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常加英
近几年来随着“普高热”的再度升温,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出现了下降趋势,相当一部分学生厌学、抽烟、恋网、打架。甚至有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班主任如何管理教育这样的特殊群体?“学者,首先是做人,其次才是做学问”。可见职校生必先学会做人,然后才是知识与技能。而如何学会做人,如何以德育为首,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全班学生都得到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我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心灵互动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提
教师只有和学生心灵互动,才能顺利开展德育工作。为此,班主任应具有高尚的品德、诚挚的情感和平和的心态,并且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善于使用幽默的语言。
高尚的品德是教师最起码的素质,是赢得学生尊重的前提。在日常生活中处处以身作则的教师自身就是德育的活典型。中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大多属于缺少关爱的一群,部分学生生活在问题家庭。老师只有无条件关注、关爱每一位学生,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对待他们,以最诚挚的情感面对他们,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职校学生大多十六七岁最多不过十八岁,这个年龄阶段,成熟与幼稚交接,自尊与自卑并存,心理波动复杂,老师在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化解自己的心理压力,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忠言不必逆耳,幽默的语言是润滑剂和软化剂,可以化干戈为玉帛,软化学生坚硬的自我保护壳,呵护学生很脆弱的心灵。让德育工作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的心田。
二、及时针对日常行为不规范者开展德育工作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接手一个新班,要做到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每一位学生都了如指掌,以便对日常行为不规范者及时教育。针对日常行为不规范者开展德育工作,我的体会是“迂回包抄”。迂回,就是通过学生不规范行为的表象,查找其心理因素实质,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解决问题。包抄,就是找到问题以后,寻求多方支持,利用多种形式,给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缓解心理压力、有利于道德构建的环境。
我班就有一个经常让家长出面为其请假并且有语言攻击倾向的学生,调查发现他的家人对他太溺爱,他在家里说一不二,走出家门,发现很多事不是自己说了算,心里失落,对周围的人抱抵触心理并选择逃避。我在了解到他喜欢上微机课后,就建议任课老师让他做该科课代表,提醒家长对他理性关爱,建议他周围的同学原谅他的语言过激,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他,他后来慢慢有了改变,有了几个要好的朋友,并开始喜欢校园生活,待人接物也彬彬有礼了。
三、利用各种资源开展系统德育工作
除了针对日常行为不规范者的德育工作外,班主任也要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开展系统持久的德育工作。
1.利用社会德育资源。班主任要善于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和教育学生明辨是非,具有正确的荣辱观。为了体现德育的时代感,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德育典范,如“十大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对全社会都是一种心灵的震撼,让人在感动的同时,道德境界也得到提升。结合社会各部门开展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支援汶川灾区的活动及“八荣八耻”活动,我组织班级学生积极响应并参与此类活动,让德育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学生知与行相统一。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对道德的构建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2.利用校内资源。学校定期开展座谈会、征文、计算机技能竞赛、“我们是汶川人”诗歌歌咏比赛等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校内资源,鼓励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校内活动,让学生爱祖国从爱校园开始;敬业爱岗从好好学习开始;珍惜生命从保护环境开始;道德构建从点点滴滴开始。
3.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实践活动。德育过程并不是以外在教育为主的过程,而是一个以自我教育为主的过程。班主任要发挥好德育管理工作一个关键点的作用,以学生为主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建立“班主任、团支部、团员、入团积极分子、普通学生”的德育活动开展模式。班主任是一个引导者,负责制订每周德育工作计划,并将计划传达给团支部、团支部组织团员,联合入团积极分子,团结普通学生开班会课。班主任还可以鼓励班级学生组织起来,利用周末或假期走上街头宣传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环保道德等理念,或者做社会义工服务社会。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学生在体会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符合道德规范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注重言传身教,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仪表、气质等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必须“美其德,慎其行”,不能出一点疏漏。凡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要带头做到。如要求学生不乱扔纸屑,我一看到地上有纸屑就随手捡起:要求学生不准带零食进教室,我就首先严于律己;要求学生讲文明、懂礼貌,我就以身作则。这里,我采取的是陶冶情操、以情育情的方法,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中专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新方法、改进新措施,不断钻研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理论,为实现全方位的教育和管理而不断探索。
五、学生管理刚柔相济,重在“柔性”
从改革开放之初直至20世纪末,我国学校的学生管理和教育一直沿袭着“刚性管理”模式,很少关注人的精神领域。从目前中职学校学生的思想特征考虑,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采用“保姆式”、“警察式”、“法官式”的刚性管理方式,会使学生的自立性、创新性受到压抑,易出现抵触或逆反心理而自暴自弃。而柔性管理则注重人的精神世界,通过对学生心灵的激荡和情感的关怀,激发其自觉行为和积极态度。这些学生可能就会在教师对其的信任和暗示的眼光里感悟教师的用心,找回希望,找回自尊,努力克服和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的教育效果可能比“处罚”要好得多。但是如果只片面地强调采取非强制性的柔性管理,管理者对学生的违法违纪行为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把握不好就易导致管理秩序失去控制,具有极大的风险性。可见,离开刚性管理来谈管理和离开柔性管理来谈管理都有一定问题,应该做到“刚柔相济”,这才能提高其正确性、民主性与人性化程度,确保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转。
总之,班主任德育工作既要温柔如水,又要有穿石的力度和耐心。如何将学生引导教育成一个有社会责任意识、有创造精神的社会劳动者,需要全体教师的长期努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96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