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苏佳

  摘 要: 本文结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分析了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从语文本质教学、结合专业教学、拓展教学等方面来体现中职语文的特殊性和教学实效性这一问题,以对中职语文教学有所启示。
  关键词: 中职语文 教学方法 提高实效性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它让我们沉醉于优美的意境,放飞想象的翅膀。但是,在现实中,这种魅力却往往丧失了它应有的颜色,许多学生在学习了若干年的语文之后,面对一篇文章,依然很难体会该文的意蕴所在。当这个问题出现在中职校的时候,情况则变得更加糟糕。
  首先,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学习热情较之普高学生都有一定的差距,导致教师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事倍功半。其次,没有了高考这根指挥棒,这些从小到大都以升学为动力的学生一时之间无所适从,部分学生彻底放松自己。最后,在中职课标中“语文以职业为向导”这一说法被部分教师和学生误解为中职语文要以实用性为主,而忽视了对语文基础、情感、思维的培养。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中职语文渐渐走入困境,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也变得微乎其微。
  鉴于中职语文的特殊性,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了以下几条教学方法,以期对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有些许帮助。
  一、夯实基础,掌握基础模块
  相比较普高而言,职教语文强调实用性,但从学科属性上来说,语文的本质不会改变,即最终目的就是正确地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如果将职教语文强行地和职业或专业对应,语文的功能就必会大大异化。所以,对于职教语文教学来说,夯实语文基础、培养学生解读课文的兴趣依然是职教语文的重点之一。
  1.大量阅读,夯实语文基础。
  对于大部分中职学生而言,因为对基础课程的印象不佳,往往重专业弃文化。当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分析文章的优美和睿智之处时,学生却昏昏欲睡。面对这样的学生和教学环境,我尝试降低分析字词句的比重,加大课堂朗读的比重。张志公先生曾说:“古人强调多读,是因为只有多读,才能善写。”我相信,在博大的书海中,在琅琅的阅读声中,学生会逐渐提高语言基础和读写能力。
  之后,每当有新课文,我会指导学生个别进行诵读,再全体进行朗读,继而挑出重点语段朗读。起初,学生不能适应,甚至有学生认为这是白费工夫,但随着朗读的持续进行,学生渐渐发现自己的语言表达变得流畅,词汇变得丰富,原本拖沓无力的语调也变得简洁明了。经过半年的诵读训练,一些原先无心读课文的学生也已经能够顺利朗读一篇三千字左右的文章,对语感的培养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与此同时,淡化了对字、词、句的分析,从学生心理层面来说,也大大降低了文章的难度。反复诵读后,学生多少会对文章有一些感悟,特别是诗词,这对学生理解文章的意蕴有着很大的帮助。
  2.有效切入,培养学生解读课文的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设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兴趣是让学生深入解读文章的最好途径。我曾经给学生上《蝉》这一课,因为课文中的《蝉》是节选,便推荐学生去看《蝉》的全文,但收效甚微,全班三十几位同学只有三位同学完成了任务。一时间,所有关于课文的导入语都无从说起,学生也昏昏欲睡。在生生地压下怒气后,只能临时改变教学计划,将所有的关于《蝉》的导入语换成了一个问题:蝉的一生快乐吗?问题一提出,课堂上一下子热闹起来,原本趴在课桌上的学生都抬起头来,七嘴八舌地开始争论这个问题,从蝉的栖身之处到蝉的喧嚣声,从蝉的外形到蝉的壳,每一个学生都将他所懂的知识和盘托出,争得面红耳赤。但是,因为对蝉的基本知识缺乏,学生不得不重新返回书本。慢慢的,原本喧闹的课堂安静下来,大家都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书本中去,并不断地发出感叹声。于是,一个看似不可完成的任务被轻松地解决了。学生在重新回答这个问题时,更多的不是回答,而是对蝉的一生的感悟。有的说,蝉的一生太曲折、太坚强了。有的说,生命体太伟大太神奇了。也有人说,吃烤蝉是一种罪过。更有的说,相比起蝉的一生,我们人类太幸福了,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课后,有人自觉地去查阅了《蝉》的全文,也有人去查阅了蝗虫的一生来和蝉的一生作比较。这些看似调皮的学生通过这堂课看到了蝉所表现出的壮观而令人震颤的生命场景,懂得了生命的不易,也学会了敬畏自然,关爱生命。所以,找准课文的切入点,用心去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让他们的阅读变得有趣、主动、积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读出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
  二、知行合一,体现职业特色
  早在五百年前,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王守仁即提出“知行合一”的说法,即将知识和实际能力相结合,才能称为“善”。这个理念,在今天的中职语文教育中再度得到体现和印证。《新大纲》明确要求中职学生要将语文课中的所学、所感运用到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中去,而不仅仅是自我的文学创作。这一提法,使一般意义上的语文应用能力有了新的内涵,具有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反映出了语文在学生们未来职业潜能中的作用。而要让学生达到“知行合一”,应当注意以下两方面的培养。
  1.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应用文是处理事务、联系沟通、洽谈业务时不可缺少的文体,学会写应用文是中职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相较起其他文体,应用文相对枯燥,所以更要注意训练的方法和技巧。比如,在写一般文书时,因为学生写作能力薄弱,语言组织混乱,在初步教学中,应以读、背为主。只有在进行了大量背诵例文的基础上,学生才会对文书的常规用语产生较强的敏感性,从而达到质的飞跃。而中后期的教学则应以写为主,依靠大量的写作和模拟场景来进行情境训练,给学生设计一些棘手的问题,来训练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变能力和操作能力。只有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良好的应用文教学效果。
  2.口语能力的培养。
  在职业学校中,学生生源相对较差,从小学到初中很少有上台说话的机会,导致学生害怕上台发言的障碍心理。观察发现,即使平时话很多的孩子,一旦到了正式场合,也会吞吞吐吐,说话不连贯。这其实是自卑心理的一种表现。如果不及时干预,将来步入社会的时候,就必然会面临不敢说、不会说的问题。基于学生的特殊情况,在课堂上,我先设置了一个大体的故事梗概,然后以大组为单位要求将故事编完整,并要求这个故事从第一位开始,到最后一位结束。有许多学生第一次尝试这样的游戏,站起来的时候非常紧张,但通过我的引导和同学的帮助,大部分学生顺利过关。几次这样的游戏之后,学生们编故事的能力明显增强,反应能力也快了许多。这时候,再进行语段的口头训练,就比较方便。学生也不觉得突兀,愉快地接受了。利用这样的方法,课堂气氛明显活跃,笑声不断,学生们也自然而然地在这样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三、立足课本,进行拓展教学
  自新课标颁布以来,拓展教学已经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普遍现象,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将学生置于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中,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增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1.拓展教学必须立足于课本。
  作为课本内容的补充,拓展教学应该也必须立足于课本。成功的课堂拓展,应该是起源于课本,又反哺于课本,拓展不是课文的主角,而是配角,比如,在讲到《眼睛与仿生学》时,因为课文的写作年代为上世纪70年代,内容相对落后,所以,有必要找到一些最新的仿生产品,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以了解动物身体的构造与仿生学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科普读物的阅读兴趣。但是,如果将课文抛在一边,只是将最新的仿生学产品介绍给学生,那么不免喧宾夺主、篇幅失控。
  2.拓展教学必须收放自如。
  在拓展教学时,学生往往会情绪高昂,积极参与,但是,中职学生回答问题的无条理性也往往在这个时候暴露无遗。往往学生会将一个内容无限扩大,最终完全脱离文本主题。教师一个不慎,便会被学生拉着走,等到反应过来,再回头的时候已经发现浪费了很多时间。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拓展问题时,不要将问题问得太过广泛,将问题的范围缩小一些,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搭建拓展平台。
  拓展教学的方式是多样的,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拓展学习。在教学《雷雨》时,学生对该剧不是很感兴趣,我思考了再三,给学生放了《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部影片,学生看的时候兴致勃勃,看完之后却不知道我的用意,下课时纷纷来问我。于是,我和学生将《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主要人物列出,再将《雷雨》中的人物列出,并作了人数、性格上的比较,结果学生惊奇地发现两部影片竟然构思相同,只不过场景不同。这样一来,通过分析《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人物性格,学生们很快地推断出了《雷雨》中的人物性格。
  4.将拓展延伸于课外。
  语文源于生活,所以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在学校允许的条件下,带领孩子走出教室,走向自然,是对语文课本的最好诠释。在讲到《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遗产》时,我便在周末带领学生们一起走进上海博物馆,从中国的青铜器开始,到中国的字画书法,再到中国的瓷器玉石,很多学生第一次仔仔细细地观察了青铜器的花纹,第一次辨认了字画的作者,第一次惊叹于中国瓷器登峰造极的艺术水平,也第一次从心里由衷地感叹中国古文化的伟大。回来后,我让学生写一段三百字左右的感想,几乎每个学生都超过了三百字,在字里行间,我看出这些学生对中国古文化的惊叹和身为中国人的骄傲。
  影响中职语文教学实效性的因素还有很多,如教师的教学理念,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掌握、对语文课堂教学及评价等问题。面临课改的不断推进,老师的经验也需要不断地补充和更新,但不管如何,对中职语文课堂有效性的探究还会不断地继续下去,总有一天,中职的语文会走出困境,大放异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33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