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丁建设
数学学困生可以分为智能低下、心理排斥与行为偏差这三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表现与成因。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变以全面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的类型、表现及其成因
所谓学困生,是学习困难学生的简称。笔者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中把连续两个学期考试不及格的学生界定为数学学困生。根据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与表现,我们可以将学困生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智能低下型学困生
数理智能低下型的学困生的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缺乏运用数字或数式进行运算的能力。尽管有的学生学习也很努力,但掌握不了知识要点,总结不出教材的知识结构,更找不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不知道掌握了哪些知识,同时也提不出问题,对学过的知识点不会用,更谈不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而在小学阶段就成为学困生。二是缺乏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能掌握因果关系,不会进行推理,而学习初中数学已经开始需要较强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因而这些学生进人初中后就很快分化出来,成为学困生。
据有关的研究与笔者多年的观察表明,智能低下型学困生多数是先天形成的,与遗传因素有关,在整个人群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一般只占1―2%左右。
2、心理排斥型学因生
这类学生的表现很多,但主要是缺乏对数学的兴趣感与自信心,不喜欢学习数学,认为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他们课堂上不积极思考,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漠不关心;对不懂的问题不去认真钻研,或者请教别人,而是马虎应付;布置的练习随便不做或者抄袭了事,考试成绩差也若无其事。
人们常常认为这类学生是学习态度问题甚至是思想品德问题,其实更多的是心理问题。形成这类学困生并非完全是学生的原因,其中也有教师因素。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教师的误解、责难等等都会严重伤害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
3、行为偏差型学困生
这类学生的主要表现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独立完成,不注意将学过的知道进行梳理总结使之融会贯通,解题时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死搬硬套。考场上“临时发挥”,考后也不注意总结反思。
为什么会形成行为偏差型困生?其中有学生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教师的原因。一些数学老师注重教而忽视学,只注意教给学生知识,而不注意传授学习数学的方法,只是布置学习任务,而不告诉学生如何完成这种任务。
智能低下、心理排斥与行为偏差这三种类型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智能低下会造成心理排斥和行为偏差,心理排斥与行为偏差之间也相互影响(图1)。
二、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策略与措施
1.授人以渔,强化学法指导。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规律出发,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预习法、复习法、类比法、归纳法等等有效的学习方法都应该反复指导,让学生掌握并运用。例如类比法,告诉学生初中数学知识与小学知识是相似而又不同(如有理数与自然数、分式与分数等等),应该注意新旧知识的比较,搞清楚其区别与联系。
2、降低教学难度。加强辅导。对待学困生,要放低要求,降低难度。采取循序渐进、谆谆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
3、降低知识坡度,放慢进速。适当对教材进行处理,从具体、简单的知识入手,再过渡到抽象、复杂。比如初一“绝对值的概念”难度大,学生学习起来较吃力,笔者降低坡度、放慢速度,让学生从解决具体数的绝对值开始,然后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步加深,这样不但化难为易,而且能带动很多知识的学习。
4、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如在讲“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我们可以通过几组不同长度的三条铁丝,通过学生自己动手,问哪几组铁丝可以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条铁丝之间有何关系?从而引导出上述结论。
5、做好中小学数学内容的衔接。首先要进行“算术数”与“有理数”的过渡。从小学到初中。数的概念从“算术数”扩充到有理数域,运算关系也由原来的四则运算引入了乘方、开方运算。其次要进行“数”与“式”的过渡。小学主要是学习具体的数,而到了初一,接触到的是“代数”,研究的是有理式的运算,这种由“数”到“式”的过渡,是学生在认知上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飞跃。
6、注重激励性评价,培养学生自信心。在每次单元测验、考试时,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让学困生做,让他们尝到甜头,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的。在考试前应对他们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使他们有得到较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的印象,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7、宽严结合,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人生。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90%以上的学生的智力是相差很小的,都能学好。数学学困生往往是没有好的学习习惯造成的。教师十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考试等各个环节的习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习惯。
此外,注重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让学生学得生动有趣。注重感情投资,密切师生感情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46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