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质疑”点亮数学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俊华
“问”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现代教学提倡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质疑问难,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转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一、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把一根木料锯成4段要用12分钟,那么用同样的速度,把这根木料锯成6段,要用几分钟?”做完题目后大部分学生都说是18分钟。这时,我有意表示“赞成”这个答案,同时鼓励学生对答案进行质疑。我仔细看了一下,有一位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嘀咕着,但不敢说。经我再三鼓励,这个学生才鼓足勇气站起来说:“老师,我不同意你们的答案,我认为应该是20分钟。”我紧接着问:“你是怎样想的?”他立即回答了自己的想法:“锯成4段只要锯3次。锯一次要用4分钟,所以锯成6段要锯5次,共需20分钟、”同时当场用纸条进行了验证。学生们赞同了他的想法,我也给予了肯定,并对他敢于质疑的精神大加赞扬。这样学生的心里障碍消除了,对问题能进行主动地探索,在探索中求同存异,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二、养成思考习惯,激发学生主动质疑
例如,在研究例数意义时,有学生问:“例7中只出现分数,得到‘乘积是l的两个数互为倒数,那么在0.2*5=1这样的算式中0.2和5是不是互为倒数呢?”也有学生问:“在1/5+4/5=1、14.5-13.5=1、19÷19=1,这些算式中的两个数是不是互为倒数呢?”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组织他们自己讨论。学生明白了:只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才是互为倒数关系,和、差、商为1都不是,而且这里的两个数既可以是分数,也可以是小数或整数,尽管我在备课时,也想到了这些问题,但这些问题是学生发现并提出来的,而且是由学生自己思考、解决的,效果非常好。又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在小结过程巾我让学生互相提问题考考对方。不少学生积极发问:“梯形的面积是怎么样推导出来的?”“梯形的高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什么?”“梯形的底呢?”……学生提出的问题都一一被其他同学答出。有的学生进一步提问:“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我们也学过,谁能利用它的面积计算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个问题提得相当好,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课后去讨论,这样课内与课外也有机地结合起来了。实践证明,学生对同伴的质疑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过程生动活泼、富有个性,
三、教给质疑方法,培养学生学会质疑
例如,在教学“分数化小数”时,要求学生将9/13、9/25、9/20、9/10、9/11、9/15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学生顺利完成后,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样是分数,为什么有的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分数,学生发现了这些分数的分子都是9,从而初步获得一个分数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数与分母有关的新知。于是,什么样分母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问题在学生脑海里应运而生。此时,学生思维转向了对分母的分析与研究,最后发现:一个最简分数、分母中只含有2和5这两种质因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这一数学规律。反思这一教学片断,从教师的提问中,学生不仅长了知识,而且也提升了他们质疑、探究的能力。又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我用课件展示一组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图片,先让学生观察第一幅图片钟表上的时刻(6时),并问学生:“现在是什么时刻?”有生活经验的学生马上回答:“6时。”学生回答后我接着质疑:“为什么是6时?”学生争着回答:“因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再出示后面几个时刻时,我就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说出各个钟表的时刻。接着再引导学生质疑:“在这里,你还能提出与这个不同的问题吗?”由于有了前面的示范引领,学生们都积极动脑思考,很自然地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现在是什么时刻,为什么?”学生们争先恐后解答。久而久之,学生在自己提出的问题驱动下,积极思考,逐渐培养了质疑兴趣。
学校课堂教学是实施探索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应更新观念,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意识的教学情境,重视质疑问难,以趣设疑,积极鼓励学生提问。同时,教师要注霞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这样我们就会培养出具有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的人才。
责任编辑王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81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