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日本战后道德教育对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思想道德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全社会都在进行深刻的大变革时期,学习借鉴日本高校道德教育优秀经验,有利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工作的发展和德育理论的创新。
  【关键词】道德 教育 启示
  一、日本战后高校道德教育内容
  二战后,战败的日本被美军占领,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都受美国影响颇深。政治经济体制的变化使日本的文化教育也发生了变化,在道德教育方面,主要是进行民主主义教育,国体教育和个性教育。
  1.民主主义教育
  战前的日本实行的是军国主义体制,专制主义思想浓厚,战后的日本被美国占领后,在美国的影响下教育方面发生了很大变革,其中民主的思想传播最为深远,1947年日本公布“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确立了民主主义教育体制。民主主义教育简单来说就尊重多元化,反对独裁,尊重个人尊严和价值,共建和平国家与社会,这是民主主义教育的重点。
  2.国体教育
  国体教育实际上也就是爱国主义教育,无论哪个国家,爱国主义教育都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战前的日本军国主义和极端国家主义思想就在全社会盛行,二战后,日本教育应走“民主化”道路,取消军事教育和国教。尽管如此,日本的爱国主义教育中仍然存在着遗留的民族主义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本的爱国主义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具体来说,日本的爱国主义主要是虔敬天皇、忠诚国家以及注重本国传统和文化教育等。
  3.个性教育
  1947年3月,日本教育基本法提出:“教育应培养完美人格为目的,培养热爱真理与正义,尊重个人的价值,尊重勤劳与责任,富有自主精神,身心健康的国民,使其成为和平国家与社会的建设者”。1986年又提出21世纪的教育目标:“培养人们拥有宽广的心胸,健壮的体魄,丰富的创造力;培养人们具备自由自律和公共的精神;培养面向世界的日本人”。
  二、日本的道德教育特色
  1.倡导共同价值观,增强认同感
  日本独特的地理文化环境使日本人民在生存和發展的历史活动中形成了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塑造了一个富有忧患意识,生存意识和竞争意识的大和民族。日本的这种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对日本经济政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日本的政府和学校都注重培养公民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以增强民族凝聚力。
  2.立足传统,突出民族性
  任何国家发展文化时都应该立足自己的传统,日本在保持自己民族风格方面做的颇有亮点,实质则是把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作为国家生命延续的根本。珍视传统是日本人的民族性格之一,在明治维新和战后被美军占领的两个不同时期,日本虽然都引入学习了外来的文化,但仍然重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特别是在道德教育方面蕴含着自己丰富的民族特色。
  3.注重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作
  1986年4月23日,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议关于教育改革的第二次咨询报告提出:“有必要明确在终身学习体系中,家庭,学校,社区等教育各领域的作用与责任,并加强相互的合作。”从日本进行道德教育改革进程以来,就有意识的加强家庭学校和社区的联系。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强调家庭学校和社区要进行合作,强调构建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体系,实现了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的有机融合。
  三、日本战后高校道德教育内容对我国的启示
  战后的日本根据本国国情的变化,在道德教育方面进行了多次改革,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获得了丰富的成果,分析研究并借鉴日本高校道德教育改革的经验,有利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获得新发展和新思路。
  1.兼收并蓄,东西融合
  当今世界是全球化的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相互碰撞交流,但也存在着文化侵略的现象,如何在进行友好文化交流的同时把握发展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日本在这方面就给我们提供了借鉴经验。
  明治维新时期,尽管日本打开国门向西方学习,但是提出了“和魂洋才”的思想方针,既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又要保持自己民族特色。二战后,日本的各方面都被美国所掌控,教育也不例外,美国的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等价值观念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但是日本国民的民族精神及其浓厚,没有给予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发展壮大的空间。反之,日本吸收了西方民主主义思想的合理因素,在道德教育中将西方思想与本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发挥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因此,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既要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优良之处,又要弘扬传统道德文化的精髓,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2.显性道德教育与隐性道德教育相结合
  显性德育是指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道德教育活动。隐性德育指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活动。日本高校德育就做到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结合。一方面在高校设置正规的德育课程,向大学生系统传授规范的道德观念,培养道德情感,另一方面开展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发展的活动课程,潜移默化地培养大学生道德品质和情操。
  但目前我国的高校德育主要是通过专门的德育课程完成的,过于死板片面,与其他学科联系不强,隐性的德育方面做得稍有欠缺。因此,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改革中,既要注重德育与其他学科间的内在联系,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实现两者的相互渗透,也要注重在德育活动中开展道德教育,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质量。
  3.教育内容社会化
  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深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它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日本学校德育就是随着社会变化发展不断丰富发展自身内容,二战后日本道德教育由“修身科”到“社会科”及“道德科”的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内容的不断充实,就是为了服务于变化了的社会。我国如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困境,就是由于德育没有充分适应变化发展了的社会。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
  四、结束语
  改革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主动迎接挑战,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272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