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养大班幼儿的关爱行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姚惠芬

  学会爱,是做社会人的基础,爱是一种崇高的内心体验,但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要从小培养才能形成。绝大多数的孩子是在“四、二一”的家庭中成长,在“独占、独有、独享”的环境中成长,他们的物质需要:吃、喝、穿等最先得到满足,情感表达:喜、怒、哀、乐等最先得到关注,他们是家中的小太阳、小公主,一切东西都是他们的,他们只知道别人为他们服务,体会不到别人给予的爱,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却不懂主动去关心周围的人和事。五至六岁的孩子正处于“自我中心”的阶段,但孩子具有较强可塑性,关键在于成人去引导、去教育。我们选择此课题,旨在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重视及探索培养幼儿的关爱行为的途径。
  
  一、从关爱自己培养幼儿的关爱情感
  
  通过《关爱》主题活动,我们从多元的角度,先让幼儿从关爱自己开始,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表现自己作为幼儿园里“哥哥”、“姐姐”的角色;同时也借助回顾自己的成长变化,让他们体会“我长大了”是一件神奇和令人高兴的事。我们也注意引导幼儿相互间的交流与学习,创造多种形式的互动机会与环境,幼儿间、师生间的情感距离大大缩小了。
  利用“特别的我”的主题,让幼儿有了一个展示自己童年的舞台,他们从观察自己外貌、身体、情绪等和别人不同之处开始,进而获得各种不同表达喜好的方式,学会了与他人建立友谊,理解朋友的意义,知道了朋友的重要性,他们一起探讨成为别人好朋友的原因,增进了与同伴的合作的能力和与同伴相互关心的美好情感。
  
  二、从幼儿关心身边的人培养幼儿关爱的行为
  
  如今的孩子是生活在独生子女家庭,是家长心中的“太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成为每个家长的最大愿望。但是,很多家长不知不觉中偏向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忽视孩子的品德。于是许多孩子比较自私、霸道、娇气、没礼貌、胆怯等等,对他人的关心、谦让的孩子越来越少。为此,我们结合主题活动开展了爱心教育。首先,我们从家庭入手,开展了“我为爸妈服务”,从未在家做家务的他们,纷纷主动参与到家庭生活。在劳动中,孩子们不但知道了家中的许多家务事,同时初步掌握了一些劳动技能,从此感觉到爸妈劳动的辛苦。其次,我们从幼儿园入手,在班上发起“争做关爱天使”。开展以来,每天早晨总会有孩子早早的来园,打好招呼后,就会拿起抹布仔细地将每个椅子擦一擦,自然角前看一看,图书柜前整理整理,看到垃圾就扔到篓里。
  
  三、从关爱特殊人群培养幼儿关爱的周围社会环境
  
  我们从社会(周围身边的)入手,让孩子们的爱洒向更需要帮助的人,他们纷纷觉得残疾人,年纪大的人更需要我们的帮助。通过活动让孩子们会主动关心周围身边的需要帮助的人。 爱心教育从孩子们身边做起,让幼儿在周围的环境中,关爱周围的人和事物,使每一位孩子的心中,播下良好的种子,使我们的生活充满爱。在重阳节的时候给小区的爷爷奶奶表演节目,并送上一些自己做的礼物给爷爷奶奶,还为他们捶背,培养了他们爱和被爱的情感。
  在《关心残疾人》的主题活动学习中幼儿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和心情,懂得关爱身边的人。在元旦我们大班的孩子给爱心学校的孩子们精心准备了节目和礼物,和爱心学校的孩子们度过了一个迎新年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每个班都表演了节目,每个孩子都感受到了新年的气氛。爱心学校的孩子虽然有的听不见、有的不能走路、有的不会说话,但这些残疾的孩子也给我们带来了两个节目,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困难,特别是手语表演《感恩的心》,使得全场的气氛达到了高潮,我们每一个孩子都十分感动,有的孩子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在活动中,我们的孩子了解到自己生活的幸福,要珍惜现在的幸福时光,同时知道在同一片蓝天下还有许多人需要我们大家的关爱,我们的孩子学会了关爱他人,体验到了关爱他人带来的乐趣。
  
  四、关爱教育渗透到家庭
  
  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注意培养孩子尊敬老人,关心长辈尤为重要。如在活动《同一片蓝天下》家长给孩子讲一些爱心的小故事,并收集一些贫困地区的孩子没有书、没有学校的图片和照片等,让孩子看后知道在同一片蓝天下还有许多人需要帮助,使孩子体谅与同情他们的困难,孩子们看了以后有的流下了同情的眼泪,有的说我要把吃零食的钱省下来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有的说长大以后要给他们造一个学校……
  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展开,孩子们懂得了基本的关爱方式,知道了察言观色、问寒问暖,能体察他人的情绪,为他人的成功而高兴;能在他人受挫折和失败时和需要照顾、帮助时给予语言和行动的表示。如:妈妈累了,会对妈妈说:“你休息一会儿。”会给妈妈揉揉肩等。奶奶生病了,会端水、拿药。爸爸下班回家时,会帮爸爸拿拖鞋,并说:“你辛苦了。”碰见好东西,也不会只想着自己了,也经常用自己心爱之物或手工作品等送给关爱他们的人,以表示感激之情。当教师、同伴遇到困难时,孩子们还不会忘记拿起电话或用“写信”来传递关爱之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63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