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校发展的瓶颈:校园文化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林国海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校园文化应该是指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由师生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形态的校园设施,活动形态的校园活动,以及由此作用于师生内心的心理形态积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实施新课程的需要,是社会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陶冶学生情操、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良好行为的有效举措,是学校正常运行,提高办学质量的有效保证。
  
  一、校园文化的结构组成
  
  1.物质层面。
  主要指中学的校园环境及文化设施,这是中学校园文化的物化表现形式。这些环境及设施,一方面反映了学校管理者的文化观念,另一方面,也是通过物化的形式将管理者、教育者的文化理念信息传达给学生。物质文化的建设及管理,直接地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校园美化不应局限在校园整体布局、楼馆的建筑装修及教学设施的更新添置等纯粹的物质文化层面上,还应表现在通过对校园环境的点缀所体现出全校师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的审美观等精神文化上,从而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文化气氛。
  2.制度层面。
  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是为了达到无意境界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手段,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进行。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学校制度是社会制度和办学者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是社会文化(尤其是主流文化)在学校的集中反映。作为中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制度是按照理想的模式、运用强制的方式来构筑校园文化的。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使大家明白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违反了规定要受到什么处罚,符合条件将得到什么奖励,从而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环境。
  3.观念层面。
  观念是校园文化中最本质的部分。这包括人的价值取向、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是集体文化对个体打下的最深刻的烙印。如果说,物化的文化形态和规章制度还只是文化的表象,那么观念层面的“文化”则是文化的根本。从中学校园文化的范畴来分析,观念层的文化更是起决定性的作用。
  
  二、目前学校文化构建的硬伤
  
  1.物质建设缺少规划。
  有些学校领导高高在上,只注重学校的校园物质建设,而不注意观念的养成。今天看这个角落要绿化就种几棵树,明天觉得大门不够气派就改造一下。学校环境建设缺少科学规划,不仅不能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反而是在起反作用。这种现象在农村学校及县级城镇学校极为普遍。
  2.重物质建设,轻观念养成。
  有些学校办学方向上过于功利,只把升学率及几级达标学校的硬指标来作为努力方向。因此,学校领导主要只是搞学校的建设,缺少深入班级学生沟通,没有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这样,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就缺少了根本。
  3.管理上轻教师、重学生。
  在有些中学,学校对学生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而对教师却放任自由。这表现在有些教师随意迟到、早退,课堂上随意接打手机,言语上用方言讲粗话,教育学生缺乏正确的方法等。所谓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而这些势必对学校的文化造成恶劣的影响。
  4.监督上重教师、轻领导。
  教育管理部门监督管理不到位,有些学校领导不能以身作则,只追求个人利益,做事不原则,不公平公正,在学校的管理中存在“暗箱”操作。这势必引起教师的怨气,而教师的这股怨气则不可避免地会传递到学生,这将对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造成致命的打击。
  以上这些都会对构建校园文化造成巨大的影响,成为学校发展上的瓶颈,学校的管理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加强观念上的引领作用
  
  1.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
  首先,学校领导要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以及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中发挥好带头作用;其次,学校领导在管理中应秉公办事,以德服人,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团结一致的教学氛围。
  2.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是校园文化的引导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无不影响着学生,教师从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工作作风、学识水平到仪表风度、言谈举止、生活起居方面都应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这样,教师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勤奋攻读,立志成才,整个校园就会充满一种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师生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3.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优化人际环境。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教育过程和结果。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还可以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良好的集体意识是一种向上的群体规范,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推动力量。
  4.加强舆论文化建设。
  加强舆论文化建设,形成优良校风,这是抓好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学生在集体中,思想行为容易受到集体舆论的制约和同化。因此,学校要重视校园舆论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同时,要净化校园空气,引导正确舆论,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
  5.加强课余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教师应当在积极改革教学方法的同时,注意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以便使可能成为专门人才的苗子得以早期发展和早期培养。校园文化建设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以及专门人才的早期发现、早期培养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优势。教师要根据中学生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极具创造欲的特点,精心组织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努力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尽情释放潜能,展示特长,实现自我发展。
  总之,从校园文化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看,物质层面的是表象,制度层面的是中介,观念层面的文化才是本质。因此,在中学校园文化的建设中,物化形态文化的建设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制度文化的建设只是途径也非目的,根本的目的是实现观念层面的文化建设。物质的东西容易改变,制度也可因人而异,唯有人的价值取向、思维方法、行为方式是经过长期的选择、训练而固化下来的,很难轻易更改。因此,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应该是师生员工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特别是学校领导班子的品德及行为层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13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