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严波
摘 要: 当前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已成为很重要的内容。而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针对目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并非所有的课堂提问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趣味性、探究性、高效性、开放性等方面提出了课堂问题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课堂提问 策略
英国教育家威廉・亚瑟曾经深刻地指出:“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提问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也是教师组织教学、启发思维的重要手段,古往今来受到了众多教学研究者的重视。清王筠在《教童子法》里早就说过:“为弟子讲授,必时时诘问之,令其善疑,诱以审问。”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显然,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指出了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诱导学生思维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和形式的今天,教师精彩、有效的提问不仅能帮助学生开启和拓展思路,而且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兴趣。因此它也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然而,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目前高中生物课堂中的提问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提问的设计、准备不够充分,随意性较大,以致影响提问的实效;所提的问题偏重于识记型,学生仅凭记忆或按照教材原文宣读就可作答,对学生的应用和巩固造成不利影响;提出问题后急于要求学生作答,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和空间普遍不足,师生互动达不到预期效果;所提的问题层次性不够,没能关注到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水平,等等。显然,这样的提问质量有悖于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课程宗旨。我认为,应正视和解决目前高中生物教学中这些影响有效提问的诸多问题,以真正发挥课堂提问在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中的积极作用。
一、研究学生、教材,提高课堂提问的实效性
提高课堂提问的实效首先应建立在对学生和教材的正确、具体分析基础之上。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们的智力发展、思维特点、兴趣爱好、才能、禀赋的倾向,就谈不上教育。”课堂提问需要教师在研究并掌握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同时,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状态,真正做到“吃透两头”。
课前,要研究学生实际,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等等,据此在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法过程中去思考哪些环节和方面需要进行师生的问答互动,用怎样的问题来设问,提问的表述有哪些不同方式等,也要关注问题设置的必要性、问题表述的准确性、问题提出方式的多样性,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思考,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尝试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其思维能力并完善其智能结构,从而为突破教学重难点、达到教学目标而服务。如:在“光与光合作用”一节中,先让学生自学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并总结。之后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水中的H的转移途径是怎样的?那么二氧化碳的C的转移途径又是怎样的?”该问题需要学生通过联系新旧知识进行一定的综合思考才能得出结论,能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可见,教师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心中有数,才能正确按照教材要求,做到提问有的放矢、恰到好处。
二、激发活力,增强课堂提问的趣味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第六》)。任何学习活动都必须得到学习主体心理上的支持和推动,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等则是引发学习动力的心理基础。对于高中生而言,当学习活动能够引发他们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探究欲望,他们就会满怀兴趣地投入其中。因此兴趣对增强学习内驱力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认为:“兴趣实际上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需要与对象之间的关系。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不难理解,如果教师能够依据教材的内容和要求,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出一些饶有兴趣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探究思维。例如:在学习“DNA分子复制”前,教师可先设问:“人们常说‘外甥不出舅家门’,也就是说大多外甥的外形会与舅家的某个人相像。这是为什么?”在学习“染色体变异”一节时设问:“整容后的美能遗传给后代吗?”等等,让学生沉浸在思考中,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得对新知的领悟。因此,教师应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精心设计课堂上准备提出的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三、创设情境,注重课堂提问的探究性
高中生虽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很多时候他们仍然需要借助直观、形象思维的辅助,因此教师如能创设一定的情境或利用环境中的一些现实元素进行提问,效果就会大大增强。对此,美国教育家杜威也曾说:“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环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在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应用多媒体视频的演示等手段能使教学内容更直观生动,从而能辅助教师将提出的问题更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以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极大地调动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例如,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一节中,教师以视频方式出示“问题探讨图”,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根据图示思考:(1)你们还能说出哪些现象说明人体衰老的特征?(2)人体衰老和细胞衰老一样吗?(3)细胞衰老有哪些特征呢?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都基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需要学生对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重组,从而形成对细胞衰老概念的构建。这样,既能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又让学生经历了应用旧知进行探究的过程,由此问题情境发挥了诱导思维的促进作用。
四、巧设层次,突出课堂提问的针对性
叶圣陶在《答林适存》一文中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高中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正处于日臻完善的过程之中,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还须根据目标的难易程度为他们搭建一定的思维台阶,以使他们能较为顺畅、有序地实现思维的推进。对于较难的问题,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层层递进。通过分层提问,将较复杂的问题分解为一系列联系紧密、环环相扣的小问题,从而帮助他们相对容易地解决问题。应该指出的是,教师应正确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问题既适合学生的现有水平,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最佳状态,以切实提高问题解决的成功率。例如,在讲《细胞器》这一节内容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根据示图自主探究出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过程,我设计了下面六个问题,供学生思考:(1)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什么?原料是什么?(2)合成的蛋白质是否已经完成,还需要经过怎样的操作?(3)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之间依靠什么来传递?说明两者之间是不是直接相连的?(4)最后通过什么结构把蛋白质排出体外?(5)在这个运输过程中还有哪个细胞器参与?(6)自己试着画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的过程?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问题设置,并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方式,将枯燥的、抽象的内容像蚕丝抽茧般逐渐形象化地清晰起来,使学生对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过程的理解深刻、认识完整,为建构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奠定良好的基础,更有助于形成对细胞生命活动的整体认识。
五、鼓励创新,体现课堂提问的开放性
瑞士教育家斐斯泰洛齐早就指出:“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教师课堂提问的设计和提出不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本身,更重要的启发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创造性探索。因此,课堂提问的开放性,既有助于拓宽学生对基础知识间的纵横理解,又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节内容时,完成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教学内容后,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我们除了用洋葱外,还可以用其他的材料来做实验吗?”“蔗糖溶液的浓度如果是50%或者是10%,实验现象又会怎样?”“如果用30%的淀粉,实验现象又会怎样?”这些开放性问题,能促使学生变换思维推断的因果关系,产生具有新意的答案,从而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开放性问题的设计,能促使学生将已学习掌握的知识内容进行回顾,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不断变换思维方式,去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然而,开放性问题的提出必须建立在完成教学内容和要求基础之上,教师绝不能忽视学生对双基的掌握而急于追求创新,否则后果将适得其反。
教有百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只有不断地多实践、多探索,运用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才能切实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从而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高品质达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24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