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地理课堂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视听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向阳

  学地理容易,但要真正学好地理很难。要使学生学好地理,掌握有用知识,我们就必须向地理课堂要质量。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地理的质量呢?根据学生对信息的获取量,我们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入手。
  视听能力,是指学生利用视觉和听觉获取信息的能力。在相等的时间内,谁获取的信息量越多,谁的视听能力就愈强。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信息的获取量主要信赖于视觉和听觉。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取的信息在人脑中进行加工、分析、处理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所以,提高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视听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一、加强教学语言的感染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语言是指使用语言的形式传授地理教学信息,包括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和形体语言等,它是地理教育过程中师生交流的基本工具和方式。教师的语言功底如何,反映了教师的教学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直接决定了教学的质量与效果。现在,有许多学生对地理不感兴趣,这一问题的主要成因除了教材本身的结构不够科学,学校教学设备不完善,教学方法欠缺等,与教师的语言也有很大关系。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教师如果在课堂只是采用单调、乏味、枯燥的教学语言把教学内容波澜不惊地倾泻出来,则不可避免地会使学生的大脑进入抑制状态,使大脑疲劳,进而分散注意力。而且日复一日如此下去,学生会陷入恶性循环,会失去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产生抗拒心理,导致阻碍思维发展,降低教学效果。教师尽管可以在课堂上一再强调,提醒学生注意听讲,但效果只是暂时的,收效甚微。地理教师应当在教学语言上下功夫,掌握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启发性、简约性和具体性,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身体力行,充分发挥地理语言艺术性,尽可能使教学语言生动活泼……即语言不刻板,词汇量丰富,声情交融,并配以形体语言等,使学生在轻松、诙谐的语言环境中完成地理学习任务。比如讲述黄河的含沙量时用“一碗水半碗沙”、讲森林的功能“大自然总调度室”时可以用“绿色水库”、“吸尘器”、“净化器”等,这样就很形象化地再现了知识点。在教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时,有关地方时差的问题非常枯燥乏味,学生不易掌握。为此,我如此说:“十六世纪上半叶西班牙著名的航海家麦哲伦历尽艰辛完成环球航行回到西班牙后惊奇地发现航海日记上明明写着这一天是1522年9月6日,而西班牙日历上却是1522年9月7日。这怎么就丢了一天呢?日记是一天一记的,从未间断过的,船员们到最后也没搞清楚
  这一天丢哪儿去了。大家能不能帮忙把这一天找回来?”
  
  二、强化直观教学,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
  
  直观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对地理事物直接或间接感知,获得具体的观念,并在此基础上获得对知识的准确认识,以加强知识掌握的牢固性。
  教育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学生最乐于接受和最容易接受的信息,便是形象直观的信息,因为形象的东西总比抽象的东西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直观教学可以使地理概念、地理成因、地理规律、地理特征等地理理性知识形象化,增强对学生视觉器官的宏观刺激,化抽象为形象,化理性为感性,化深奥为浅显,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他们加强对地理知识的感知、理解和记忆。可以说,在学生接受信息的时候,直观的教学方法比教师用长篇语言去讲解,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更丰富的地理知识,有利于学生培养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乃于发散思维,激发学习的兴趣。
  (一)充分利用图像媒体
  地理图像是地理教学中重要的、必要的和实用的媒体。地理学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各种教学信息的空间性、抽象性很强,这不利于学生学习。为此,我们可利用各种图像媒体,如地图、地球仪、地图册、课本地图、照片、示意图等来化抽象为形象,化空间为一个可视面或平面。利用图像媒体进行教学是地理教学的最重要的方法,最突出的特点。没有图像就不可能有地理学,没有图像也就无法进行地理教学。也就是说地理教学与地理图像是融为一体的,地理图像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
  这样,可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求索,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利用各方面的因果或逻辑关系,找出各环节之问的关系,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明显,教育价值高。
  总之,地理图像在地理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是重大的,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图像,而不能离开图像,照本宣科。地理图像和地理课本中的文字相比,具有突出的表现性。在同一时间里能使学生对众多地理事物和现象一目了然,即图像使课本地理知识进一步具体化和规律化。事实告诉我们,凡能把地图与地理课本紧密结合起来,善于利用地理图像进行地理教学的老师其教学效果必定好,效率高。反之,如果不善于运用地图进行地理教学,那就不能算作好的地理教师。
  (二)板书设计
  板书是利用学生视觉进行形象化教学的重要手段。
  1.整洁有序
  字迹工整、条理清晰的板书能给人以醒目的感觉与美的享受。相反,字迹潦草、内容繁多、条理不清晰的板书只会给学生“眼花缭乱”的感觉。学生分不清重点、次重点,易引起思维混乱,进而造成大脑疲劳,分散注意力,失去学习地理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课前要对板书进行精心设计,做到条理清晰,布局合理,结构紧凑,书写工整。重点内容要放在明显位置,使学生一目了然,并对重点内容使用一定的符号,以增强对视觉的刺激,引起学生重视,加深印象。
  2.色彩效应
  黑色的黑板与白色的粉笔字,对比度大,反差明显,易于引起视觉上的刺激。但心理学研究证明,单调的白色也会引起视觉疲劳,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在板书过程中,教师用彩色粉笔写重点内容,或用彩色粉笔作重点标记,适当地变换色彩,则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加深对板书的印象,达到板书的最佳效果。
  
  三、利用演示实验
  
  地理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科学。地理课堂教学把漫长的地理演变过程压缩后介绍给学生,使他们能够了解在其一生中用肉眼无法看到的地理现象的演变。压缩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语言,再辅以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进行讲解,这种方法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存在结构性缺陷;而另一种方法――地理演示实验,则是通过模拟实验展示地理过程,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观察地理演变过程的机会,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发现、解决、思考地理问题的过程。
  总之,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科学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视听能力,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思维能力,增加课堂信息获取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终极目的。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
  [2]袁书琪.地理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15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