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设置语文预习笔记增强学生主体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语文课的预习与上课、复习一起,构成了语文教学过程的三部曲。作为这三部曲之一的“预习”,做好的话,自会产生“龙头效应”,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它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遗憾的是,语文预习的现状不容乐观,一些教师至少行动上均将其放在了可有可无的位置,重视的只是上课及课后的练习(复习)。于学生来说即使能预习或给他时间预习,也只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般地打扫一遍(一些枯燥些的课文可能连扫一遍也做不到)。抽检其预习过的课文,至多划划词语。我想,预习既然重要,为何不像课堂笔记一样设个本子呢?这不是能促使学生踏踏实实地思考﹑练习吗?这便是我给这届初一新生设“语文预习笔记”的起因。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笔记做些什么?课还没上,学生尤其是差生不会做怎么办?
  做些什么?读了这篇文章总该知晓它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中心);文章写得怎样,有无值得学习的地方(写作特色);它是怎么一层层地写下来的(写作思路);哪些地方不理解,有疑问;哪些属于生字、新词,要查工具书解决;哪些句段值得摘录欣赏。加上文章的作者﹑体裁,便有了我们班语文预习笔记的固定格式:
  一﹑关于作者(重要的一律按“名﹑地﹑时﹑评﹑作”具体介绍)。
  二﹑关于体裁(初一学生可能说不出多少种类,就以大概念言之。但课文“提示”或学生手头的参考书有的很具体)。
  三﹑要掌握的字(规定:每课查字典不少于三字,生字多学生之间可以交叉互补)。
  四﹑要掌握的词(就以教材注释为主,但欢迎补充,尤其是成语)。
  五﹑课文主要内容(尽量用一句话概括)。
  六﹑课文的中心(既可用固定格式,更可用自己的话随意概括)。
  七﹑文章的思路(可分段分层,也可不分,重点理清课文是怎么层层写下来的即可)。
  八﹑写作特色(不少于一点,要求用完整句子归纳并逐步发展到写作点说明)。
  九﹑课文质疑(不少于三问,也要用完整句子且设问形式提问)。
  十﹑句段欣赏(不少于三句或三段)。
  格式运用熟练后,三﹑四可合并,五、六可合并,这样,预习笔记共八项内容;头两项自是简单的,主要是下面六项。
  但有几项工作在笔记前还是值得先做做。
  首先,思想发动,明确认识。要让学生知道设预习笔记的目的:我们的语文学习,最终无非是达到叶老所言“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境地。而要做到这点,叶老又要求我们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这样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才是有价值的。我以笔记的“质疑”为例,让学生认识提出一个问题其实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道理,爱迪生等人就是从小爱思考、爱提问后来才成为大发明家的。向学生介绍,美国的家长关心的往往不是子女的考试分数,而是每天有无向老师提出过有价值的问题……渐渐地,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便强大的。
  其次,要作一点具体的指导。如:怎样划分文章层次,怎样归纳中心思想,怎样分析写作特点等,我均根据《魏书生文选》第一卷介绍给学生。另如质疑,我既教他们怎样从课文内容﹑形式乃至字、词、标点等各角度设疑,又以往届生设的佳题来引路,尤其鼓励学生在无疑处设疑。即如字词,虽似抄抄,但我强调:筛选的过程、筛选的好不好,也看得出你的语文水平、作业态度。初一新生有很强的表现欲,他们自会一丝不苟。
  我的语文预习笔记设置的理论依据是:语文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的教学活动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他们创造自主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美国的赫钦斯说过:“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并作为一个负责的公民参加工作。”我以为,学生作预习笔记的过程就是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的过程,它成功地唤醒和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记忆和信息加工策略,调动起了学生的“内因”,使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实现了增值,达到了学生获得独立发展的目的。要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我们说,必须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
  语文预习笔记设置的另一意义是让学生养成阅读时认真思考、积极探索、踏实做事的好习惯。学生“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叶圣陶)”。现今,我们班的学生就基本养成了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一边翻工具书、参考书,一边动笔的良好习惯。他们提出的许多问题引起我教学中的注意。如魏巍《我的老师》中关于蔡老师右嘴角边有黑痣还美不美的问题,我就在课上与学生一起展开了讨论,较好区分了外表美与内在美的问题,促使学生看事物(人)不能只看表象,而应该注意本质。至于最近《小麻雀》课文的教学,考虑上课一教时后也没什么多讲的必要,就集中讨论了学生自己提出的十个问题,然后再引导一下抒情性的朗读。事实上,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与他们贴得近,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也就高得多。记得德国的第斯多惠曾说过:“作为教师,要求学生必须用手、用舌、用头脑去工作!促使他去透彻了解教材,使它成为他的根深蒂固的习惯……”语文预习笔记的设置我想也体现了这种精神。
  最后谈谈设置语文预习笔记要注意的问题。
  1.允许学生做时参考课文“提示”、课后练习乃至课外书;鼓励学生课余商量、讨论甚至争论(自然,禁止抄袭)。
  2.要循序渐进。开始笔记时项目不必求全。以后逐步扩展、提高要求。
  3.以鼓励为主,不可求全责备。学生做错或答得不全纯属正常,不能盲加批评。熄了他学习兴趣之火是最大的损失。我常和差生讲,你动了脑筋就是最大的收获,也是最佳答案。因此,他们设的、抄的句也常有我五角星的奖赏。
  4.笔记尽量放在课上进行,特别是刚开始训练时。这样,学生会更认真些,并逐步养成专心作业的良好习惯。它也能有效压缩老师讲课的时间,实现“精讲”。
  增设语文预习笔记,会不会增加学生负担?对这个问題,我的看法是:只要是学生乐意做的,而非强迫性的,就不能看成是“负担”。我每每注意学生作业时的神态:就连学习较差的学生也横翻书,竖翻书,一会儿蹙眉凝神,一会儿奋笔疾书,兴致盎然,乐此不疲,哪里还有“负担”可言?他们有的是得五角星的希望,有的是得“优”的快活。要说负担,现在大量的抄抄默默性的作业,倒该降降温了。老师上课讲过的东西,一起讨论过的课后练习,为什么非要都搬到课堂笔记上去呢?你问问学生,这种不动脑筋的作业,他们愿意这么重复性地做吗?
  当然,做语文预习笔记,应尽量速战速决,提高效率;而且,不同年纪要求也应有别,例如初一新生一般只要完成字词的整理、一句话概意、摘抄佳句(段),到初二便可要学生写点欣赏性的文字,起先重在养成习惯。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想见到的是儿童追求知识,而不是知识追求儿童。(萧伯纳)”
  (作者单位:广西防城港市第三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74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