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和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提升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为迫切的教育任务,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缺失,别说为国家民族的进步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大学校园里的旷课打网络游戏、自杀等事件的发生都给我们高校教育以沉重的当锤棒喝。为了有效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必须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教育合力的同时,也需要我们抱着虚心使人进步的态度学习和借鉴日本等先进国家的开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理念和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社会责任感 现状 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状不容乐观。首先,大学生熬夜玩手机、上网,旷课在寝室玩游戏、不仅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更体现了对大学学习及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不足,对现在的自己和未来发展不负责。其次,对家庭更是不能承擔孝敬父母、做家务帮父母分担的责任,只是一味的伸手向父母要钱,然后把钱花费在通讯上网、服饰购物等于学习无关的选项,对父母更是缺少感恩的心。再者,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生活中,有部分大学生不遵守纪律,对同学冷漠,从不参加学校、班级举办的各种集体活动,融入不了集体,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逐渐心理产生阴霾,心理疾病的几率远远高于集体责任感强的大学生,严重者导致休学等。最后,部分大学生缺少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一些学生对国家、社会发展漠不关心,甚至有学生极少看新闻和关心时事,从自身角度去看待问题。没有认清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是人生责任的核心和灵魂,是个体理想、志向和价值观的高度统一,是为祖国和人民献身的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缺乏主动关怀社会、回馈国家社会的责任感。
当代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缺失,家庭责任感欠缺,集体责任感淡漠,国家责任感淡薄的现状,迫切的需要我们尽快、尽早的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促使大学生成长成才。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自身问题
大学生自身认知能力差,对大学学习及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不足,缺乏清晰明确的目标和计划。社会认知能力较差,大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比较少,缺乏在社会中的实践能力。价值定位不准,有些学生甚至大学的专业都是家长给选择的,这就使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扭曲,较多地关注个人价值而忽视社会价值,较多地关注个人利益而忽视国家、集体的利益。只知索取而不知奉献、唯我独尊,只会一味追求虚荣和攀比心盛行.无视自身应对社会承担的责任。自我意识方面形成了以个人为中心的个人主义。
(二)高校社会责任教育的不足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不是凭空就能养成的,需要通过学校的德育工作来进行。但是有一部分高校存在着重视智力教育、忽视道德教育,只在乎学生的考试成绩,而较少关注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思政课的有效性也不高,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来向大学生传递知识,大学生不能真正地参与其中,教师不了解大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利用开设这门课程学生的考试分数来判定大学生思想是否合格,这就导致大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对所学的知识只有短暂的记忆,不能从根本上形成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
(三)家庭教育的弱化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对于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念和价值导向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现在部分家庭不太重视孩子在道德方面的培养。尤其现在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宠爱孩子,在经济方面一味的给予,同时又只重视对孩子智力的培养,极其关心孩子的分数,不在乎或者忽视对孩子道德素质方面的培养。在这种家庭背景条件下生活的孩子,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就较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责任感的养成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四)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通过电视、手机、电脑等媒介使大学生更加方便地了解社会中发生的事,大学生可以在网上了解到在现实生活中了解不到的内容,为人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方便,为人们开拓了眼界。但是,由于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譬如手机不离手、沉迷网络游戏,而忽视了自身所应承担的责任。最后,大学生面对信息的泛滥无法分辨,一些不法分子借助网络来发布或者传播一些不利于国家的信息而一部分大学生往往抵抗力差就相信了这些谣言,做出破坏国家、社会的事情。
三、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需要从自身、家庭、学校、社会这四个方面合力进行。首先,从提升自身方面,大学生应时刻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关注时事新闻、电视、报刊等媒介来了解社会中发生的事,也要学习身边的榜样,励志成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从意识上提高自我,认清自我价值。其次,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上不一味的讲述理论知识,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素质教育模式,突出综合素养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育人导向,促使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同频共振。接下来,作为父母应该让孩子从小适度地经历一些磨难,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和坚韧的意志,还可以让孩子明确自身的责任,并鼓励引导其承担起责任与义务,同时做好榜样性父母的树立。最后,良好的社会环境的营造也很有必要,国家或者高校可以通过网络发布一些积极地、正能量的新闻和视频(例如我们的学习强国)让大学生从中得到启发。
日本在1947年的《教育基本法》就规定要开展责任教育,还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深刻理解课堂的理论,增加责任情感的体验。此外,日本还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各种平台及社会环境对大学生进行责任感的渗透教育,比如借助博物馆、纪念馆、电视网络等媒介适时进行关于提升责任感的教育。对大学生定期开展企业访问、参观工厂,邀请企业人士、毕业生校友人校园和大学生进行交流,和开展就职对策讲座、运动友谊赛和联谊酒会等。日本的这些做法都很值得我们借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618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