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文关怀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1-0055
一、“以人为本”是学校管理的本质要求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育学生,培养人才,所涉及的三个客体是: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和学生,是一个由“人——人——人”构成的管理体系。因此,学校管理归根到底主要是对人的管理,所以在管理过程中,只有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性化,尊重人、信任人、激励人、发展人,使被管理者认同指令或目标,才能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畅和健康开展。
二、打造和谐校园应从尊重教师做起
人最大的心理需求是受人尊重,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更需要校长对他们尊重、信任和理解。马卡连柯在《论共产主义教育》中说:“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当我们对一个人提出很多要求时,在这种要求里也就包含着我们对这个人的尊重,正因为我们向他提出了要求,正因为他完成了我们的要求,所以我们才尊重他。”校长对教职工的尊重应包括以下四个内容。
1. 要尊重其人格。不说伤人的话,不做伤人的事,更不做侮辱人格的事,即使是批评,也要分时间分场合及讲究批评的方式。
2. 要尊重其劳动。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劳动的性质,必然需要耗费精力、付出心血,没有奉献精神的人是不会选择做一名教师的,无视教师辛勤劳动的校长是最愚蠢的校长。
3. 要尊重其建议和意见。教职工能够主动向校长提建议和意见,这是对校长的信任,是一种积极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的表现,对有些教師而言是一种可贵的勇气。
4. 尊重教师,关心教师,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在学校管理中,校长及其管理团队要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关心每位教师的情感,关心每位教师的价值和奉献,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政治上,关心他们,满足他们入党、入团的要求;工作上,依靠他们,支持他们,充分授权,使他们觉得自己是在“挑大梁”,以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展示个人的特长;学习上,支持他们,使他们获得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生活上,帮助他们,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满足他们子女的入学要求,使他们无后顾之忧。
作为校长要善于营造互相平等、互相尊重、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和环境,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尊重教师的需要,使校长的办学意图、办学目标内化为教师教育教学的自觉行动,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会不断增强,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就会不断增加。
三、深入探索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情感沟通有利于缩短校长与教职工之间的心理距离,是原本不同的见解、不同想法达成一致的最佳途径。其实,每名教职工都希望与校长接近,更希望能与校长成为朋友,只是因为职务不同、经历不同或者爱好性格不同没有去接近和沟通而已,这就要求校长一要主动接触教职工,征求他们对工作、对自己的意见,平易近人,不摆架子;二要诚心,真诚对待教职工,取得他们的信任,在与教职工说话时,表情要诚恳,注意力要集中,要认真倾听他们的谈话内容,适时适当地做出相应的反应,不能顾左右而言他,诚心加上耐心,最容易打动那些所谓的“老大难”;三要充分利用好一些非正式交往和场合,正式会议上校长的意见可能不易被接受,而工作之余,如进餐、散步、下棋时问题就可能好办得多。校长与教职工如果缺乏语言交流、心理沟通和感情共鸣,就不可能了解对方的思想状况和生活情况,就不可能提出有利于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有效举措,反而可能因脱离群众而使许多工作陷于被动。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生中最深切的禀质,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位教职工身上可能有这样或那样的短处,但肯定也有其独特的优点,因此,学会用欣赏的眼光来对待自己的教职工,是一位优秀校长君子风度和谦谦雅量的具体体现。它能够为教师创设一种理想的心理环境,增强教职工的自信心、自豪感和成就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聪明才智。尤其是对那些曾经有失败经历的人,那些对自己的工作能力信心不足的人,那些不显山露水默默耕耘的人,自己的优点被校长赏识并肯定,他们一定会振作精神、全心投入、更加主动地为学校的发展而努力,这样往往还能有惊人的成绩。
四、公正、公平地对待人和事更能深得人心
中国有句古话:公生明,廉生威。学校领导和教职工之间的一些对立情绪,相当一部分是因为校长处事不公、不讲原则造成的。这就要求校长首先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要敢于承认、敢于道歉、敢于改正,这样做丝毫不会损害自己领导者的形象,反而会在教职工中提高自己的威望。其次要对全体教职工一视同仁,照章办事,不任人唯亲,不厚此薄彼,不感情用事。校长处事公正与否,往往直接关系到教职工的切身利益,也是教职工认定校长是否称职的一个主要标准。如评先、进职、奖惩、用人等。如果校长对自己文过饰非、姑息迁就,找客观理由推脱责任,对别人则区分亲疏远近,偏重偏爱某一部分人,“一碗水”端不平,那么就很容易人为地在学校中造成许多矛盾,当然也就很难赢得广大教职工的爱戴和信任。
五、加强人文关怀,构建和谐氛围
1. 倡导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权、尊重学生的创造力。当然,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尊重他人。只有平等待人,只有平等地与学生相处,从心底认定,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人,同等地拥有人的尊严,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学生,才能在尊重学生中获得尊重。没有平等、尊重,所有的关爱,在出自某些人口中就有点变味了,变成了一种恩赐、一种施舍,难以让对方真正理解并接受。教师要成为真正的教育者,就必须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尤其是在对待学生的感情问题上,如果教师能够以朋友般的平等态度体谅学生,揭下“教育者”的“面具”,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同一的位置,多谈谈自己在中学阶段的感受和经历,让学生感到教师和他们一样有过类似的心理历程,从而自愿和教师交流。学生的认知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对于这些正处在生命发展中的人而言,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因而,校长要教育教师以平和、宽容的心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从教师的言行中感受到人性的关爱。教师的尊重会使学生产生非同一般的感情,这种感情有可能转变成巨大的能量,推动他们去完成今后的学习使命。
2. 指导教师发展学生的个性
有如大自然的物种具有多样性一样,学生同样有着千差万别的个性。我们过去的教育常常习惯于对全体学生发号施令,其结果是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培养出了太多没有自己的主见而习惯于人云亦云的人,使众多原本可能在自己擅长领域中出类拔萃的学生,最后悄无声息地泯灭了自己的个性,成为“大众”中的一员。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应要求教师对学生要有人文关怀,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发展学生的个性。要因势利导,给学生更多可以自由驰骋的空间,让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
3. 鼓励教师学会欣赏学生
学生的心灵深处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赏识,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被“看得起”。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欣赏那些学习成绩优秀,行为习惯良好的“优生”,更要学会欣赏那些成绩较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毕竟,人各有长短,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可能有某些方面的短处,也必然有某些方面的长处。承认差距,欣赏其长处,哪怕只是一点点的长处,都会激发学生,引导学生觉醒,而生命觉醒的力量是排山倒海的,将焕发出令人惊叹的力量。
4. 督导教师学会关爱学生
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如果教师在一个被认为难管的学生面前束手无策,只能用难听的话打击他,本身就是一种不称职的体现,更何况学生其实不像有些教师所认定的那么笨,关键要看教师有没有从心底里尊重和爱护学生的意识,有没有求真、求善、求美、求知的人格原则。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学生才会把教师当成可以信赖的人,师生之间才能架起一座信任、友好的桥梁,学生才愿意接受教育。
总之,人文关怀是学校管理的核心要素之一,在全民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其作用尤显突出。校长的人文素养,影响着人文关怀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更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的人文素养,最终决定着和谐校园、和谐教育的成败。
(作者单位:山西省沁水县示范初中 0482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66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