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探究之乐,才能有成功之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方小平
摘要: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就探究之乐的形成展开探讨。
关键词: 探究 思考 合作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地实施探究性学习,教师应该把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有效地探究,让学生亲历自主探究的成功之旅,从中体会探究之乐,获取成功之喜。
学生探究之乐怎样才能形成呢?
一、教师要与传统教学观念决裂,重新定位角色。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沿袭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一种在外力强制下的被动行为、他控行为。学生常常在盲目、“无我”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很少能独当一面地从事完全自控的学习活动。这种缺乏能动性、自觉性的被动学习,完全丧失了促进主体成长和发展的长远价值与意义。从指导与自主的关系来看,传统教育偏重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牵得比较多,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大力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敢多指导。因而,如何正确认识指导与自主的关系对推进素质教育显得十分重要。新教材倡导不宜过分强调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和知识的严密性;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核心的要求来组织教学;教材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内容及安排上有很大的自主空间,等等。根据新课程的这些理念,教师应以学生为本,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从学生兴趣出发,考虑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利用学生建立合作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来完成本节内容的教学。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二、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情境。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在探究中享受成功的乐趣。因此,教师要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探究学习的机会,应根据课题方案和自身实际自主选择研究内容,创造性地开展研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活动、体验乃至创造,鼓励学生利用一切机会大胆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具体做法是:
(一)书要常读、多读。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外,教师都应该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对课文有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分析课文,学生一定会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对课文的学习才能更加透彻。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快乐,感受优美文章的巨大魅力,从而养成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二)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思考时间或思考不够成熟,那这个问题就失去了它的价值,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不能得到真正的训练与提高,甚至失去了一次发现与创造的机会。因此,充足的思考时间是学生发现新知识探索新问题的前提。
(三)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长期以来,人们奉行“堂堂清”、“把问题解决在课堂内”等理念,事实上这是人为地将学习过程支解成一个个机械的学习环节,并未把学习看作一个系统连续的过程,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既要切断“尾巴”――不能课内损失课外补,又要留有“尾巴”――让学生携问号离开课堂。“人情练达是学问,世事洞明皆文章”,生活中的语文学习无处不在,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可以让学生将课内的兴趣延伸到课外,探索更多的未知的问题,从而产生自主学习的需要,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四)引导学生改变学习的习惯、方法、态度和精神。教育要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机,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懂得学什么、何时学、何处学,为什么学和怎样学的问题,教师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围绕某类主题调查搜索、加工、处理应用相关信息,回答或解决现实问题,这样的教育和训练已变得越来越重要。值得注意的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绝不是否定理解、记忆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相反,它十分注重以学科课程的学习为基础,力求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与经验。
(五)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学生不但需要独立探究,更应该合作探究。把探究的过程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过程”中寻求答案,在过程中辨别真伪,在过程中加深理解。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之间构建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成员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感,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一般说来,同类型的题目,小组成员先每人做一道,然后互相交流,让人人都得到练习的机会,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在题目的答案多样时进行合作交流,能拓宽学生的思路。新教材中有很多开放性的问题,其答案多样化,而学生考虑问题比较单一,往往想不到多种答案,这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学生间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在这种合作氛围下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往往能想出意料不到的答案,从而拓展了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向别人学习的好习惯。它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探究活动中,人人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激发每一名学生参与的热情,达到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小组与集体都能分享结果、共享成功。这样既保证了合作学习的质量,又了解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既培育了学生的任务意识,又培养了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关注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性学习方式是我们语文教师新形势下共同努力的方向,只要我们彻底地更新观念,以全新的语文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就一定会成功。我们深深感到在新课程教学中,只有更新教师的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好地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彭前程著.创新、实践、探索.人民教育出版社.
[2]朱汉国,王斯德主编.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3]叶昂龙主编.“自主式”教学设计荟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08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