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搭建自主学习平台,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秀华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舞台上,教师不再是“设圈套者”。教师应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活动空间上的拓展和思想上的解放,搭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本文从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在轻松愉悦中提高独立思索能力;科学有效的指导,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积极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成功感,培养能力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平台 独立思考能力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是人的内在需求,是现代教育的本质。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个数学教师所面对的一个难题。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体验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主动获取新知识、利用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活动空间上的拓展和思想上的解放,搭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在轻松愉悦中提高独立思索能力。
  
  教师要以正确的教学行为响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平等、自由、安全、快乐的课堂环境,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提供空间。在这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经验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这里,教师是组织者,要组织学生开始学习、维护学习进程、进行评价;教师是帮助者,要帮助学生根据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水平、能力和实际条件确定学习目标;教师是促进者,要督促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会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调整自己的学习,以促使自己的学习进入深层次,实现知识的建构和素质的转化。
  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的前提,是激活学生的情感、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应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劳动,多征求学生的意见,尽量满足学生学习心理上的需求,使他们觉得自己是被重视、被关心的,从而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在学习环境的创设中,还包括创设协作和交流的机会,师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协作与交流,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猜想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在协作与交流的活动过程中,要促使学生表现自己、理解他人、体验个人与集体(或他人)合作的乐趣,培养其以个体的自主为基础,同集体的伙伴互相帮助,共同克服和解决困难,达到和谐发展的目的。这样,就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产生“疑而不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
  学效果的目的。
  
  二、科学有效的指导,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自主学习”的模式,要求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起的作用只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首先,科学的指导既要体现新的教学理念,特别是学习理念,又要按照教学规律进行,把握好指导的“度”,即指导不应是给学生指明方式、讲清结果,也不应是按照自己的设想,引学生入“套”。它应是学习情景的引入,学习心理的调整,必要的学习策略、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资料等的提供。其次,在新课程中,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主要标准,是看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地位是否得到保证,是否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对学生学习指导的有效性,应是对学习主体的解放,是使学生个性得以张扬和强化。教师不应强调为学生指点了哪些重要内容,告诉他们哪些方法和结论,而应帮助学生选择讨论的切入点,帮助他们从已知的知识库存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知识,在其困惑时给予点拨,在其迷茫时给予指导。
  学生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主体位置,但是又离不开教师事先所作的、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画龙点睛的引导。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说的话很少,但是对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却很大,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如在一次函数的性质的教学中,教学目标是很明确的,即判断一次函数y=kx+b的增减性与k值的关系,并要求说出理由,但学生却不知道其中的原因,进入一种心欲知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看似简单,又不知原因的矛盾心理状态。接着让学生带着这种心态及问题一起探究,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做实验、画图,画出不同的函数图象观察思考归纳出一次函数的增减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多留些时间让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好数学既要有好奇心,又要有好胜心。教师若能适当地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可以使学生多动脑、勤钻研。学生的主体作用还体现在对所获得知识不断加工、拓宽知识、加深知识等方面,从而获得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学习由被动变成主动。
  
  三、积极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成功感,培养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每个学生学习有价值、有必要的数学,以及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在评价学生的发展时,就需要教师关注、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评价的科学依据。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在学生有了比较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还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发言,把预习或思考后得到的知识和方法充分体现出来。可以通过提问来检查学生自学的成果,也可以请学生到黑板上演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对能够给出正确答案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通过思考但解答中有不足之处的学生,先肯定他们解答中的正确之处,然后用鼓励性的语言,如“你可以从某某方向来继续考虑”“请你再……你会想出来的”等,而不要轻易地让学生马上坐下;对于学生中新颖、简洁的解法,可以用“你的解法很棒”、“老师还没有想到这种解法”等语言来激励学生,让学生有一种自豪感。现代评价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逻辑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通过建立新的评价指标和改革评价方法,发展学生其他方面的潜能,诸如与人交往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实践中运用数学的能力等。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参与中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达到使学生能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实现学生主动发展的目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72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