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能国
课外阅读是相对于教科书学习而言的读书活动,“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学生学习任何一门课程都要借助于这个“风”和“帆”。在课外阅读指导中。要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让学生和谐发展――这也是苏霍姆林斯基课程与课外阅读思想的意义所在。语文教学目标首先从阅读的数量着手,一是提倡扩大阅读面:二是规定课外阅读量,每个学段的阅读量都有一定的数量。因此,丰富的课外阅读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只重视课内阅读教学是无法完成这一教学目标的。我们怎样让学生如饥似渴地进行课外阅读呢?我在教学中积累了以下经验。写出来与大家交流、学习。
一、阐明多读书的道理。让学生懂得多读书的好处
我们经常谈说:书籍不仅能使人目视千里,通晓古今;也能使人明理,化解面临的各种矛盾。从某个角度讲,书籍与人生可以说是同一个概念,要想有丰富的人生就要爱好阅读。善于阅读,不断阅读。王蒙说:“学习是一个人的真正看家本领,是人的第一特点、第一长处、第一智慧、第一本源,其他的一切都是学习的结果,学习的恩泽。”英国的培根说:“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能提高人的修养;读书是一种德性。能满足人心灵的需要;读书是一种修行,能使人从繁琐的世俗生活中挣脱出来。成为一个心灵自由的人。诸如以上这些道理。学生听多了,听明白了,会因读书对自己一生的重要性而促使自己去多读书的。
二、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我们老师不仅要在口头上大力宣讲读书的好处,更重要的是时时处处作出榜样,利用业余时间博览群书,以便在课堂上各经典名著随口道来、如数家珍:时常将自己的读书笔记展示给学生看。这样老师在学生的眼里才是博学多才的、让学生崇拜的好老师,学生才能积极配合你的教学,共同突破难点,共同奋进。
三、合理加强辅导。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
当学生的读书欲望激发起来后,老师就要辅导学生如何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书籍。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因此。我们要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有关目标给学生推荐好书刊。 苏霍姆林斯基将帕夫雷什中学的十个年级分为三个学段:低年级(一至四年级)、中年级(五至七年级)、高年级(八至十年级)。他为低年级提供的大多是故事、童话、诗歌、寓言、神话,为中年级提供的大多数是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为高年级推荐的则主要是文化格调较高的书籍。我们语文老师要做到有目的地利用班级借书时间,带领学生进人图书室,具体指导学生如何挑选读物。
语文老师还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首先,快速而用心地阅读。这种阅读,要求学生“通过目视和心想去领会句子的一部分或不长的整个句子,眼光离得开书本,口头说得出记住了的东西,同时还要进行思考――不仅思考所读的内容,而且思考和所读材料有关的情景、形象、观念、事实和现象。”其次,做读书笔记。提纲式――写提纲能训练思考的能力。即阅读科学著作时把主要的、关键的、需要加以思考的问题罗列出来,建立起所学内容的逻辑“骨架”:摘抄式――把书籍、报纸、杂志中与自己的学习内容有关的材料抄下来,把有意思的词汇或不懂的词、喜欢的短语和各种句子等摘抄下来:心得式――在书的页边上写下一些有关的批语,好像在跟作者进行争论。这些方法可根据读物的特点和学生的喜好单一或者综合使用,目的是用来记录那些一闪即逝的思想。
有格言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就说明良好的习惯与人生有莫大的关系。今天。“终生学习”的观点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因此,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十分重要。我们语文老师要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爱读书的良好习惯,这也是我们语文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责任编辑 薛小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86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