientific American,1970,223:30-36.
〔11〕KINTSCH W. Therepresentationof meaning in memory〔M〕.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1974.
〔12〕JUST M A, CARPENTER P A. The psychology of reading and language comprehension〔M〕.Allyn and Bacon,Inc,1987.
〔13〕朱曼殊.儿童语言发展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198.
〔14〕TAYLORI, TAYLORMM. Psychologyof reading〔M〕.AcademicPress,1983.
〔15〕王小明.图式与教师的教学〔J〕.上海教育科研,1997,3(6):38-40.
〔16〕GERNSBACHER D M A. Language comprehension as structure building〔M〕.Hillsdale,NJ:Erlbaum,1990.
〔17〕HYONA J. Processing of topic shifts by adults and children〔J〕.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1994,29:76-90.
〔18〕CHIESI H L, SPILICH G J,VOSS J F. Acquisitionofdomain-related information in relation to highandlowdomainknowledge〔J〕. Journalof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1979,(18):257-273.
〔19〕MARKMANEM. Comprehension monitoring:Developmental and educational issues〔M〕∥S F CHIPMAN,J W SEGAL,R GLASER.(eds.)Thinking and learning skills: Researchandopenquestions. Hillsdale, NJ:Erlbaum,1985.
The Processing of Children’s Story Understanding and its Inspirations
Min Lanbin
(Preschool Education Department,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200062)
Lin Yonghai
(Psychology Department,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0)
【Abstract】Children’s story understanding involves two processes: material -processing and concept-processing.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former from the aspect of phonetics, semantics and syntax and the latter from the aspect of theme and previous experience and reveals some inspirations of these processes for story teaching.
【Keywords】children’s story understanding;material processing;concept processing;inspirations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72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