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习动机与二语习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国坤

  摘 要: 在二语习得中,动机是一个强大的情感变量,对第二语言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动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自我意识、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情感和态度、社会环境和需求等。本文提出了一些激发学生动机的策略,希望对各位英语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 学习动机 二语习得 影响因素 激发策略
  
  1.引言
  近年来,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越来越引起教育界的重视,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它在英语学习中的关键作用。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动机是一个重要的情感变量,与第二语言的成就和水平呈正相关。动机较强的学习者通常在学习中比较活跃,而动机不足的学习者更容易引起课堂骚乱。对英语教师来说,只有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策略来提高教学效果。在本文中,我首先介绍了动机的定义和分类,然后介绍了二语学习过程中动机的影响因素和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激发学习者动机的策略。
  2.定义和分类
  学习动机就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外部因素。内部的动力因素称为内驱力,即学习者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部驱动力量,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外部的动力因素称为诱因,即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如老师所提供的奖品、成绩等。在语言学习中,动机可以定义为学习者的整体目标或方向。
  一般而言,动机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中,动机可分为整体型动机、情景型动机和任务型动机。整体型动机即学习第二语言的整体方向或目标。情景型动机根据学习情景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任务型动机是执行特定的学习任务的动机。第二大类中,动机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前者是为了自我感知的需要和目标而学习;而后者只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外部奖励而追求一个目标。在最后一种情况下,动机可以分为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融合型动机指的是学习者对讲目的语的社团有真正的兴趣,希望能够更好地同使用目的语的社团的人交往,渴望参与目的语社会生活,甚至融入到目的语社团的文化当中。工具型动机则是指学习者为了某一特殊目的,如通过某一考试、获得某一职位、取得某种资格,或者是为了阅读、翻译目的语的材料,以获取目的语国家的某方面信息而去学习目的语。显然,融合型动机反映了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所代表的个人和文化有真正的、属于个人的兴趣,而工具型动机更重视目的语的实用价值及它的优势。
  3.二语习得动机的影响因素
  影响二语学习者动机的因素有很多,最重要的有如下几种。
  (1)自我意识主要是指学习者的自我概念、自我效能感和动力意识。
  自我概念意味着对学习第二语言的优势或劣势的自我识别。自我效能感是指自我判断能力。当学生们意识到他们完成某项具体任务的能力,他们就会决定这项任务是否合适。如果认为目标很有意义并与之紧密相关,他们就会有强有力的动机。如果感觉没什么重要性,随之他们就不会有强烈的动机。
  (2)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情感和态度。
  感情因素指的是影响动机的感情变化。一些学生喜欢这门课程只是因为喜欢这位任课老师。
  (3)社会环境和要求。
  社会环境虽然是外部因素,但也影响学习者的动机。Ellis指出,外部环境、“黑匣子”和个体学习者因素都有可能影响二语习得。社会环境如种族背景会影响学习者学习某种特定语言的动机。如果他们所在的社会忽视某种语言,那么他们就可能没有学习这门语言的动机。
  4.动机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动机是语言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动机与学习成就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动机为开展语言学习提供了主要动力,并为维持长期而乏味的学习过程提供了驱动力。一方面,如果没有足够的动机,即使是能力最显著的个体也不能完成长期目标,不能确保取得成就。另一方面,强烈的动机能够大大弥补学习者在语言天赋和学习条件方面的缺陷。
  5.激发学习者动机的策略
  学习动机的激发,就是使学生把已经形成的潜在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发挥其积极性。这是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保证。在我看来,激发学习者动机的策略主要有如下几种。
  (1)培养学习者在二语学习中的自信。
  如果学生满怀自信,他们的学习动机就会更加强烈,会表现得更好。相反,如果学生缺乏自信,他们自然而然就不会表现得很好,进而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至关重要。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坚信,只要他们不遗余力地学习,英语能力是变化的是可控制的,一定要让他们充满希望。
  (2)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紧张的课堂气氛容易引起学生的焦虑,这将阻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然而,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自如地表达他们的思想,当他们犯了错误也不会感到很尴尬。所以,教师应该减少学生的课堂焦虑,让课堂更加轻松自如。一般来说,耐心幽默的教师倾向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英语课堂气氛。
  (3)使用原汁原味的实用的教学材料。
  除非学生发现他们所学的材料值得学习,否则的话他们就提不起学习兴趣,所以使得教学材料对学生更有价值,更符合学生的口味,这很必要。教学材料应该包括一些有趣的故事和实用的时事,等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广泛的阅读。而且,目的语的地方或国际新闻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使用实用的教学材料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4)“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在语言课堂上,教师应该摈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从各个方面来介绍英语电影、音乐和历史事件,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旦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具有强烈的动机参与课堂活动,从而达到英语学习的目标。对于教师而言,不能只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语言点和词汇,应该借鉴交际法的一些理念,提供给学生充足的机会来练习刚学的知识,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会应用。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供学生讨论,鼓励学生互相问问题,甚至是互相争论一些存在争议的问题。挑战可以激发更强的学习动机,产生更有效的学习效果。在课堂活动中,教师扮演的角色应该是“组织者”、“激发者”、“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和“顾问”。“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扮演主角的课堂才是成功的课堂。只有在“以学生为中心”富有活力的课堂上,学生才能够更好地练习英语,取得更大的进步。
  (5)端正学生的态度,布置适当的任务。
  学习者对于第二语言社团和文化的态度影响他们对二语学习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学习态度很大程度上受第二语言价值的影响,例如实用价值和内在价值,实用价值是精通英语的结果;内在价值与学生参与英语活动的兴趣以及他们学习英语的预期感受息息相关。所以,在二语学习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学习任务很重要,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它是获取知识的保证。因此,在布置任务时,教师应该铭记学习任务要与学习内容有关,难易适度,而且要有挑战性,富有意义。
  (6)教学方式多样化。
  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动机。教师应该意识到,他所采用的方法要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影响。当学生深入地参与一系列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时,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才能得以激发。因此教师应该倡导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是促进者而不是导演,应帮助学生以任何方式激励他们的学习动机。教师应该不断变换教学方法,例如做游戏、看电影、唱英文歌、辩论等。通过这样做,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才能得以激发。
  (7)及时地鼓励表扬学生。
  教师不要吝啬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学生如果经常因为在课堂上表现不好而受到批评,那么他将会失去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鼓励比责怪产生的效果要好。学生能够从老师的鼓励和表扬中获得自信。学生喜欢某个老师,不仅仅因为他的学术水平,更因为他的关爱和良好的性格。责怪批评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动机,而经常性的鼓励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取得更大的进步。
  (8)给予适当的外部激励。
  虽然一些研究人员声称,帮助儿童和成人思考和学习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让他们摆脱奖罚的控制,但是我仍然认为适当的外部激励也可以产生更好的学习成绩,因为学习者的外部动机能够通过适当的奖励而得到加强。否则,如果没有外部动机,那些对于语言学习从内心不感兴趣的学习者就会失去动力。
  6.结语
  第二语言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前提。它激励学生学习,给予他们方向,产生成功的学习效果。而成功的学习又反过来激励学习动机。总之,学习动机在二语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加深对二语学习动机以及它的影响因素的了解对英语教师非常有帮助,他们可以有目的地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学生因动机不足而产生的学习问题。将来会有更多的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得以开展。希望我的文章能对各位英语老师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Domyei,Z.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Motiva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
  [2]Ellis,Rod.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anghai:Shanghai Foreign Educ ation Press,1999.
  [3]Freeman,D.L.&Long,M.H.An Introduction to Sec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M].Beijing: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4]Gardner,R.C.&Lambert,W.E.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Newbury House,1972.
  [5]Gardner.The Role of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Correlational and Experimental Considerations.Language Learning,1985.35,2:207-2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52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