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数学课堂教学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玉莲
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作为教师,要大胆改革,让学生在全新的课堂教学中,能够自主地学习。
一、改革课堂教学观念
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树立现代教学思想。多少年来,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重应试轻素质”、“重理论轻实践”、“重传统轻创新”等弊端,它影响了学生的思想个性、能力的发展,造成学生“笔试成绩高,动手能力差”、“模仿成绩好,创新能力差”。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师必须树立以为学生为本的思想,我们的教育必须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个根本点出发,要把学生看做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自我学习的指导者,是学生的知心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者。有了这种观念,课堂教学才可能在一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成为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这种教学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二、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一)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古语曰:“实践出真知。”数学知识也一样,它从实践中来,又应用于实践中。传统的教学模式:“讲一练”式,即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练,教师评。既扼杀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又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纵观我们的数学课本,知识比较简单,结构比较严谨,内容比较系统。为此,数学课上应提倡学生的“自学――实践――发展――讨论――小结――应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捕捉问题或设置情境,启发和诱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不局限于一种解法,要“再动手试试”、“再想想看”。这样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实践中求创新,对学生的发展将有益无害。
(二)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积极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为他们创造选择和支配学习的条件,给他们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如“阅读”课本,思考问题和反思问题,自由练习、自由作业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既要面向全体,但也不能忽视“因材施教”。因为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等都有差异,“一刀切”只会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重基础,巧设层次,对学生进行分类培养和点拨,力争“上不封顶,下要保底”,让每个学生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和发展。
(三)让学生自由地合作。课堂上,放手让学生独立研究,是指教师尽量少讲解,而不是让学生单枪匹马去学习。要创新离不开良好的合作意识。我上课总要让学生自由地组合成若干学习小组,进行分组实验、分组讨论。要完成实验与讨论,一个人显然不行,需要几个同学相互配合才行。通过小组成员合作学习取得成绩,让学生看到集体的力量,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让学生科学地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提供丰富的材料,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多思考、多表达,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机渗透不同的思维方法,如辐射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逆向思维、求异思维、联想思维等方法。学生自主地学习,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增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在数学教学中,应多引导学生编一些开放性问题。数学开放性问题主要指条件开放题与结论开放题。教会学生编题、变题、引申、扩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是抽象的,又是生动的,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不要用一种方案、一种方法来束缚学生,应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提倡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法,一法多用。”这样既开阔了思路,又使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了发展。而且还要注重题目的变化、图形的变化,让学进行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总之,为了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更新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把课堂变成学生成长的乐园,让他们在学习中自主,在自主中学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07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