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樊 毅

  摘 要: 本文从外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切入文章的主题:自主学习,解释自主学习的特点和理论依据,并分析自主学习者的特征,以及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从自主性原则和元认知策略探讨培养自主学习者的课堂及课外操作,最后讨论教师在自主学习培训中应实现的角色转化。
  关键词: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者 自主性原则 元认知策略 角色转换
  
  一、引言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伴随着听说法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弊端的日益显现,以及乔姆斯基语言习得(LAD)理论的发展,教学理念开始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化。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外语习得重在学而不在教”(陈莉萍,2004:44)。那么学习者如何才能学好第二语言,而教师如何帮助学习者掌握好第二语言?在布朗(H.D.Brown)的《根据原理教学:交互式语言教学》一书中,作者列举了二语教学的12条教学原理,其中第5条“策略投资(strategic investment)”便提到“成功的掌握二语需要学习者个人投入一定的时间,努力和注意力”(2001:20)。在第十二章,Brown还列举了成功语言学习者的特征,而第一条便是“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对自己的学习负责”(2001:191)。这便是二语学习的关键所在:自主学习。
  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的名称很多,包括Learner Autonomy,Autonomous Learning,Independent Learning,Learner-Controlled Instruction,Non-Traditional Learning,Open Learning,Participatory Learning,Self-Directed Learning,Self-Organized Learning,Self-Planning Learning,Self-Study,Self-Teaching,Self-Access等(束定芳,2004:203)。
  自主学习被Holec(1981)定义为“负责自己学习任务的能力”。Dickinson(1987)进一步发展了这个概念,将其定义为“学习者自己负责有关学习活动的所有决策并自己决定如何执行这些决策”(陈莉萍,2004:45)。束定芳(2004:205)总结了Dickinson,Benson,Wenden等对自主学习的看法,概括为以下三点:
  (1)态度(attitude)。学习者自愿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习,即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并积极地投身于学习。
  (2)能力(capacity)。学习者应该培养这种能力和学习策略,以便独立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3)环境(environment)。学习者应该被给予大量的机会去锻炼自己负责自己学习的能力。(该环境包括老师、教学设施和学习资料)
  建构主义是自主学习的理论根据。从皮亚杰的个人建构理论来看,知识应主要在学习主体内部自然形成,应重视个人的个性化过程。建构主义者认为,“课本知识只是关于某种现象较为可靠的解释或假设,因此不能把它作为绝对知识让学生强行接受,不能用社会性的权威去压服学生,只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习者掌握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自主的学习者和知识的创造者”(陈莉萍,2004:45)。因此,学习者获得知识不是直接通过教师传授,而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借助教师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而教学的作用就是为学习者创造理想的学习环境(陈莉萍,2004:45)。
  三、自主的学习者
  赫奇(Tricia Hedge)在《语言课堂中的教与学》(2002:76)一书中征集了各国语言教师对自主学习者的界定,包括:①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积极与老师配合;②学习过程发生在课内与课外;③掌握课程教材,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扩展;④知道如何独立使用各种教学资源;⑤学习中积极思考;⑥为了改善学习,在必要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⑦合理规划时间;⑧明白教师不是神,并不能给他们掌握语言的能力。
  经过总结,赫奇提供了自主学习者的几个关键特征:自主决定学习目标;明白如何有效使用语言教材;仔细规划学习时间;积极使用学习策略(Hedge,2002:76)。要培养自主的学习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目标,使其具备自我设计、自我规划的能力,帮助其了解各种学习策略,并寻找及适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四、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
  自主学习并非外语教学的方法,而是外语学习的方法,它是多种因素的结合体(陈莉萍,2004:46)。在D.Gardner和L.Miller的《自主学习因素总表》(1999)中,这些因素包括:资源(学习材料,真实材料,活动,技术,接触真实语言使用者,接触其他语言学习者),人物(教师,学习者,其他学习者),管理(组织学习,监测系统,协调,制定决策,与学习机构接洽),个性化(学习风格,学习策略,学习时间与地点,学习时间的数量,学习水平,学习内容,学习任务),需求分析(确定学习目标,加速学习计划的创立),学习者反思(语言能力,语言学习进步,自我自主学习的适应性,确定目标),提供建议(语言能力方面和学习方法方面的建议,学习计划的协商),学习者培训,评定(种类及目标),评价(自我评价,向教师或管理者提供反馈),教材发展(个性化教材,改进学习环境和机会)(陈莉萍,2004:46-47)。
  在自主学习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学习者本身。而从外在因素看,教师的影响力最大,“因为他们最有可能第一个向学习者介绍自主学习”(陈莉萍,2004:48)。但不是每一位教师都对自主学习抱着积极的态度,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也就是我们在引言中提到的,课堂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化(陈莉萍,2004:49)。在《策略培训与外语教学》中谈到:“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必须放弃对学生的控制,甚至允许他们犯错误。教师必须学会新的技能来承担起他们的新角色,因为他们不仅仅是信息提供者,而且还是顾问、学习行为评定员、学习效果评价员,学习材料制作人,管理者和组织者。”在这里教师的态度是自主教学能否实行的关键,而教师本身“常常会觉得他们无法把握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态度和信念”(陈莉萍,2004:49)。
  五、培养自主学习者
  束定芳(2004:205)认为自主学习不单单指独自学习,它更是一种学习态度。她还提到Holec的观点,即自主学习本身是一个概念上的工具(conceptual tool),是设计和管理自己学习计划的能力。要使学习者具备这样的能力,我们不仅要利用好课堂上的时间,还应在课外对这样的能力进行强化。王笃勤在《英语教学策略论》(2002:31)一书中谈到James(1996)的6条激发学生动机应遵循的原则,第一条便是“自主性原则”。该原则要求:
  1)给学生提供完成学习目标的多种活动让学生决定活动的方式;
  2)有可能的话,让学生决定课堂程序的安排;
  3)让学生决定完成作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4)从心理上给学生以安全感,使其不会担心受到他人的嘲讽和批评,从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5)如果需要对学生的行为加以限制,应给予合情合理的解释,并表示虚心接受不同的意见;
  6)让学生自己审查自己的不良举止,尽可能不惩罚;

  7)鼓励学生自己拟定学习目标,自己监控自己的学习活动;
  8)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评估自己的行为,培养其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
  为了使学习者掌握这样的能力,我们还有必要引入一个概念,即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来对自己认知过程进行监视,调节和控制的策略。“它用来确保学习的全过程以及学习的成功,它可运用于各种各样的学习任务”(陈莉萍,2004:62)。O’Malley也指出,“没有掌握元认知策略的学生基本上是一个没有方向和没有能力评估自己的进步,自己的成绩和确定自己未来的学习方向的人”(束定芳,2004:239)。元认知策略可以帮助学习者实现对学习的计划、监控和评估。首先,学习者应决定学习的资源和策略,从自己的需求、兴趣、朋友的意见等方面决定自己要学什么,确定目标,并拟定评估成绩的标准。接着,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根据需要调整学习策略。最后,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束定芳(2004:239)认为掌握了元认知策略就意味着学习者已经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一个自主的学习者就是能够管理和监控自己学习的学习者。
  从以上提到的两个大方向,我们将从课内和课外两个时间段分别谈一下对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操作。
  (一)在课堂上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一书上,束定芳(2004:205)提到Holec(1981:173-190)将课堂上的自主学习分为“无声的自主学习(silent autonomy)”和“有声的自主学习(loud autonomy)”。无声的自主学习指的是在课堂上没有被老师甚至学生注意到的自主学习。这时候,学习者把老师的目标当作自己的目标去实现。因此,师生之间可以实现更好的配合或合作。有声的自主学习指的是教师在了解学生的需求之后设计相应的教学大纲,并开展各种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提供机会让学生选择学习方法和学习范围,学生从以往的被动接受转向主动表达自己的思想。
  要在课堂上实现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教师应当将“无声”与“有声”相结合。一方面把握全体学生的需求,以此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介绍各种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学习的目标,间接地将学生导向自己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巩固其对自主掌握自己学习的信念。课堂上的元认知培训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以下操作。
  1)定目标:帮助学生界定现有的学习水平,在此基础上设计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2)定内容:让学生收集现有的学习资料和参考资料,对资料的价值进行评估,并选出最有利于自己进步的资料。
  3)定技巧:让学生收集各种学习方法,评估各种方法的优劣,引导学生寻找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并强调没有哪一个方法是最好或是最差的。
  4)定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的学习环境、时间和进度。根据学习内容和类型改变学习进度。
  5)评估:让学生定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决定下一步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进度(束定芳,2004:239-240)。
  (二)在课外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常用的课外自主学习的形式包括:对功课进行预习、完成课后作业、使用参考书等。这些活动要求学生使用“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决定完成作业的时间和方法,独立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材料等”自主学习的方法(束定芳,2004:206)。
  根据束定芳(2004:240)的“课外元认知策略训练”,学习者应在课外有意识地运用课堂上学到的元认知策略,对课外的学习任务进行管理。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形式帮助学生养成自觉管理自己学习的习惯,比如,要求学生对下一堂课的内容进行预习,并找出新课的重点和难点,这便是下一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对上一节课或是上一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对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评估,并分析该过程中使用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评估其优劣,以此指导下一阶段的学习。束定芳还谈到课外培养学习者自主性的因素,包括“自愿,学习者选择,灵活性,老师的支持,和同学间的支持”,即引导学习者自觉地管理自己的学习,确定自己的学习内容、方式和方法,灵活地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教师应给予学习者充分的支持和鼓励,并鼓励学习者之间互相支持、相互合作。
  对于课外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束定芳还谈到了Dickinson(1987)提倡使用的“学习者和约(Learner Contract)”,即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签订一个协议(an agreement),在协议中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不足和需求定下自己的长、短期目标,并在协议中定下达到该目标的时间、材料和方法。在执行协议的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检查,组织学生讨论,通过阶段反馈、经验交流,帮助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评估学习成果。
  六、教师的作用及角色转换
  最后要提到的就是教师在整个学习者自主能力培养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在整个自主学习的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传统的信息传递者”转为“顾问、策划者、监督员、鉴定者等”(陈莉萍,2004:51)。
  教师往往只是担任课堂教员的角色,以固定的模式进行教学,教师的备课、授课都是以固定的教学大纲和全体学生的需求为基础。然而这并没有深入到每个学生,没有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但是要培养自主的学习者,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角色,成为一个学习顾问。这意味着教师要面对的是具有不同特点的学习者,个性不同,目标不同,学习方法也不同。“教师所问的问题发生了质的变化。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忠,教师所问的问题属于展示性问题,即教师是完全知道答案的,但在自主学习中作为顾问所提出的问题属于参阅性问题,指导者本身未必知道问题的答案,他们本人也要去参阅,这是自主学习模式决定的”(陈莉萍,2004:51)。
  为了适应角色的转化,教师本身也应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调整,陈莉萍提出教师应做到的四点:(1)找出自主学习模式中的重点,了解学习者在此过程中常常遇到的问题。(2)提高指导技能。了解课堂教员与学习顾问的区别。(3)拥有好顾问所具备的品质,如充满智慧,富有同情心、有耐心,不呆板保守,对新鲜事物敏感度高,鼓舞人心,充满热情等。(4)加强与学习者的交流(陈莉萍,2004:52)。
  七、结语
  自主学习在中国的外语教育中仍处于萌芽状态,这是因为中国的教育制度更强调教师在课堂上,以及学习者获取知识中的重要地位。而中国的考试制度则给学习者自主学习带来了更多的障碍。但从学习者自身的综合发展看来,按照中国的老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应该推广自主学习的模式,培养学习者自主设计、自主管理、自主评估的能力,以符合个性化的教学需求。
  
  参考文献:
  [1]陈莉萍.策略培训与外语教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4.
  [2]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H.Douglas Brown.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5]Holec,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omon Press,1981.
  [6]Dickinson,L.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7]Hedge,T.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8]Gardner,D and Miller,L.Establishing Self-access:From Theory to Practic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9]James,P.R.150 Ways to Increase Intrinsic Motivation in the Classroom[M].Ally & Bacon A Simon & Schuster Company.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67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