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希望“断臂”前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乐天舒

  随着乳业从新希望公司的剥离,刘永好的“农业全产业链计划”将继续向前推进,只是战线在缩短。
  
  停牌已经近一个半月的新希望(000876)9月13日终于复牌,开盘后股价一字涨停,而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来自新希望重组的方案出炉。在山东六和集团、四川南方希望实业有限公司等相关资产注入新希望后,备受非议的新希望同业竞争问题得到解决,由此新希望也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农牧类上市公司。
  
  出售与主业不符资产
  
  此次资产重组,分成资产注入和资产出售两大部分,资产注入主要包括,六和集团100%股权,预估值为52.7亿元,六和股份24%股份,预估值为9.6亿元,新希望农牧100%股权,预估值为15.3 亿元,枫澜科技75%股权,预估值为0.5 亿元,合计为78.1亿元。
  资产出售包括成都新希望实业51%的股权,预估值为0.9亿元,四川新希望实业51%的股权,预估值为1.0亿元,合计1.9亿元。
  新希望集团下属农牧业务由三家主体经营:一是上市公司新希望;二是新希望农牧;三是六和集团,其中新希望农牧归属于南方希望。
  新希望表示,本次交易即为实施产业整合,履行承诺的关键步骤。通过交易的实施,南方希望下属全部农牧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彻底解决了南方希望与上市公司之间存在的潜在同业竞争问题,同时也打开了上市公司进一步发展的市场空间,有利于上市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上述交易全部完成后,2010年度新希望将实现收入约520亿元,比2009年度提高67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0.65亿元;比2009年度提高145%。
  对于出售乳业和房地产资产,新希望表示,上市公司在购买农牧业资产的同时,将与主业不符的房地产业务资产和盈利能力较弱的乳业资产剥离,突出主营业务,提高盈利水平,一方面有利于上市公司合理调配资源,专注在农牧行业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投资者合理判断公司价值,维护全体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抛弃”乳业
  
  还是在2009年的时候,刘永好曾称,从新希望集团未来的发展战略来看,乳业是新希望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不会压缩这方面的投资,反而还会加大”。
  然而时隔一年,新希望却将乳业置于上市公司以外。事实上,经过近8年投入和运营,新希望乳业规模虽然已经跃居全国前5位,但是其短期内业绩仍然差强人意。
  一位接近新希望高层人士透露,“毫无疑问,资产越优质,在二级市场所募集到的资金自然就越多。”
  2002年,新希望进入乳业之初,就设计出了自己的发展规划:“收购→整合(品牌、资源)→联动→全国(市场)→前三甲”。
  新希望乳业2006年-2009年净利润分别为-1525万元、-2827万元、-1822万元和425万元,今年上半年则亏损2001万元。
  江海证券分析师付豪杰认为,新希望乳业毛利率较低,一是因为原料采购价格高;二是因为销售价格上不去。“公司当初高调进入乳品行业,但一直没有做起来,同时,公司也没能抓住三聚氰胺事件带来的机会。”
  另一方面,进入今年后,伊利和蒙牛分别借助世博会和被中粮收购的契机,大肆推广品牌,强化市场。“当前,乳业格局已大体确立,新希望乳业再度‘复辟’的机会已经不大。”付豪杰指出。
  新希望保守稳健的作风显然与中国乳业的狂飙格格不入,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新希望打造的农户+牧场+公司模式虽然在当时得到市场的认同,但是与整个中国乳业快速复苏的速度相比有些“不合时宜”。“很难快速上位,上不了前三甲,就注定了被边缘化。”付豪杰指出。
  由此,刘永好不得不痛下决心,将乳业从上市公司中剥离出来。
  
  打造农业帝国
  
  随着乳业从新希望公司的剥离,刘永好的“农业全产业链计划”在大踏步地向前推进。新希望内部高层人士透露,新希望资产重组,为其全力打造“农牧业全产业链”提供了资金和业绩的保证。
  刘永好称,新希望从2005年开始,就想通过猪肉、禽类、乳业三大产业链上,耗资几十亿元,从股权上着手,联合了山东六和、北京千喜鹤、陕西石羊、山西大象等行业和区域性的龙头企业,初步完成上下游产业链的布局。其中乳业链相对比较成熟,上游建立了几十个奶源基地,下游通过并购十几个奶业的地方品牌,已形成贯通上下游的格局。
   而在刘永好的农业帝国版图上,全产业链战略不是“并购+整合”这么简单,在取得一定产业控制权后,新五年计划将继续从扩大规模、创新商业模式等方面深挖全产业链,目标是5年后销售收入和规模翻一番。
  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王航表示,饲料始终是这个行业的核心环节,养殖业70%的成本来自饲料,饲料的原料成本90%来自于种植业。一头连着种植,一头连着养殖。饲料的规模化增长对市场的定价权、话语权非常重要。新五年战略的实施,关系到新希望未来的利润增长。
  上游的原材料采购目前主要是经销商的渠道,对于新希望来说,这个渠道存在的问题是采购具有随机性,像玉米、小麦等原料价格快速波动,加上金融国际资本的介入,很多原料厂商的商业模式随之改变,价格低的时候拼命生产,价格高时减产甚至停产。追求均衡生产的新希望,受制于波段性的原料价格和产量。王航认为,想要在采购的价格、质量稳定性上有所保障,新希望必须开始做集中采购、基地采购,从分散的经销商追溯到上游基地,建立自己的原材料采购基地。
  “在下游,我们的规模增长与客户紧密相连。” 王航认为,新希望在下游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服务模式转型,以抓住潜在的优质客户;除了提供服务外,还需为客户在下游解决市场风险;帮客户找资金;解决目前养殖业存在的短板即苗换代和优化。
  据悉,新希望拟出资1.8787亿元在柬埔寨、孟加拉、菲律宾的布拉干和塔拉克新建饲料项目以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将乳业从上市公司里面剥离出来,将猪肉、禽类两条产业链放进了上市公司里面,集团下属的担保公司的业务,也将服务于上市公司里面的全产业链中的下游农户和商家,这是新希望打造农业全产业链的全部内容。
  一位接近新希望高层人士透露。“打造‘全产业链’是一个政府和农户以及相关企业都要共同参与的项目,单凭一家企业的自有资金实力,很难完成这个复杂的过程。因而,从二级市场募集到更多的资金,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突破方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540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