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在农村小学应用的必要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永翠
摘 要: 受地域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村的教育信息相对闭塞,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因而身处农村小学的孩子的视野相对狭窄。多媒体教学通过声音、文字和图像与计算机的集成,将一些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陌生的概念和意象生动而形象地展现出来,有助于他们对知识和世界的认识和理解。综观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和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多媒体教学在农村小学的应用确有其必要性。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农村小学 应用 必要性
1.引言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了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因而农村基础教育面广、量大,在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上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小学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其作用更是至关重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未走出应试教育的樊笼,教育方法传统、单一,学生的整体素质不高。
多媒体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交互地综合处理文本、声音、图像、活动视频和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并通过计算机进行有效控制,使这些信息建立逻辑连接,以表现出更加丰富、更加复杂信息的信息技术和方法(孙印杰、陈玉生、郑春峰,2007:1)。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手段,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字、图片、漫画、动画、视频、声音相配合来阐释课本的内容,使“静”态的课本知识和内容“动”起来,这就使课本的内容变虚为实、变抽象为具体、变呆板为生动,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又开拓了他们的视野。针对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来说,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可行的弥补性举措。
2.展示直观的形象,开阔视野
小学生尚幼,涉世未深,知识和经验短浅,还不具备对事物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能力,感性认识仍然是他们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凡是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对象,都比较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和吸引他们的注意(林礼元、徐胜三,1981:41)。农村的小学生受地域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少有机会离开自己居住的村落,接触不到外界的事物。对于一些课堂中接触到的大部分意象,因脑海中没有先前经验的比对,因而理解困难。例如,给没有见过山谷的小学生讲授悬崖峭壁,给没有见过海洋的小学生讲惊涛骇浪,无论教师的言语多么地巧妙和动听,对于农村小学的学生来说,都无法深切和正确理解。
直观性、形象性是多媒体教学最突出的特点。多媒体教学通过直观的图像、声音的展示,加强了事物的外部刺激,拉近了审美主体与对象之间的距离;然后结合语言的分析和综合,使学生对周围世界的事物得到清晰、正确的认识,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正确认识各种事物。这恰恰能满足农村小学的学生的求知需要,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拓宽他们的视野。例如,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桂林山水》这一课,作者用美丽、惟妙惟肖的文字,将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与漓江的水作了对比,将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与桂林的山作了比较,以突出桂林山水的美。这种美是教师无法用言语使学生体会到的,因为他们中几乎没有人真正见识过这些美景,审美主体和客体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距离。如果使用多媒体手段将这些美景在恰当的时机展示给学生,学生将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真正地体会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含义。
3.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农村小学的教学大都仍以课本、黑板、粉笔及简易的挂图为主。教师在课堂上借助书本、语言和板书讲解,学生则靠眼看、耳听、手写的方式被动地接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发挥、自我创造精神严重受到空间环境的束缚,课堂显得沉闷,缺乏生气,刻板烦琐,枯燥乏味。学生容易感到疲劳,最终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郭平,2006:12)。多媒体技术参与课堂教学,以其声、像、动、美而彻底改变原有的教学环境,能把学生接受信息的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形成时间、空间立体和直观的接受情境,能较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率就会提高。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波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例如,历史课本中的历史事件,上下五千年,教师无法让历史重演,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学生总会是以局外人的眼光漠然地看待历史。如果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手段将“遥远”的历史片段给学生“重演”,他们就会真真切切地感觉到它、理解它,并对此产生兴趣。再者,多媒体教学操作的简练性,能拓宽师生之间互动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中。
4.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师生的负担
农村小学的教学仍然停留在一个教室、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枯燥指挥下进行,教师上课不得不进行大量的板书;而小学生在短时间内又无法理解所有知识,所以不得不把黑板上所有的内容都记录下来,无暇听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充当了抄字员的角色,一堂课下来都身心疲惫。本该用来师生互动学习的时间几乎都白白浪费掉了,使师生对课堂上所学的内容都没有信心,不得不通过布置和完成大量的课外作业来弥补课堂上的缺憾。因而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久而久之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也是农村小学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
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能够把教师和学生从繁重的课堂中解放出来,有效地利用课堂上的时间,使师生在轻松和愉悦的气氛中进行教与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手段可以瞬间展现上课的内容,使学生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扩大教师与学生及学生间的共同经验范围,使教学信息的传输过程简洁而快速。教师无需为过多的板书而耗时、烦神。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学利用其声、光、色都具备的特点,增强教学信息的输出,使学生能从最佳角度接受教学信息,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稳定在教学信息的变化上,增强对知识的接收能力和记忆能力。因而学生不需要把课堂上的时间过多地放在抄写笔记上,从而大大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再者,多媒体手段能够实现课堂复习的灵活性。教师能够根据和学生互动的情况,及时地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利用多媒体手段重新展示所学过的重点和难点,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5.弥补设备的不足,节约教学经费
历年来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教学经费的短缺。在教学过程中,因经费所限,不可能或者没有必要买进所有的实物进行教学,有时即使有了实物也很难看清其内部的结构和原理,有时即使买进了实物或模型也没有专门的场所由专人看管和维护。同时,因为搬运和携带的不便,使得这些实物或模型的利用率不高。久而久之,这些看起来齐全的设备最终成为废弃品,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各种多媒体设备将实物逼真地演示出来,便于观察和了解,从而不需要购买实物或模型,大大节约教学经费。另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实现只需一次性在教室安装计算机、投影仪、扩音器等设备,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更换软件的图像和文本内容。从长期来看,既能节约空间,又能降低教育成本。这不但能弥补农村小学教学经费的不足,而且能丰富农村的教育信息。
6.结语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至今未能实现城乡之间教育的公平化,这使得农村小学的小学生无法与城里的孩子平等竞争,起点的低下势必给以后的竞争造成更大的压力。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将农村的小学生带到一个崭新的世界,开阔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愉悦的心情参与到学习中;同时也给教育和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节约。从长远来看,多媒体教学是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举措。
参考文献:
[1]郭平.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12.
[2]林礼元,徐胜三.小学儿童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41.
[3]孙印杰,陈玉生,郑春峰.多媒体CAI课件制作简明教程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81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