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情境教学法及其在高中美术课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兵

  摘 要: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它能引导学生通过特定的情境展开联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在高中美术课的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的提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情境教学法 高中美术课教学 运用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一、情境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一)情感和认知活动相互作用的原理。
  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调节三方面的功能。动力功能是指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即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消极的不健康的情绪对认知活动起阻碍和抑制作用。情境教学法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增力效能,给我们解决目前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以新的启示。情感的调节功能是指情感对认知活动的组织或瓦解作用,即中等强度的、愉快的情绪有利于智力操作的组织和进行,而情绪过强和过弱及情绪不佳则可能导致思维的混乱和记忆的困难。情境教学法要求创设的情境就是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心平气和、耳目一新,促进学生心理活动的展开和深入进行。教学表明:欢快活泼的课堂气氛是取得优良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学生情感高涨和欢欣鼓舞之时往往是知识内化和深化之时。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功能,左右两半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脑左半球是掌管逻辑、理性和分析的思维,包括言语的活动;大脑右半球负责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包括情感的活动。在传统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分析讲解,还是学生的单项练习,以至于机械的背诵,所调动的主要是逻辑的、无感情的大脑左半球的活动。而情境教学,往往是让学生先感受而后用语言表达,或边感受边促使内部语言的积极活动。感受时,掌管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兴奋;表达时,掌管抽象思维的大脑左半球兴奋。这样,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或同时兴奋,协同工作,大大挖掘了大脑的潜在能量,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因此,情境教学可以获得比传统教学明显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认识的直观原理。
  从方法论看,情境教学是利用反映论的原理,根据客观存在对儿童主观意识的作用进行的。而世界正是通过形象进入儿童的意识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情境教学所创设的情境,因其是人为有意识创设的、优化了的、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外界环境,所以在教师语言的支配下,使儿童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不仅影响儿童的认知心理,而且促使儿童的情感活动参与学习,从而引起儿童本身的自我运动。
  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种论述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情境教学法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就是通过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包括直接和间接形象),一则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二则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
  应该指明的是,情境教学法的一个本质特征是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此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进行。而演示教学法则只限于把实物、教具呈示给学生,或者教师简单地做示范实验,虽然也有直观的作用,但仅有实物直观的效果,只能导致学生冷冰冰的智力操作,而不能引起学生的火热之情,不能发挥情感的作用。
  (三)思维科学的相似原理。
  相似原理反映了事物之间的同一性,是普遍性原理,也是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形象是情境的主体,情境教学中的模拟要以范文中的形象和教学需要的形象为对象,情境中的形象也应和学生的知识经验相一致。情境教学法要在教学过程中收入或创设许多生动的场景,也就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感知对象,使学生大脑中的相似块(知识单元)增加,有助于学生灵感的产生,培养学生相似性思维的能力。
  (四)人的认知是一个有意识心理活动与无意识心理活动相统一的过程。
  意识心理活动是主体对客体所意识到的心理活动的总和,包括有意知觉、有意记忆、有意注意、有意再认、有意重现(回忆)、有意想象、有意表象(再造的和创造的)、逻辑和言语思维、有意体验,等等。但遗憾的是,包含如此丰富内容的意识心理活动仍然不能单独完成认识、适应和改造自然的任务。情境教学的最终目的正在于诱发和利用无意哀心理提供的认识潜能。
  (五)人的认知过程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统一的过程。
  教学作为一种认知过程,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统一在其中。否则,人们常言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失去了理论依据。在教学这种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由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构成,其中师生间存在着两条交织在一起的信息交流回路:知识信息交流回路和情感信息交流回路,二者相互影响,彼此依存,从不同的侧面共同作用于教学过程。知识回路中的信息是教学内容,信息载体是教学形式;情感回路中的信息是师生情绪情感的变化,其载体是师生的表情(包括言语表情、面部表情、动作表情等)。无论哪一条回路发生故障,都必然影响到教学活动的质量,只有当两条回路都畅通无阻时,教学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情境教学的功能
  情境教学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情境教学能够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
  在教育心理学上讲陶冶,意即给人的思想意识以有益或良好的影响。关于情境教学的陶冶功能,早在春秋时期的孔子就把它总结为“无言以教”、“里仁为美”;南朝学者颜之推进一步指明了它在培养、教育青少年方面的重要意义:“人在少年,精神未定,所与款押,熏清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易暗化,自然拟之。”即古人所说的“陶情冶性”。
  情境教学的陶冶功能就像一个过滤器,使人的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它剔除情感中的消极因素,保留积极成分。这种净化后的情感体验具有更有效的调节性、动力性、感染性、强化性、定向性、适应性、信号性等方面的辅助认知功能。
  (二)情境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人的社会化过程即形成“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从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实际上完全是环境、社会、家庭、学校、种族、地理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影响作用有的被我们感知到,但更多的则是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我们。因此,保加利亚暗示学家G・洛扎诺夫指出:“我们是被我们生活的环境教学和教育的,也是为了它才受教学和教育的。”
  三、情境教学法高中美术课教学中的运用
  运用情境教学首先需用“着眼发展”的观点,全面地提出教学任务,而后优选教学方案,根据教学任务、班级特点及教师本人素质,选择创设情境的途径。在高中美术课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教学目标的变换,学生的心理和接受能力也在变化,并且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体验。情境教学法可以根据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师有意识地运用一些辅助教学手段对美术教学环境进行设计和布置,以此激发学生的审美情绪,使之积极投入美术活动的教学方法,方式灵活、操作性强、易于掌握,特别是对群体学生更有利。

  (一)生活展现情境。
  即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二)历史再现情境。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的虚拟情境。利用影视、摄影、图片或者媒体网络把历史情景再现到屏幕上,把学生带到具体情境中去,激发他们的联想,使学生的思想、情感产生巨大的感染和共鸣。
  (三)问题假设情境。
  把若干新知渗透到奇妙有趣的情节、场景或故事之中,以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为需求,激发学生在环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自信,认识“做中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合创新的规则、技巧。
  (四)表演体会情境。
  指导学生模仿石膏像、模特等的情绪、动态、表情、神态等,了解解剖结构,感受肢体、肌肉、骨骼等身体官能的作用,揣摩在心理变化和动态变化下各部分的结构变化,感受紧张、放松、施力等动态下肌肉、骨骼等的互相影响、产生的关系。
  (五)语言描述情境。
  在高中美术课中,老师应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在心中形成鲜明的画面。这样不仅能营造一种寓教于乐的学习氛围,而且能给学生的语言起到示范的作用,可以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认知。
  以上所述创设情境的五种途径,都是运用了直观手段。情境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的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伴以语言描绘,强化对学生的认知活动的导向性作用。语言描绘提高了感知的效应,情境会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学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自己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在高中美术课教学中,在以教师为主导的情境教学中,对应的是学生的体验。体验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视觉体验、实践体验、想象体验、审美体验……情景教学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对学生的体验产生影响,通过学生的有意识的艺术整合和再创造,体现在学习过程中。
  
  参考文献:
  [1]何继刚.谈数学教学中积极适应与高效转化的策略[J].数学教学研究,2008,(9).
  [2]戎科军、李静.浅谈情境教学法在美术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J].商情,2009,(1).
  [3]楚佳.浅谈情境教学法在高职英语课堂中的运用[J].海外英语,2010,(1).
  [4]陈正安.浅谈情境生活化教学法[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4).
  [5]孙琦.浅谈情境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2007,(9).
  [6]石亮晶.浅谈情境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15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