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评价方式与自主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 玲
摘要: 自主学习能力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实现个体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多方面地努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成为真正能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人。
关键词: 自主学习 终身学习 课程设置 教学评价
长期以来,在中学课堂教学中,历史学科普遍存在着重视教师的传授和灌输,广大中学生以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为基本特征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压抑了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降低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影响了历史学习的质量,严重制约了学生各项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为了改变这种弊端,《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要通过历史这门课程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这是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但是在新课改后,综观我们身边平时的历史课堂教学,教学过程基本上仍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仍未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历史意识都没有很好的提高。而且在笔者平时与学生的交流中,大部分的学生也非常不喜欢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上历史课,这与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背道而驰。
在新课改实施以来,一些新的教学理念被我们逐步接受,历史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这一理念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在全球化、多极化、多元化的社会中,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师的共识。每个学生以后都要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和多种不同的生存发展问题,学习不应仅是在学校中,而应贯穿于每个人的一生。学习不只是听教师讲或看书,也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现代人都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现代社会的文盲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会自主学习,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需要。
所谓的自主学习理论集中体现在学生个体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能自觉确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我调控学习进程,自主评价反思学习结果,从而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美国著名的自主学习理论专家齐莫曼教授认为:“当学生在认知、动机、行为三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其学习就是自主的,有效的。”而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和理解历史,再到对历史进行思考,对过去的所发生的事情进行解释,从而找到历史发展的规律,认识历史和现实的过程。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能通过各种方法,既能积累一定的知识,又能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还能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并逐渐形成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能力,首先要创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一个好的课程设置。我们的学校教育包括历史教育受传统文化中重名利、重权威等功利思想的影响,师道尊严盛行,在教育价值观上,把能否培养出“当官的”、“出名的”学生作为教育质量高低的标准,顺从、听话、老实一直被看成是好学生的重要标志。这直接导致我国很多的中学生自信心不足,主动性、独立性、自觉性和进取性非常薄弱,同时导致了在历史课程设计上缺乏人文关怀,内容脱离现实。在历史课程中有一些许多中学生往往不可能实现的远大的理想、目标。在历史教材的编制上,遍布的是时间、地点、人物,历史课也总是把现成的原因、结果、影响直接告诉学生,很少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如此种种都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要有一个好的环境和好的课程支持。
在历史课程的设置上,新课程要从各个方面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以此来进行历史课程的设置。如学生和社会的关系,历史课程的设置要更面向现实、面向生活,通过历史课程的设计,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具备各种能迅速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能迅速融入社会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同时在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上,要能妥善处理好思想性与科学性、观点与材料、理论与实际、知识与技能的广度和深度的关系,以及历史教训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创设一个好的环境和好的课程设置,给学生一个平台,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其次,要转变历史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一些历史教师认为上课就是讲历史,往往整堂课历史教师一讲到底,学生只有接受的份。历史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观,要把自己定位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角色。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历史知识的各个发展历程等。今后更多的历史教学方式应是:观看影视资料、运用计算机课件、网络查询、网上讨论、实地考察、自由阅读与讨论交流,这样学习历史会变得轻松、有趣和高效。而在这个自由而轻松的环境中,学生也会对学习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自主选择、自主设计、自主参与各种类型的教学和学习活动,去探索历史的奥妙。这也就能自然而然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笔者在中学一线从事了十多年的历史教学,经历了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历史教学模式到如今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更强调师生合作、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感受到了历史教学方式日渐发生的变革。比如在上《新航路的开辟》,讲到四个航海家在开辟新航路时,十年前我上课是直接按照地图把航线讲了一遍,或者上课时带一个地球仪让学生来讲。但现在我上课,先布置好任务让学生回家上网查资料,上课时让学生扮演航海家来演示航海的经过,特别要表演出航行所经历的艰难险阻。通过这种形式,学生不仅能提高学习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形成一种开放的意识和克服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可以说历史课改的大部分精神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
当然,最重要的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从心理学角度看,高中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随着心理能力的成熟,高中生已能对外部世界和自己内部世界产生较清晰和较深入的认识。所以以前的教师“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录音机”式的历史学习方法可以说完全把学生推到了喜欢历史课的对立面去了。对学生来说要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自己对自己应有全面的了解:“对学历史课程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有没有学历史的意识?你的历史学习所欠缺的有哪些方面?”等等。然后学生逐渐去主动选择知识,去理解知识,去建构知识,去习得新知识。而通过这一自主学习过程学生的各项能力也会提高。
如在学《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变迁》这一课时,在笔者的布置下,学生回家对自己的祖父母和父母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有条件的学生上网查了资料。在正式上课时,几个学生居然能分别穿着祖父母、父母的衣服表演上世纪五十年代和八十代人们的婚礼和一天简单的衣食住行。这种学习方式既让学生掌握了历史知识,更使学生在写作、表演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当时我开玩笑对一个男生说:“你可以去参加‘加油,好男儿’比赛了。”结果原本比较害羞的他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校园十大主持人”比赛,并取得第四名。尽管名次并不十分理想,但我相信历史课程的学习已对他以后的成长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
促使学生能自主学习,还要改革传统的对学生评价方式。传统的评价方法,过分强调评价对学生的选拔功能,忽视对学生发展的促进、激励功能;过分关注结果评价,忽视对过程的客观评价。这种评价方式非常不利于形成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改革把评价观念的转变作为重要的改革目标,确立发展性评价观,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发展性评价也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发展,通过评价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发展性评价的价值追求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其中基础性发展目标是人所应有的基本素质,体现了教育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精神。发展性评价非常注重过程的评价,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要经历一个过程。这种评价既重视学生的现在,也考虑到学生的过去,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性评价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都参与到评价中来,特别是自我评价能够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
总之,要使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能真正得到贯彻,必须要多方面努力,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成为真正能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面对挑战具有优秀竞争力的21世纪的公民。
参考文献:
[1]石鸥.结构的力量――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理解和实施.高等教育出版社.
[2]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3]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系云南师范大学06级教育硕士)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37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