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红旗

  语文是人类交际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是基础学科。语文教学更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当代的科学实际。电脑和网络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因此,语文教师更要学会把先进的技术引进课堂,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适用于教学的课件,挖掘课堂教学的潜力,在教学中发挥极大的作用。
  
  1.有利于创设情境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语文学科特有的审美性、人文性、思想性逐渐被认识肯定。语文新教材选取了能体现人类文化精髓的优秀作品,教师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更投入地品读课文,体味文章传达的各种感情,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更深刻地透析社会,理解人生,达到教学的最高境界。情境创设在教学中至关重要。良好的情景氛围能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感其情。由于多媒体集声音、图像和动态画面为一体,更有利于创设情境,达到生动感人的教学效果。例如:讲苏东坡的《赤壁赋》时,我考虑到苏文有独特的美感,深沉的哲思,精深博大,但学生的阅历有限,人生体验不足,难以深刻的感悟,于是,利用多媒体,扫描了几张描绘赤壁的古意浓厚的图片,与文中的意境相结合,配以《春江花月夜》古色古香的曲子,制成课件,在课堂上朗读文章,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畅游在文章所描绘的景物中,感受笙箫、歌声的神妙动人之处,进而体悟文中蕴涵的深沉的人生哲理。多媒体的运用,使平面的文字生动起来,变得立体,构建了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境的世界,更好地帮助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把教学推向高潮,使课堂教学不再生硬死板。
  
  2.有利于拓展课堂空间
  
  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局限于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一个教师,向学生传达的信息是有限的。课堂小世界,语文大舞台,文字是有张力的,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可以扩大信息量,增大课堂容量,激发学生的兴趣,带动学生更积极地思考。例如:讲苏东坡的《赤壁赋》时,我想到,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人物:在思想上,他兼有儒学道佛的影响;在文学上,他诗词文都独树一帜;他还是个书法家,绘画欣赏家;他也是酿酒家,美食家。他一生在政坛上起起落落,历经坎坷,历经磨难,但是对生活的执着、对生活的热爱、对民生的关注始终未变,他是不可多得的乐天派。苏东坡是个道不尽的话题。我在教学设计时,从多个视角讲《赤壁赋》,把教学目的设定为:1.文如其人,着重体会文章景、理、情交融的妙处;2.感悟苏东坡的人格魅力,学习他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这就要求补充大量的资料,而课件可以有限的课堂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料,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我运用有关他的诗词名句的幻灯片做导入,这样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为理解课文做铺垫;引用林语堂先生对苏东坡的评论,开阔学生的视野;还制作了苏东坡论文的幻灯片,让学生对苏文有更深的认识。为了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在分析课文时,我制作了文章结构提纲的幻灯片,帮助学生更快更清晰地理清思路、熟悉课文。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供丰富的材料的特性,还可以更好地突破难点。例如:《荷花淀》这篇小说的难点是:怎么让没有足够生活经验的学生准确理解人物心理的细微变化,从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我采用“比较阅读法”改写小说开篇的人物对话,设计了一个泼辣、直率的“水生嫂”,用幻灯片投影出改写文字,与原文中细腻、多情、明理的水生嫂作对比,通过分角色朗读两段文字,难点迎刃而解。多媒体教学可以更灵活地选择先进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利用率,拓展了课堂空间。
  
  3.有利于课堂上的互动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积极、能动的参与者,主体性教学是让学生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地学习,全面地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模式。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通过创设特定情境,化抽象为生动具体的声色景的交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化静态单一的教师讲解为动态的师生讨论。例如:讲普希金的《致大海》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大海汹涌起伏的画面,配以《海之声》的交响乐,让见过大海的学生带来照片,利用实物投影,供大家观看,这样就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畅谈对海的感受和向往,结合诗人对海的描写,理解海纳百川、包容万物的胸怀。这节课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学生在参与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利用多媒体交互性的特点,在期末复习时,我制作了“诗歌鉴赏”课件,融讲解知识、出题测试、质疑讨论为一体,师生互动,教学效果迅速反馈,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状况,调整教学,更及时更务实。借助这些手段,在教学中师生交流更直接更便利,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在课堂上师生互动,推动了教学的深入。
  
  4.有利于学生思考创新
  
  教育要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目的,语文教学也不例外,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探究发现问题、大胆质疑问题的精神。由于课件的设计形象直观,问题的设项和启发多样化、综合化,需要学生更积极地思考,能让学生充分地发挥想象力、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接受的不再是单一信息,不再是教师的一己之见,这样,需要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去寻找答案,有利于课堂的延伸,有利于研究创新。例如:《赤壁赋》课文学习后,我要求学生上网搜集资料,以“我心目中的苏东坡”为题,谈苏东坡的人生观对自己的启发和影响。很多学生写出了很有价值的文章,同时在查询筛选资料中锻炼了独立操作的能力,培养了探究的精神。
  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在运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课件制作的技术和精美程度,而忽视了教学的实际目标,结果喧宾夺主,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语文是通过文字来表情达意的,一味地借助形象画面,会失去文字的本身魅力,束缚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发展。还有,过分地强调“以机代教”,会忽视教师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润物无声的熏陶。此时,课件信息量过大,也会造成学生的疲劳,无法分辨主次,不能合理学习。鉴于此,我认为多媒体教学只是辅助手段,教师只有恰当适当地运用,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E教育时代”来临之际,语文教师不能只固守传统的教育方式,应积极探索,与时俱进,让多媒体技术在语文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回应现代教育的呼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34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