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最是细处能动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佟桂霞

  摘 要: 细节描写教学是解决学生有话不知道怎样说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快速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手段。细节描写的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善于借鉴、积极交流的过程。
  关键词: 作文教学 细节描写 观察 借鉴 交流
  
  中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无话可说,一是有话不知道怎样说。其实前一个问题未必十分突出。每个人的记忆仓库里都储存了大量的信息,这里有学过的知识,生活的经验,对世界的观察,对人情的体味等,都是作文材料,只是多数学生的材料都在仓库里乱放着,造成写作时“出库”困难,而越急越找不到存放的地方,给人造成一种假象,就是写文章无话可说。其实更为突出的问题是有话不知道如何说。
  这就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写”。深刻的立意,好的开头和结尾,巧妙自然的过渡,真实深挚的感情,大胆丰富的想象,别具一格的见解,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这些固然重要,但是纵观学生平时的作文乃至考场的作文,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内容空洞,语言苍白,通篇没有一处亮点――细节描写,所以,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细节描写的基本方法,养成作文时进行细节描写的习惯。
  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即细微末节。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句话、一次心理活动、一个印象等,都可以成为文章的细节。只要生动地揭示人物内心,有力地表达文章主题的细枝末节,就可以作为文章的细节。如果把一篇作文比作一棵树,那么作文中的细节描写就好比树上的枝叶。树没有枝叶就会枯死,作文没有细节就会空洞无物。很多文章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不是因为故事,而是因为细节。如在《故乡》中,闰土教迅哥儿捕鸟:扫开一块雪,露出空地,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人远远的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又如《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也是一个很妙的细节,通过主人公一脱一穿军大衣,我们就看出了主人公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真实内心。这些都是精彩而又有深味的细节描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这些传神的细节描写,无不来源于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艺术大师罗丹说得好:“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只有细致用心地观察,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生动逼真,走出千篇一律的俗套。因此,教师首先要赋予学生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
  在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时,除了要系统地感知事物的各个方面外,还要变换观察点多层次地观察事物的各个方面和各种关系,从而抓住事物、景物和人物的特点。我注意引导学生认识课文作者的观察方法。如《观潮》,作者既留心了江潮不断变化的样子,又留心了江潮发出的声音,既观察了江潮的气势变化,又观察了观潮人群的情绪反应,把江潮写得有声有色,使读者如睹其景,如闻其声。以上是从空间方位的角度观察。又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描写了百草园泥墙根一带低唱的油蛉,“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的斑蝥,有莲蓬一般果实的木莲,有臃肿的根的何首乌,像小珊瑚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的覆盘子,从声音、色彩、味道等不同的方面绘声绘色地表现了泥墙根一带具有无限的趣味。以上是从人的听觉、视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等角度观察的。
  有了观察,有了积累,那我们如何用好这些生活的积累,怎样进行细节描写,又应该在什么地方采用细节描写呢?教材就是很好的借鉴。如《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给“我”改解剖图:我交出所有的讲义去……我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看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尾,都用红笔改过了……又如《孔乙己》中孔乙己把茴香豆分给孩子们吃,看到孩子们还要,就直起腰来看看碟子,又用手罩住碟子,说茴香豆不多了,“多乎哉?不多也”。这一细节描写,有动作有语言,还暗含表情和心理活动,真实而典型地表现了孔乙己既天真又迂腐、既善良又小气的性格特点。
  借鉴了教材这些例子,我们就会发现,细节描写有时候是集中描写,有时候是信手一笔;有时候是整个段落,有时候穿插在课文之间,不论是哪一种情况,都显得真实自然,恰到好处,绝没有不分主次地用来凑数的细节描写。
  “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学生的观察,是按照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进行的。这样获得的观察素材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但不乏粗疏或片面。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定期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将学生中的得意之作在班上朗读、传阅、张贴,以收到榜样的效果。
  如在“校园生活”这次话题作文中,有学生以《门》为题写道:冬天来了,教室的门老被打开。中午同学们在教室里写作业,为了不让夹带沙尘的风吹进教室,不得不把门插上。但是,还有的学生要进教室,敲门声不断,使得教室里面的同学作业也写不好。一来二去班级里就因为门发生了风波,后来,干脆就不插门了,任凭风吹得满屋尘土。第二天,门的问题解决了,因为有人在门框上钉了一块黑胶皮,它增大了门和门框之间的摩擦力,不用再插门,门也不会轻易地被风吹开了。作者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道:“一块方寸大小的黑胶皮牢牢地巴在了门框上,它填补了门与门框之间的间隙……好多同学在开门的时候都把惊喜的眼光投向了这黑色的、普普通通的、用三个小钉钉住的胶皮。”这样就更加突出了黑胶皮的作用,也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使读者能和文章里的同学一起,感谢做这件好事的人。
  另外,指导修改该用而不用细节描写的地方或者修改不成功的细节描写。
  比如,有学生写《倔强的爸爸》:爸爸经过一年的辛勤劳动,从承包的鱼塘网起了几千斤的鲜鱼,乐得不知说什么好。对此,我加以引导:“乐”会是怎样的呢?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将其“具象化”。很快,作文出来了:“记得那天,爸爸见箩筐里、水桶里到处都是活蹦乱跳的鱼,乐得不知说什么好,嘴里衔着一根没有点着的香烟,一时提提圆滚肥壮的草鱼,一时掂掂红头黄尾的鲤鱼,轻轻的哼着小调。”
  实践证明,细节描写将同学们身边不经意的事和人写活了,让他们感觉到平淡的生活其实是那样的富有情趣,也让他们找到了打开话匣子的钥匙。在细节描写的训练中,他们尝到了作文成功的乐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06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