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网络英语的特点及构词简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洁

  摘 要: 随着因特网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互联网上工作、交流和娱乐。网络语言是网民们为了适应网上交际的需要而创造的一种颇具特色的语言,其中网络英语词汇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详尽地描述了其显著特征并探讨了其构词特点,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
  关键词: 网络语言 网络英语 特点 构词
  
  1.引言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网络交际这种全新的高科技交际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因其独特的魅力而风靡全球。以BBS、网上论坛、虚拟社区、聊天室、ICQ、网络游戏为主要载体,网络交流已经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因此颇具特色的网络语言随着网络的普及横空出世。所谓网络语言就是指人们在互联网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形式,是一种新的媒体语言,虽然只存在于网络之中,但随着网络交流的普及,网络语言这种新的语言现象已迅速发展开来。语言学家把网络语言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网络语言可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鼠标、硬件、病毒、登陆、在线等。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民、网吧、电子商务、虚拟空间等。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第三类,即网友之间为了方便交流,加强沟通而创造的有它独特的风格的习惯用语,是由网民创造并在网上使用的语言。在五花八门、标新立异的网络语言中网络英语词汇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特征和构词方式值得我们探讨与研究,从而使网民能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
  2.网络英语词汇的特征
  随着信息科技的日益发展,随着网络的不断开发与运用,网络英语也日渐流通并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来。相对于书面英语的规范性,相对于生活英语的随意性,网络英语更具有它的独特特点。网络英语词汇的独特性体现在它的创新性、简洁性、隐喻性。
  2.1创新性
  具有革命意义的创新性是网络英语词汇最大的特点。网络是一个在推崇个性、追求创新的世界,它为网民们提供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最自由的空间,这种空间因缺少了传统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的“监督”而显得更加自由、更加珍贵。同传统的书面英语相比较,网络英语词汇由于减少了外来的束缚,发挥了作者的自由性,往往在构思上更为巧妙,往往语出惊人、令人瞠目,从而最大限度地反映出每个人在语言上的创造力。这种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一是对已有词语的变异使用及新词新语的创造;一是对常规语法的突破。例如:CUL=see you later(再见/回头见),Ur=you are(你是),me2=me too(我也是),netizen(网民),BTY=by the way(顺便问一下)等。再如:web原意是“蜘蛛网”,引申为“网络”,其合成的词有webmaster,webzine,website等。网络世界还在继续开发,网络英语词汇也将继续发展创新,一个更为神秘与新奇的网络时空也将等着我们去体验、去探讨。
  2.2简洁性
  网际交流是一种实时交流活动,交流双方或多方必须及时地接收和发送信息才能使交流连续不断。因此,用语简洁从而提高输入速度是网际交流的必然要求,这使得简洁性成为了网络英语的另一显著特征。这种简洁性不仅要求言简意赅,而且要求输入简便,浏览迅速。
  网络英语的简洁性主要体现在网络上涌现的大量的缩略词汇上,缩略构词法造词简练,使用简便,比较口语化,通俗易懂,简单明了,易于记忆和传播。因此,这类缩略语在网际交流中被网民一致认可并广泛接受和使用。缩略语的使用不仅可以简化文章,节约印刷空间和阅读时间,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输入速度,从而适应计算机科学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要求。例如:GF(girl friend女朋友),How a u(How are you你好),Who a u(Who are you你是谁)等。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网络语言对现有语言成分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形”上,它是用最简洁的“形”来巧设言语交际的跨度,缩短信息交际的宝贵时间,并且这种跨度的设置,在一定的语境中,人们凭借自己的知识储备,完全可以逾越,而一旦跨越,便会带来一种愉悦,具有一定的刺激性。
  2.3隐喻性
  隐喻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它就是将某类事物看作另一类事物。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体现了隐喻特征,网络语言自然包含其中。网络语言的主要构词方式正是用一个范畴的事物去说明另一个范畴的事物,网民自创的网络英语词汇正体现了其隐喻性,借助词汇的比喻意义,激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彰显出新旧事物或观念的相似点或相关性,赋旧词以新义,创造出形象生动、喻义丰富的描写新事物、观念的词汇。网络英语中包括许多专业的网络技术词汇和计算机词汇。这些词汇在一定程度上属于科技语言,所以网络英语也就具有了隐喻性的特点。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不断通过隐喻手段来创造新词或新概念。普通的词汇通过语义变化及隐喻修饰,原词义加以引申、扩展,便具有新的含义。如computer virus中的virus原指生物学中的病毒。而在计算机领域中,是指由程序员设计的隐藏在计算机程序中,意在破坏计算机操作系统使其紊乱或丢失数据等的秘密程序。类似的词汇还有gopher,archive,menu,memory,run,path等。由此可见,在隐喻的作用下,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复杂的含义简单化,科学的术语通俗化。所以网络英语技术词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词汇非常接近,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知识的发展和普及。
  总之,随着因特网的发展与普及,英语作为因特网上的主要语言也随之发展变化。因特网上的英语新词汇有描述新事物的新词汇,有为便于输入而形成的缩略词,还有走向世界通用的符号语言。这些英语新词汇具有词义通俗易懂、生动贴切、简洁易记、输入快捷的特征,还具有一定的隐喻性。网络英语是网络文化的产物,符合了语言的发展规律,在网络交流中更能表达人们的思想或观点,也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3.网络英语的构词方式
  目前网络英语词汇种类繁多,新词新语漫天飞舞,词语的构成也比较复杂。具体来说可分为四大类:
  3.1复合词
  复合词通常是将现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词一成不变地合在一起。一般以固定形式出现,很少使用传统的连字号,但其语义并不是简单叠加,而是借助形象的比喻和想象,通过扩展、引申,产生新的语用涵义。例如:Chinanet(中国网),educationnet(教育网),netizen(网民),internetworm(电脑病毒),netcop(网络警察),networm(网迷),netsurfer(网上冲浪者),online+goods→onlinegoods(网上商品),onlinegalaxy(网络一族)。
  3.2派生词
  派生词是词缀和词根结合,或者粘着词根和粘着词根结合而构成的词。词根是基础,同一词根上可以加不同的词缀,从而构成丰富多彩的网络英语新词。现举几例:
  inter-:interphone(网络电话),interjecting(插入磁盘)。
  cyber-:cyberspace(网络空间),cybernaut(信息空间旅行者)。
  tele-:telnet(远程登陆协议),telecom(远程通信)。
  hyper-:hypermedia(超链接),hypertext(超文本)。

  3.3缩略词
  缩略英语词汇在网络上已经十分流行,英语字母的缩写这种“快捷方式”更是倍受青睐。因为上网的大都是年轻人,对英语一般都有过较为系统的学习,一来是卖弄,二来是方便,让英语字母在中国网上“遍地开花”。例如:BF(boyfriend),BBS(bulletin board system),FT(faint),CU(see you),DIY(do it yourself),THX(thanks),BB(bye-bye),VG(very good),VIP(very important person),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
  3.4引申词义法
  引申词义法是指普通的英语词汇用于网络交际时词义得到了扩展,出现了变化或者产生了新的意思,这些词都形象生动,让人心领神会。如:host原指“主人”,现指“电脑主机”;shooting原指“射击他、投球”,现指“聊天”;mouse原指“老鼠”,现指“鼠标”;memory原指“记忆”,现指“内存”;display原指“展示、表演”,现指“显示器”;hit原指“打击”,现指“点击进入某个网站”;time bomb为“定时炸弹”,现指“等待某一特定时间或事件出现才激活,从而导致机器故障的程序”等。
  4.结语
  网络英语随着网络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这种生存在虚拟空间的语言,也会不断变化,不断追求标新立异的个性化表达方式。与此同时,网络英语新词的出现对英语语言的规范也提出了冲击和挑战。网络语言粗俗化、构词的不稳定性都值得关注。只有正确引导网络英语,并倡导用兼容并包的心态去对待网络英语,才能使网络英语被包容在英语中,为英语服务,为其发展提供新的活力。语言在自身发展中有很强的自我“清洗”“排污”的能力,网络语言中好的和积极的东西,有利于和能促进语言健康发展的东西,自然会经过社会的过滤,吸收进全民语言,其余的就只能是昙花一现,最终进入历史的语言垃圾堆。
  
  参考文献:
  [1]辛斌,张雪梅.英语因特网语的形式与功能[J].外语电化教学,2006,(2).
  [2]于根元.中国网络语言词典[Z].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3]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4]钟吉娅.网络语言的特点和规范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6,Vol.18.
  [5]匡文波.网络传播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匡文波.网络媒体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80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