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利用文本细读法,引导小学生会意悟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还存在浅尝辄止阐述、文本解读单一、文意强加于人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学生在过度依赖教师和教材的情况下,不善于思考,无法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刻理解,最终导致其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受限。针对该问题,我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尝试利用文本细读教学法,引导学生精细阅读,积极思考,探寻文本内涵,实现会意悟情。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法;会意悟情;应用对策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文本细读教学的价值愈加凸显。所谓的文本是指书面语言的主要表达形式,其是师生阅读的主要材料,既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段落,还可以是一个篇章。所谓的“细读”是指在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学生能细细品析文本内容,透过语言文字深刻地感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的情感。那么,我们要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应用文本细读法,引导学生精读多思、会意悟情呢?
  1.推敲语言,理解内涵
  语言是文本的基本构成。在文本中,语言内涵所指向的不单单是该词汇的概念,还指向其意象和意味。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学生往往可以在教师的文字语言解析下,理解词汇的概念,但是却很难理解其意象和意味,由此限制其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窦桂梅老师在其《为生命奠基——谈语文教学改革的三个超越》中明确指出,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嚼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发现文本中各个字、词、句等亮点,以此对其进行详细解读,使学生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理解语言内涵,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基于此,我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内容的时候,尝试利用文本细读法,以文本语言为基础,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细细推敲,从而使其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深入到文本意境之中,体会其内涵。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我立足其语言亮点,挖掘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深入感知文本。以“昔日的圆明园究竟有些什么……”这句话为中心,我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文本内容,并结合文本所描写的内容为其呈现了有关于圆明园景观的信息,以此为学生创设一个直观的情境,使其在情境的体验中,从名人字画、奇珍异宝等中感知圆明园的壮观。接着,我则结合文本内容,通过圆明园景致的先后变化,引导学生在体会“不可估量的损失”的过程中,感知到八国联军的暴行,进而产生惋惜之情,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以此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2.研读细节,深度感知
  优秀的语言教师,在引导学生积极阅读的时候,其会带领学生怀着虔诚的心情走进文本,在感知文字语言魅力的过程中,实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同时在精美的语言建构中获得精神的满足。简单地说,教师要想引导学生精准理解文本,其需要发挥文本细读教学的作用,鼓励学生细细品味语言文字,在不断的推敲中积极思考,透过现象感知内涵。以《秋天的怀念》为例,史铁生在描写母亲隐忍着一细节的时候,在“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她又悄悄地进来”,“她又悄悄地出去了”这三段描绘中,都使用了“悄悄地”这一词汇,以此展现母亲细腻的情感,同时赞颂母亲处处为儿子着想的深刻情感。在教学活动开展中,为了使学生理解“悄悄地”这一细节的内涵,我尝试利用词汇替换的方式,引导学生将“悄悄地”改为“静静地”或“无声地”等词汇,以此对比,自主思考。在我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在小组中,结合自身已有的語文认知,对“悄悄地”、“静静地”、“无声地”的动作、状态等进行对比,借此在深入思考中,感知到母亲细心、耐心与小心,从而体会到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在这样的细节分析中,学生不仅可以在自主思考、探究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在读与悟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深度感知,有利于其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3.纵观全文,领悟情感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我们不仅仅要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的语言文字,还要引导其“走近文本”,“走进文本”,“走出文本”,如此才能使其真正地精准理解文本,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要想实现这一点,纵观全文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文本中所描绘的事物之间都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这些联系往往是以文本结构为载体的。学生只有充分地把握了文本结构,其才能由浅入深地感知、理解文本内涵,体会到作者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因此,我在文本细读教学活动开展中,除了会引导学生咬文嚼字之外,还会鼓励其在盘枝末节中梳理文本结构,进而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涵,升华对文本的理解。仍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这篇文章的结构较为简单,一共有五个自然段,其中,第一自然段讲述了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第二到第四自然段则详细地描述了圆明园过去雄伟壮观的场面。第五自然段描述在英法联军的暴行下,圆明园毁之一旦。这一文章结构关系较为清晰的展现。基于此,我在课堂中,根据文本内容,为学生设计了走近圆明园—走进圆明园—走出圆明园这样的结构,引导其在该结构的思考中,细细分析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及其不可估量的损失。在这样的教学结构体验的过程中,学生会回忆过去,感受到圆明园的富丽堂皇、雄伟壮观,反思现在,感受到圆明园的残垣断壁、萧瑟荒凉,以此在今昔对比中,深入到语言的震撼之中,体会到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进而在情感共鸣中产生对八国联军之恨,对清政府软弱无能之怨。在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之后,我鼓励其带着感情朗读文本,以此在反复的朗读中加深对这种情感的体味,为其情感的丰富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文本细读教学的作用,引导学生以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细细地品味语言文字,感知其内涵,在会意悟情中进一步提升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王永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7(24):76.
  [2]  季艳梅.多策并举,亲历文本细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策略分析[J].内蒙古教育,2017(16):99-1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46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