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昌浩

  摘 要: 本文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理论武装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增强实效性,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以人为本 科学理论 针对性 实效性
  
  在新形势下,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这对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坚持“以人为本”,要用科学理论武装人引导人。
  
  加强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内涵就是要把学生和教师的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师生(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的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物质文化需求,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点。
  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根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去武装人、引导人、教育人。
  (一)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
  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用实际行动体现群众利益无小事,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时代精神去感召人、激励人、凝聚人;用科学文化知识去培养人、丰富人、提高人;用社会主义理想道德去说服人、鼓舞人、塑造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不断增强亲和力,帮助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二)进一步做好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的工作。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经常遇到的一个矛盾是指导思想一元化与社会思想文化多样化的矛盾。应该指出思想文化的多样化是一种现实存在,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显著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成分、社会组织形式、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决定了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观念的多样性。经济全球化和扩大对外开放必然推动思想文化的多样化发展,这是一个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过程。思想文化的多样性对于拓展人们的眼界、丰富社会生活、增强人的主体性,无疑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必然会冲击主流思想文化,挑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对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重要影响。为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做好“三进”工作,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青年学生头脑。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决定的,也是青年大学生的自身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
  (三)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和各门课程的育人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行动指南。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去武装人、引导人、教育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遵循大学生成才规律和教育规律,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深入挖掘其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大学生教育的各个环节,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学习生活相结合,与教学、管理、服务工作相衔接,与知识传授相统一,加强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二、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其根本所在就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要特别突出以下三个方面:
  (一)坚持“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学生为本,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要按照以学生为本的要求把教育人与关心人结合起来,把塑造人与服务人结合起来,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紧紧围绕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这个根本任务来进行;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实、做深、做细;要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对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引导学生认清政治与业务、主观选择与客观需要、个人与国家集体之间的辩证关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按照“以学生为本”的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入研究和回答大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帮助他们提高理论水平,增强识别思想理论是非的能力;要探索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结合的有效途径,使大学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受到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精神的教育,从而有效地促进其专业学习,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得到更大发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总之,坚持以学生为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要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思想政治工作切忌“一刀切”、“一锅煮”,如果把思想政治工作搞成一个模式,就会使思想政治工作流于形式,走向僵化;要根据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与不同时期的需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大学生最需要的地方,才能收到最佳实效。
  (二)“以人为本”,也要以“教师为本”,树立高校德育新理念。
  “以教师为本”包含两个含义:一是要加强师德建设,与学生建立新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所有的教师都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教育学生。教师在自身建设上要自爱、自尊、自重、自律,充分认识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教育过程中使自己的道德素质不断提升,做积极师德的践行者。另外,还要体现国家与社会对教师的尊重、关爱,体现尊师重教,让学校的天空更加湛蓝,让教育的阳光更加灿烂,让人民教师的称号更加光荣,并受到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加倍尊重。二是教师要全方位、关心、爱护学生,充分尊重学生,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传统的德育目标是纠正学生思想行为上的偏差,起到教育规范的作用。而坚持“以人为本”教育新理念强调学生具有自身的尊严和人格,教育要重视感情因素的作用。教师在工作中不仅要善于激发每个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学生从被动的受教育者,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自我教育者,而且要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关心、帮助、体贴和激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育人为本”的新理念,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典型引路,寓教于乐,全方位育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才,从而加强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三)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高校德育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这是学生立身之本。为此,在德育教育中我们特别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大学生如何做人、全面发展作为根本任务。学校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首要位置,改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切合实际,加强协调,党、政、群齐抓共管,各部门各负其责,各方面支持关心学生工作并形成整体合力,使学生在面对道德是非时,学会判断;在面对道德困惑时学会取舍;在面对道德冲突时学会选择;在与他人交往中严格要求自己,正确对待他人,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在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

  
  三、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以人为本”要体现在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上。只有以情感人,才能以理服人,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着眼点。
  (一)坚持以人为本,用真情凝聚感召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创新,要有民主平等的作风,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为基础。
  尊重人,就是尊重每个大学生的平等权利和人格,以平等的姿态对待大学生,特别是教师要收起“师道尊严”的架子,以平等的身份对待自己的学生。以情感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体现人情味,强调关心、体贴、帮助、温暖人的情感作用,切实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
  理解人,就是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承认学生的不同个性特征、兴趣爱好,体现知人心、解人意,不能用自己的好恶去度量别人,尤其不能苛求别人,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情真意切,以理服人。
  关心人,就是对每个大学生都要有爱心,充满热情,时刻为学生着想,亲人之所爱,急人之所难,帮人之所需,用真情去打动人、凝聚人。通过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把党的温暖和关怀落实到实处。为大学生排忧解难,为学生多办好事、实事,这是最直接、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坚持“以人为本”,要用言传身教引导人,用教育工作者的人格魅力凝聚人心。
  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各级领导与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尤其是领导干部更要做师生员工的表率,要重身教,不要重说教。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打铁需要自身硬,而本身硬就要做到“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如果教育者本身不硬、不正、不廉,那么就无法进行身教。大道理固然要讲,但讲大道理总要让人听得进去,还要让人信服才能奏效。如果大道理不结合小道理,不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言传”不与“身教”相结合,就会成为令人生厌的“假、大、空”。为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进一步开展教师形象工程和师德教育活动,进一步牢固树立“德高为师,学高为范,为人师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做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以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为目标,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从而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
  (三)“以人为本”拓展教育有效途径,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认识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形成新思路,探索新办法,开辟新途径,取得新成效。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囿于已有的思想观念和途径手段,而应适应新形势和新需要,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意志作风的培养。学校要齐抓共管、整体推进,延伸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使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进社团、进网络;要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积极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努力实现高年级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的目标,使其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充分发挥党员大学生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实践证明,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培养骨干是关键,学生党建是主线。高校党建工作是开拓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的基础和根基。另外,学校要进一步建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注重建立齐抓共管、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长效机制,更多地靠制度、政策来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常抓不懈,常抓常新。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和感召力,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与时俱进,齐心协力,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国青年报,2004.10.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15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