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有魅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道德與法治课堂是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认真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国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增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兴趣,教师可以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贯穿于课堂实践之中。
【关键词】 教学模式;生活化;德育教育
“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改后被推崇的教学模式,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同时,它也印证了马克思主义原理中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它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三方面主张。其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思想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潜力,拉近了课本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既能在学习中了解生活,又能在生活中发现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起要终身学习、全面学习的意识。
一、树立生活化的教育理念
思想对行动具有指导作用,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实践。为了将生活化理念真正应用于实践,教师必须先从思想上发生转变,认真学习陶行知先生生活化教学的有关理论,并注重收集生活中可用的素材,将其结合教材融会贯通于课堂,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更具实践性与活跃性。
在《图说学校》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便采用了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本节课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便是让学生了解学校及学校平面图,培养学生对校园的归属与热爱。在这个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上课之初,教师出示了学校的平面图,并说道:“我们每天有八个小时要待在校园里,你对我们的学校了解吗?观察我们学校的平面图,能找到我们的班级吗?”这一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从平面图上提取信息,并对自己熟悉的地方进行介绍。第二个环节中,教师出示教材中的校园平面图,让学生观看并提出问题:“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或有什么看不懂的地方?”教师对学生的疑惑进行解答后进入第三环节:“一些时候,平面图比语言更具直观性,接下来我们就绘制一幅我们学校的平面图,让爸爸妈妈了解一下我们的校园吧。”
本节课以校园平面图为中心,贯穿课堂始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设置问题进行引导,既培养了学生对本校的归属感,又让学生掌握了简单的识图知识,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制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可以将其变得更加具体、更加生活,将其落实到生活中的小事上,而不是一味地停留在口号与文字上。生活化的教学目标更加方便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让课堂学到的东西更方便地践行于生活实践,进而促进学生习惯与品格的养成。
在《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便制定了生活化的教学目标:感受水资源的重要性,学会节水节电的方法,树立节约水电的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制定环保守则,相互监督,形成生活中应该环保节能的意识;树立起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观念,并能在了解其意义后,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发动家长与学生一起完成了亲子作业:利用周末时间走进大自然,观察自然体系中的生命并思考这之间的关系。在上课时,教师先组织学生交流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出示学生们拍摄的照片,让大家进一步感受到自然界的美好,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接下来教师出示书上的四张图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这四张图片进行简单的描述。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认识到了大自然的生命体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任何一环出现了问题都可能破坏自然的平衡。第三环节,教师出示有关生活污染的图片,并进行解说,让学生意识到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国际问题。最后让学生通过这几张图片,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写出我们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可以保护环境的小事,整理后汇总,贴在班级里共同履行,为保护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中很主要的一点,便是改变学生日常生活中不环保的行为,通过以上几个环节的设计,学生们初步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大家共同制定的环保准则更是起到了督促的作用。
三、引用生活化的教学事例
初中生的逻辑思维与分析能力的发展还不是很完善,许多内容教师不能单纯地依靠语言来表达,而要结合具体的事例向学生讲解,这会更加清晰明了。选择事例时,教师可以更多地选择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或是学生自己身边的事情,这样能增强可信度,同时也更易引起学生的“共情”,方便学生完成知识的理解与情感的体验。
在《遵守交通秩序》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便引用了身边的事例,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首先在上课前,教师出示了一些学校路口的交通标志,并说道:“同学们在上学的路上都会看到很多交通标志,你们有遵守交通标志吗?今天就让我们来系统地认识这些交通信号。”接着带领学生学习课文,认识交通信号的分类,清楚常见的交通信号所代表的意义。了解完这些内容后,教师出示了一些放学后拍摄到的校园门口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比如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不看红绿灯、车辆在学校门口违停等等,并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一起分析这些行为带来的危害。通过学生的讨论,大家能认识到这些行为不仅是将自己置于险地,还给其他人带来了困扰,这是不道德的。教师通过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进一步意识到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孩子同样也具有传递功能,他会告诉自己的家长这种行为是错误的,这对于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进步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生活化的教学事例以学生熟悉的内容作为切入点,可以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更加直接地认识到自己的日常行为是否正确,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习惯。
总之,生活教育理论对教师的课堂实践具有指导意义。教师应在课余时间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摸索出既适合自己,又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模式,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冬梅.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研究[J].新课程(中),2019(01):25.
[2]于虹.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18(31):58-59.
[3]陈芳芳.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下旬刊),2018(12):5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33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