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考试方法 推进教学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跃安
摘 要:考试不仅具有“评价”功能,还具有“塑造”功能和“激励”功能,是衡量教与学有效性的一个质量指标,也是学校教学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高职院校的电类课程而言,因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传统的考试形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因此,寻求有效的考核方法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所在。本文认为,电类课程采用灵活的考试方法,能优化课程教学和课程建设,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推进教学改革。
关键词:电类课程 考试改革 教学质量
1.引言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考试作为一种主要的检验手段被使用,但随着时代对人才要求的变化,其弊端在高职教育中日益显现。首先,高职教育不是淘汰教育、精英教育,而是普及教育、技术教育;其次,传统教育的考试模式不完全适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特别是不利于实践性教学的展开,不利于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其三,以往的“标准化”考试大都是知识性命题,考的是学生记住了多少知识,而不能体现学生对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有效利用考试手段,促进电类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高职院校电类课程教学中急须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2.课程考试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就电类课程而言,课程考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几个方面:
2.1课程考试是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还是用以评价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具体尺度,因此是检验教学质量最有效、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是教与学的“指挥棒”。也正因如此,它是教学监控的重要内容,是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者必须特别予以重视的参照系。
2.2课程考试信息是动态调控教、学、管的重要依据。课程考试既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又是对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的检查,是“教”与“学”信息的动态反馈。科学、规范、公正、有序的考试,可帮助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发现课程“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改进、改善“学”、“教”、“管”的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3课程考试改革是现代高职教育的必然要求。现代高职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要求建立一种宽松的、开放的、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的教学体系,这也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在重新认识考试的教育教学意义基础上,在电类课程教学中对考试功能重新进行定位,对考试内容、考试方法、考试模式、评价制度等进行有效改革。
2.4课程考试模式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课程考试模式不同程度地反映着学校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教学管理理念、教风与学风、质量意识、教育教学改革水平等诸方面的状况。因此,电类课程课程考试模式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抓住考试改革就能够抓住教学改革的“牛鼻子”,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改革传统的考试模式势在必行。
3.在电类课程中探索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
3.1非电专业的理论考试采用半开卷
目前,高职院校对理论考试部分大都采用闭卷方式或开卷方式,闭卷考试方式往往使学生热衷于考前探题押题或死记硬背,事实上,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知识的获取应主要靠“搜索”,没有必要让学生去大量死记硬背;而开卷方式则又容易造成一些学生轻视对该课程的学习。鉴于此,采用半开卷考试方式较为合理,即允许学生将自己亲自整理、归纳、提炼出的重点、要点、知识点内容(限A4纸一张)带入考场,为防止有学生不劳而获,规定不准带复印件。学生通过提炼总结,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提高了分析思考和总结归纳的能力,这种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将使之终生受益;同时这种考试方法不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公式,减少了学生的压力,更有利于其正常发挥。
3.2电类专业的理论考试与行业接轨
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都着力加强专业建设,积极形成品牌特色,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专业课程改革更强调突出职业性、行业性、多样性,努力使课程更贴近社会、贴近市场、贴近企业、贴近岗位,因此考试形式也应积极进行调整。电类专业学生的理论考核完全模拟国家维修电工考工标准,即从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中统一组卷,实行教考分离闭卷考试。首先建立题库(达到正常组卷题量的七倍以上),组卷采取随机形式选题,同时及时参考行业技术要求的新变化,将其汲纳到考查中,这样不但能够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能通过考查,增强学生对最新专业技能的了解,势必激发学生认真学习,强化训练,带着问题思考,并主动到图书馆阅览室查找学习资料和参考书的学习热情。
3.3加强实验综合考核
电类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过去对实验成绩的评价,大都列入平时成绩,即使单独评定,也是依据每次的实验报告。而在实验过程中,受班级人数和硬件条件所限(一般都是多人一组),仅凭实验报告评定的成绩不能保证公正性,也无法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因此有必要在课程结束前进行现场考核(随机抽签,完成本学期所做过的任何一个实验或对已接好的电路进行实测并分析实验数据)。而对少课时的电类课程可采用“二合一”考核法,即由任课教师和实验室教师共同编制以实验为龙头、以实验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为抓手的应知应会考题,在实验室分批进行考试,一般每批设置12人左右,每人限时30分钟,每位学生均需完成应知类试题(例如三题选二)、应会类试题(例如二题选一),要求题库量充足,能确保每组每人题目各不相同。如此可从根本上杜绝作弊。同时为缓解学生的考试紧张心理,可由学生自选闭卷或半开卷方式(但要求半开卷不允许带复印资料,且不同的选择对应于不同的评分标准,不同的选择对应于不同的考区)。这一考核模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重视观察、分析、研究实验现象和规律,进而引发对电类课程的好奇与创新意识。
3.4增加对研究性学习的考核
把理论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需要。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或在生活、生产中实际观察到的一些电控现象,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写出小论文或体会。鼓励学生积极查阅最新文献资料,了解电工电子技术发展的最新动向。这种把理论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的考核要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现代技术处理信息的能力,树立科学思想,培养创新精神,对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5加强实训课的考核
实训是培养高职人才的一条极为重要的途径。在全面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今天,实训类的课程比例越来越大。实训课程考试的内容应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的统一,建立以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试制度,是强化实训考试功能的重要举措。
在实训课程的考核中,可采用抽签抽取问题决定操作考试和口试内容:对本课已经建立的涵盖专业技术的多个关键项目,给出各操作项目的难度系数,考试前将这些操作项目作为考试内容公布给学生,让每个学生全面掌握操作内容。考试时,每个学生根据难度系数随机抽取其中的一个项目,学生先口头陈述本操作项目的原理、方法、步骤和过程,再进行动手操作,操作完成后学生还可以再作补充陈述。教师根据操作与口试结果,以及所选择项目的难度系数,给学生评定该实训考核成绩。
这种设置一定难度系数的分项考核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挑战自我,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比学习,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结束语
考试既是“尺子”,又是“鞭子”。用好考试这把“尺子”的评价功能,既可以客观准确地判断学校各项教学的质量状况,又可检验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实际效果,还可引导教师和教学管理者与时俱进地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努力摆脱应试教育考试的羁绊,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改革和创新课程考试模式,让课程考试充分发挥出其独具特色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惠泱河,卜晓军,杜育锋.开展考试改革构建综合性全程考试新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7,(7).
[2]秦忆.略谈考试改革与课程评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5).
[3]张警鹏,郑启跃.考试研究的新课题:对考试的评价[J].教育科学研究,2005,(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74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