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知识分类理论在政治课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根发

  摘 要: 课堂教学要优质高效地达到目的,必须以现代知识分类学方面的知识与技术为指导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以对知识的理解、认知结构的形成为核心;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设计以概念、规则的应用为关键;策略性知识的教学设计以内隐思维活动可以仿效为重点。
  关键词:知识分类;政治课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1-0043-02
  收稿日期:2006-10-10
  作者简介:胡根发(1966-),男,江苏江都人,中学高级教师,从事中学教 育和高中政治教学研究。
  
  课堂教学要优质高效地达到目的,完成预期任务,需要进行细致的安排和周密的设计。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普遍存在教了知识却没有形成一定能力的现象,不能做 到知识和能力的有机结合。这一状况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课堂教学设计缺乏科学性。由于缺乏现代知识分类学方面的知识与技术的指导造成了教学设计的先天性不足。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可以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三大类。利用学习心理学原理进行教学设计,首先必须对所教的知识类型加以鉴别,也就是说必须确定所教的是哪一类知识。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每一类知识的特点不同,教学设计的要求也就不同。
  
  一、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以对知识的理解、认知结构的形成为核心
  
  陈述性知识,指个人具有的有关“世界是什么”的知识。从行为表现的角度看,凡是需要学生有意识地回忆出来的知识称为陈述性知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陈述性知识主要指概念和命题。命题主要有两种形式:(1)简单命题知识或事实知识。如学习“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样的单个命题所获得的知识就是这类知识。(2)有意义命题的组合知识,即经过组织的言语信息。如陈述“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所需要的就是这类知识。
  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的重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去理解这种知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这类知识的教学过分强调了学生死记硬背,只做粗略、原则、机械的命题解释,目的只是给一个标准式的答案,严重忽视了学生对陈述性知识中符号或词语意义的获取。
  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过程,一定要注重意义学习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识的理解过程。一些教师强调,学生的“理解”主要靠学生的“自悟”,而不是通过千方百计地教实现的,所以,教师应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这种“悟性”。为了解决 好这个问题,就要按照认知结构理论的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找到新知识与原有相关知识的结合点,并讲清二者相互发生作用的过程。如在学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时,先复习生产关系的内容(原有相关知识),再由生产关系的内容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新知识);在学习我国国家职能时先复习国家职能的一般理论(原有知识),再分析我国国家职能的内容(新知识)。这样,使学生明确后者是前者的具体反映和表现,两者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从而顺利实现知识的同化。
  其次,陈述性知识的储存和提取的关键是编码,教学设计以知识理解为核心,才能有利于按意义进行编码和组织,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如在学习“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时,作为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我们没有简单地解释这一理论,而是结合当前国际形势创设了以下情境:
  “九一一”事件以后,布什政府开始向以色列施压以缓和巴以冲突。为了避免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遭到阿拉伯国家的反对,美国以“公平调停者”的姿态拉拢阿拉伯世界,然而,以色列不买账的强硬政策却使美国很为恼火。因此,一直保持亲密同盟关系的美国和以色列之间史无前例地出现了裂痕。俄罗斯总统普京于2001年12月份对美国进行了正式访问。观察家认为,“九一一”事件为俄罗斯修好与美国的关系、重塑大国形象提供了契机,而美国也明白,在全球范围内反恐离不开俄罗斯的支持。利益需求使得俄美关系升温,与此同时,也会使他们之间产生新的摩擦。
  思考:“九一一”事件后美以不再亲密,俄美迅速接近说明了政治常识的什 么道理。
  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学生认识到“出现了裂痕”、“关系升温”是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由于国家之间利益的一致或相悖引起的,从而更为深刻地理解了 “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这一理论。
  根据陈述性知识的特征进行教学设计,有利于知识储存,也便于知识的提取和回忆。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回忆知识的能力,检查这种能力的方法是要求学生口头或书面陈述学到的知识。我们反对死记硬背,但并不反对建立在知识理解和认知结构形成基础上的知识记忆。正如列宁所说:“我们不需要死记硬背,但是我们需要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列宁选集》第四卷第348页)
  
  二、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设计以概念、规则的应用为关键
  
   程序性知识是个人具有的有关“怎么办”的知识,是在掌握概念和命题形式表达的规则的基础上,将已知的概念和规则运用于与原先学习情境相似或完全不同的新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前提是陈述性知识,所以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设计首先应让学生理解有关概念和规则,这一点同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相同。程序性知识主要涉及概念和规则的应用,教学设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使学生的部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也就是如何将储存在头脑中的原理等命题知识转化为技能,实现由静态向动态、由储存知识向转换信息、由缓慢地再现知识向自动激活知识转化,从而实现学习的发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陈述性知识都要转化为程序性知识,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搞清哪些陈述性知识是必须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的,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对学生的这类学习要注重过程的指导 。现在老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有这种培养和训练意识,但缺乏对这个过程的周密分析和步骤排列,使学生不能全面地实现上述发展。
  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设计应确立的教学目标,是解决学生应用概念和规则解决问题的能力。检验这种能力的行为指标,是能否将学过的概念与规则应用到与原先学习情境相似或完全不同的新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检验掌握程序性知识的程度。如知道“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这一原理或能陈述该原理仍然停留在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层面,而要将它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必须能应用这一原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如果学生能够运用这一原理分析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的原因,分析朝鲜和韩国和解的原因,分析美国决定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的原因等问题,我们就会认为学生顺利实现了这一转化。
  因此,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要有充分的练习设计。特别要注意用事物分类知识来解释在教材中出现过的不同现象,来检验掌握程序性知识的程度。即使是在概念练习时,也应该注意正反例的应用。规则也有反例,应配置一些练习,引导学生将学习的规则运用于新情境,做到一见到适当的条件,便能立刻做出反应。此时规则完全支配人的行为,技能达到相当熟练的程度。
  
  三、策略性知识的教学设计以内隐思维活动可以仿效为重点
  
  策略性知识也是回答“怎么办”的问题的知识。但与一般程序性知识不同,它所处理的对象是个人自身的认知活动的知识,是一种内在思维活动。这套规则不是用来对外办事的,而是用来控制自己的认知过程以提高认知活动的效率的,是对内进行调 控的。在在具备了陈述性知识的条件下,学生面对同样的问题,有些人显得聪明灵活,有些人则显得笨拙,应变能力差,这种在学习上的差异是由策略性知识的差异所引 起的。
  根据策略性知识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必须自觉地把认知策略的训练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目标。策略活动是一种内在思维活动,教师必须提高对内在的思维进行 描述的能力,使学生可以想象,使这种内隐的活动便于学生仿效。如在学习“我国的国家机构实行依法治国原则”时,我们按照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要求进行了教学设计。为促进学生程序性知识的获得,我们提供了以下情境材料:
  湖南省保靖县复兴镇人民政府组织修筑公路时,需占用土家族女村民彭正梅家的一块承包林地。在未达成协议的情况下,镇长下令毁掉彭承包的经济林木。彭向镇政府提出行政赔偿申请,镇政府一直不予理睬。彭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向保靖县人民法院提出了行政诉讼,把镇政府推上了被告席。后因县法院判决不公,彭又上诉到湘西土家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后州法院做出终审判决,撤销县法院的判决,彭得到了应有的经济赔偿。
  请结合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从依法治国的角度谈谈你对这一案例的认识。
  我们发现,由于缺乏策略性知识的支持,学生往往不能顺利地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去解决问题。
  我们要求学生对情境材料的分析遵循以下方法操作:(1)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即先看问题后看材料,提高阅读的目的性、针对性。(2)阅读材料时以句为单位,不是以字 或词为单位。(3)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划分层次关系并进行概括。(4)找出行为主体,分析主 体行为,进行理论抽象。
  有了上述策略性知识的支持,学生就能够对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处理了。
  
  从学生能顺利地从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公民的角度分析依法治国的道理看,提供 策略性知识指导也是很重要的。
  根据知识分类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就是要努力促使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建立联系,达到理解的水平。以此为基础,通过适当的变式练习提供的情境材料,将部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再通过由外控到内控的转化,将部分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转化为对内调控的策略性知识,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认知学习的目标就达到了。
  
  〔责任编辑:徐光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78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