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颜巧兰
摘 要: 本文就高中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从探究模式、探究过程、探究方法、探究形式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实施策略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语文应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学可以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显然,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方法和探究精神。那么,如何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实施中落实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本文从构建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角度谈谈具体的实施策略。
一、什么是探究式课堂教学
所谓探究,就其本意来说,是探讨和研究。探讨就是探求学问,探求真理和探本求源;研究就是研讨问题,追根求源和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
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来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由此可知,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入探究式课堂。
二、高中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探究准备
任何实践活动都会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探究活动也不例外。因此,师生在进入探究活动前都必须做好一定的准备,以便在活动中顺利地扫除障碍、克服困难,从而使探究活动取得一定的成效。
1.心理上的准备。这里的心理准备包括意识、兴趣、情绪和意志力等。师生首先要明确树立探究的意识,带着一定的探究兴趣进入活动中,缺乏明确的探究意识或对探究活动不感兴趣都会影响探究活动的开展甚至直接导致探究的失败,因此激发师生的探究兴趣,树立探究意识是开展探究活动的首要点。其次,在探究过程中师生的探究兴趣很难始终保持高昂,因此调动师生探究的情绪成为探究活动开展的必要。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像指挥家那样有节奏地调节师生的情绪,指引着探究活动曲折波澜式地前进。另外,师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会碰到各式各样的困难和问题,这时候教师就要努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引导学生从挫折中崛起,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地接近成功、走向成功。
2.知识的准备。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语文学科的探究活动与科学学科的探究活动略有不同,具有学科的典型特点,特别需要一定的积累,因此缺乏与探究主题相关的知识积累会直接影响探究的质量。相对于毫无准备的探究活动而言,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无疑会让探究活动朝着更理性、更深邃、更开阔的方向发展。所以,在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活动必须建构一定的学科知识积累,比如字词积累、文学文体常识积累、阅读方法积累、写作手法积累,等等。
3.工具的准备。针对探究主题可以在课前做一些教辅工具上的准备,比如教学课件、教学图片、音像资料,等等,准备得愈充分,活动开展就会愈顺畅。
(二)探究过程
探究过程是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安排成三个环节来进行,即设问―究问―答问。当然,在一堂课中,问题可以一个也可以多个,但探究的模式却可以是一致的。
1.设问。设问即提出问题。首先,问题的提出者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这固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但是教师必须在梳理整合学生问题的基础上,根据需要有效地提出问题,或直接发问,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学习研究文本。其次,问题提出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可以利用与探究主题相关的图片、音像资料、故事寓言、名言警句等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比如《宝玉挨打》探究贾政打宝玉的深层原因时,可先从学生的身边说起,让学生回忆从小到大有否挨过父亲的打,比较自己父亲的打与贾政打宝玉的不同,然后提出具体问题。设问形式的选择应根据需要及教师的个性而具体选择。另外,一堂课问题的具体安排设计也应具备科学性,问题宜精不宜多,当有多个问题时,必须由浅入深地发问,恰如一朵花的绽放,具有层次性。
2.究问。究问即探究问题的过程,注重学生推理能力、考证能力及判断能力等的培养。首先,要审明问题的要旨,明确是“问题式”还是“验证式”问题。一般来说,语文学科的问题大体有两类,一是“问题式”,即要求探究结论,比如“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二是“验证式”,即要求验证或判断结论的对错,赞同或反对。其次,要围绕问题的要旨进行合理推理,在推理分析中必须查找相应的论据以便佐证观点。最后,要推导出结论。比如:《宝玉挨打》中的探究问题“照中国的传统,父亲教训子女甚或打几下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像贾政那样想置儿子于死地的父亲却是罕见的。那么,贾政如此毒打宝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试谈谈你的看法”。
针对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是“问题式”和“毒打宝玉的根本原因”这一要旨进行究问,从偶然原因和根本原因两个角度入手,围绕宝玉与贾政两个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推理,以相关的文本材料为依据进行佐证,最后推导出结论。
3.答问。答问是探究活动成果的展示,这一环节是对探究活动过程的一个总结,让学生对设问、答问的情况进行说明,可以口头交流,也可以写成书面报告,根据问题而定。不论哪种形式,都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探究方法
探究过程需要探究方法,特别是“究问”环节,方法尤其重要。而语文学科的特点又决定了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方法的丰富性。比如从思维能力层面来说,可以有归纳法和演绎法;从积累储备方面来说,可以有体系法、经验法、直感法、炼字法;而从实践行动方面来说,可以有圈点评注法,等等。
(四)探究形式
探究活动的组织形式可以依据问题的难易度和学情而定,不必盲目跟风,非得强求一定要小组合作,也可以由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者集体讨论。总之,让探究活动顺利开展并有所结论就能达到活动的目的。
总之,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不仅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完善学生的基本素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学生今后的深造和进入社会后的各项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这种学习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课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361-385.
[2]珍妮特・沃斯,戈登・德莱顿著.顾瑞荣等译.学习的革命[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99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