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夏开荣
场景一:教室里教师神采飞扬,讲拨恰到好处,时而滔滔不绝阐述,时而三言两语点拨,时而静默让学生沉思。学生则与之对应,时而静静听讲,时而热烈讨论发言,间或会心地微笑。
场景二:教室里教师滔滔不绝,学生虽鸦雀无声,可对教师的讲话提问无动于衷,漠然视之。教师渐渐便也没有了兴趣,或发怒或草草收场。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战场,整个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的过程,只有将情感的交流与知识的传授结合起来,形成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学生才会放下心理负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师生距离缩小,学生便会愉快地获取知识,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尝试成功,增强信心。有了和谐、宽松、融洽的教学气氛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增进师生情感,使学生乐于上教师的课,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怎样让课堂气氛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呢?
一、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
1.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
现代学生个个都喜欢美好的事物,都崇拜学识渊博的人。因此,教师应特别注意自身的修养,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师教授学生知识时,不能仅拘泥于教材,应适当引进一些鲜活的资料,传递一些新科技信息,增加教学的“磁性”以吸引学生。
2.师生关系和谐。
为了建立真诚的师生情感,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这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有良好情绪的人容易让人接近,也有利于倾心交谈,教师只有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以情感人,倾注“母亲”般的爱去关怀他们,真诚相待,学生才会理解教师,信赖教师。一个优秀的教师平时应关心和热爱每个学生,从不鄙视那些生理上有缺陷和成绩差的学生,经常鼓励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良好课堂气氛的创造
1.关心与爱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前提。
教学所提倡的是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而关心和爱能很好地沟通师生的思想,增进师生情感,使师生相处融洽,亲之所教,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喜欢教师的课堂。这样一来,课堂教学中沉闷的气氛便会随之消失,整个教学将是师生情感的交流。
我今年所教班级学生是由各所村小刚升上来的,成绩普遍较差,胆子又小。在期初的教学中,课堂气氛沉闷,基本无人回答问题,更无人提问,教和学处于僵持状态。于是,我开始了解学生,主动与学生谈心,询问他们在校是否习惯、上期成绩怎样、家中情况如何等,并告诉他们有什么问题和需要可以告诉我,我会尽力帮助解决。一周后,覆盖了所有这类学生,课堂气氛逐渐活跃起来,学生基本能主动回答问题。特别是一个个子较高又患先天性弱视的学生,回答问题更积极,每节课能提出许多问题,原因是刚开学时这个坐在后排的学生竟趴在桌子上写字,而且交的作业错字太多,直觉告诉我这名学生眼睛有问题,我当即找到其家长并谈了这一情况,要求其家长带孩子去检查。经检查,这名学生患有先天性弱视和高度近视,于是,我将其从后排调到第一排。从那以后,这名学生上课专心,回答问题积极,并能主动大胆提问了。
2.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形成良好课堂气氛也很重要。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衣着、姿势、表情、目光、动作等,无不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在师生之间传递着,成为语言教学的助手和补充,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特殊功效。教师的衣着得体、举止稳重、表情丰富,给学生以亲切、有能力的印象,学生就会在感情上配合、接近教师,同时,把愉快的心情转化为对本学科的爱好和兴趣,教学效果必定显著。
教师应做到和蔼可亲、平等对待每个学生,言出必行,言行一致,特别是严格要求自己。抓住学生乐于模仿的特点,这样,教师就给学生树立了一个榜样。记得一个下雪天的早上,天气非常冷,学生上课时都将手放在包里,做笔记时歪歪斜斜。看到这种情景,我将放在包里的左手拿了出来,并且在讲解中将语气提高,加进了双手的动作,渐渐地我发现他们都自觉将双手放在了课桌上,而且坐得端端正正地认真记笔记。这一切都来源于榜样的作用。
课堂教学前教师要深钻教材,教学中各种知识要连贯,如行云流水。平时,更要做到博学,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力量,用渊博的知识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作用,学习态度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教学《赤壁之战》一文前,我在布置预习时曾给学生讲了“三顾茅庐”、“七擒孟获”等几个精彩小故事,并告诉他们这些故事出自《三国演义》,可以在今天预习中查阅这本书。在第二天的教学中他们不但能准确理解《赤壁之战》的内容,对《三国演义》的相关知识也非常熟悉,课堂气氛活跃,回答问题积极。
通过榜样作用,那种灌注式课堂教学便转化为主动释疑的自主学习,和谐、亲切的课堂气氛自然随之形成。
3.有激情和感染力的语言能促进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
丰富的语言表达可以感染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明白课堂中的重难点,通过语言的鼓励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自尊心。少批评,多发现学生闪光的地方,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来调控课堂气氛,感染学生,使学生愉快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语言的灵活多变可以增强表达能力,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富于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教师在教学中洞悉课堂变化,灵活机动地变换语调、语速,来感染学生,调整课堂气氛。
例如:在学生精神萎靡不振时,教师可以讲一两个笑话转移学生情绪,而后提高语调使声音宏亮重新吸引学生注意力,或放慢语速,适当停顿提醒学生注意。如实在无法改变状况,可引导学生清唱一首儿歌再转入教学。特别是学生在回答问题有困难时,一定要学会鼓励学生,用期待、信任的语气引导学生,有助于减轻学生压力,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和余地。坚持这样做,将有助于学生积极大胆回答问题,使教学在轻松、和谐中进行。
4.抓住学科特点对形成良好课堂气氛必不可少。
各种学科,都要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学到知识,陶冶情操。因此,必须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提问要有意义,有启发性,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必须用足够的耐心,理解、宽容地面对学生,并给予正确的引导、提示。强调应掌握的内容,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有学生填词时将“月明星稀”写为“月明星多”,我并没有马上判他错,而是布置学生晚上回家观察星星月亮,自行理解这个词语。第二天,那个答错的学生告诉我晚上月亮明亮的时候星星很稀少,因此应该是“月明星稀”。
5.赞许学生积极提问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
在课堂上学生经常会提出一些不完全正确的猜想,或者是一种应急性回答,或者设想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构思以前出现的一些新奇观象等。由于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不敢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于是课堂上一味滔滔不绝地讲,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偶尔有学生对某个问题举手发表一些个人看法,他不能接受,便把学生的这种直觉思维视为“异端”,大声呵斥,要么说学生是“胡思乱想”,要么给其扣上一个“扰乱正常教学秩序”的大帽子……好端端的一个直觉思维就这样被一棒子打死,长此以往这种“千篇一律,万生一面”的“同化”教育模式,不知扼杀了多少学生的思维天才。怪不得有人说:中国的教育制度不改革,永远也培养不出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因为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都是“立体型”的科学家,而现行的中国教育制度培养的只是“平面型”的科学家,因此中国的科学家与此项世界“殊荣”无缘也就见怪不怪了。素质教育作为一种高质量的教育,教师应树立和谐教育意识,即教学过程中做到:师生加强合作、同思考、共探索、鼓励提问、鼓励辩论、鼓励创见、关系和谐。例如我在教学《船过三峡》中,有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发现课文当中的一个错误,同样的神女峰,文章前面用宝盖头的“它”,而后面又用了女字旁的“她”。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我没有一笑而过,首先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请他们自己好好地读读这几个自然段自行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们纷纷朗读课文,不一会儿工夫,我就发现,有几个小手“蠢蠢欲动”,我想可能是对自己的答案没把握吧,此时我就插入几句鼓励的话,效果马上就来了。大部分学生还说得有模有样,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问题就解决了。因此,我们上每一节课、每一篇课文都要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提问。通常情况下,学生们的提问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这种情况下教师最好只做个牵线人,让他们唇枪舌剑去,这样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
6.选择适宜的多媒体资料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催化剂。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备课提供了更多的资源。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平台,选择一些与教学内容同步的、相关的视频、音乐等多媒体资料来丰富课堂。事实证明,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有效地达到教学效果。
7.创设情境,转变不利气氛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关键。
当学生听课情绪不佳或产生畏难情绪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具体而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到新颖,诱发学生的内驱力,激起探索未知的欲望,使学生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地渐入“佳境”。实际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不拘一格的,有时设置疑问,可以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讲一个故事等,既有助于教学的展开,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能,又适时消除了消极的课堂气氛。
调控课堂教学气氛是一门学问,其中技能、技巧很多,在教学中,教师只有综合各方面的因素,积极主动地创设出气氛活跃的优美教学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总之,用情感引导课堂,用情趣带动课堂,用兴趣充实课堂,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生气和活力,课堂气氛便会随之和谐、融洽,教学质量便会不断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81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