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类综艺节目的造梦机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旅游类综艺节目通过造梦手段为观众营造了一个理想的“美丽新世界”,使他们对生活的焦虑通过收看节目能够得以有效的释放。但是随着综艺节目织梦手段的不断发展,会不会让人沉浸在综艺节目营造的情境之中无法自拔,从而导致人们无法面对真实而不完美的社会也是我们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造梦;社会焦虑感;景观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6-0102-02
一、旅行类综艺节目的造梦机制
旅行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悠久历史留下的雕栏玉砌、现代都市的灯火辉煌,让我们忘记生活的琐事和烦恼。旅行类综艺节目的出现,让那些暂时无法旅行的人实现了了解大千世界的强烈愿望。梦是一种心理现象,是内心欲望的实现。它可能潜伏于白天清晰的心理意识活动中,也可能是我们高度复杂的思想产物[1],是一种无意识的体现。社会压力日趋增大的今天,现代旅游类综艺节目起到了为广大受众疏解压力的重要作用。随着综艺节目的不断发展,现在的综艺节目通过景观的构造和嘉宾交流的暗示为受众编织了一场又一场绚丽的梦。真正的梦境是无规律可循,极度抽象化的。与真正的梦境不同,综艺节目为受众打造的美轮美奂的梦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有规律的、具象化的白日梦。现代旅游类综艺节目的创作动机都是以情感为驱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使人们产生了巨大的压力,旅游类综艺节目所编织的梦实现了受众内心的情感需要。在旅游类综艺节目当中,“逃避”是一个核心的概念,它使得人们从日常生活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受众期望的满足和情感的唤醒在节目所呈现的场景中被构建出来[2]。
造梦技法使用最娴熟的是好莱坞电影,好莱坞无数的类型片都在造梦,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极大地满足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渴望的生活状态,或者是对当时社会的反击与背叛,或制造视觉和听觉感官上的冲击,现在这些方法越来越频繁的被使用在综艺节目当中。《花儿与少年》《旅途的花样》等这一类旅游类综艺节目都是通过节目组设置一些情境,规定一些规则,或去到异国他乡、著名景点等,通过节目嘉宾遇到的遭遇亦或是嘉宾们之间的冲突,还原受众在生活当中的种种不易,让受众产生了极大的共鸣。然后,节目嘉宾通过共同努力在善意友好的氛围中解决了这些遭遇,但是生活当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和尔虞我诈很少可以通过这种和谐友好的方式解决,在收看综艺节目的过程中,受众心中对这种和谐友好方式的渴求得到了满足,内心压力得以释放,就好像置身梦境一般,综艺节目的造梦作用得以很好的实现。
二、强烈的社会焦虑感需要释放
在今天社会心理中普遍存在的焦虑感正在中国社会生活中明显“外溢”出来。焦虑感来自潜在或显现的生存危机感,这是市场经济环境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的一种新的个体感受。计划经济时代固定的角色地位所建立起来的稳定的职业心理被打破了[3]。社会转型期带来的竞争压力和不稳定带来的焦虑需要一个出口来释放,而综艺节目所营造的轻松愉悦的氛围很好地成为了我们焦虑心理的“减压阀” 。《奇遇人生》第一期当中广袤的非洲大草原和当地人朴素的生活方式,通过嘉宾的交流和画面蒙太奇的展现让观者不由自主的沉浸其中,这种沉浸式的体验使得受众内心压抑已久的焦虑得以释放,让他们看到除了来去匆匆的紧张生活外还有舒缓的自然生活。
“自由聯想”是弗洛伊德从早期通过催眠术医治精神病患者的方法中演化而来的一种方式,既是一种治疗方法也是一种收集资料的方式的研究方法。患者躺在一张舒适的躺椅上然后放松身心,背向分析师,在分析师的激励下回忆,自由联想并将所想到的讲出来,从而达到化解患者心中积郁的效果。这种方式在综艺节目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受众面对屏幕时虽然受到屏幕展示内容的影响,但仍然和节目保持着距离。当节目播放的内容引起受众情感共鸣时,受众便会展开联想,联想到自己经历的事情,或者自己看到、听到的事情。在联想过程中感受到生活里有很多值得感动纪念的事情,从而使内心的焦虑感得到很好的释放。从《花儿与少年》中宋祖儿和赖雨濛的口角之争到《妻子的浪漫旅行》中颖儿的深夜痛哭,这些情节都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很容易激起我们记忆的共鸣。
在中国社会改革转型的过程中,社会分化的趋势使得各个不同的利益集团之间产生冲突和矛盾,普通百姓在日常生活工作当中,尤其是针对住房、交通、教育、养老等问题时,感到巨大的社会焦虑是在所难免的[3]。广大百姓需要一个情感的释放之处,因此收看综艺节目成为一个压力释放的重要场所,有助于社会普遍焦虑的释放。因此综艺节目也可以看作是“减压阀”“减震器”,有助于社会的稳定。《花儿与少年》几位嘉宾在旅行时所遇到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困扰我们,受众在看到这些戏剧冲突时产生的强烈的共鸣感以及问题得以解决之后的温馨快乐,让受众本来焦虑的心情慢慢平和了下来,压力得到了缓解。对于综艺节目所产生的“情境力量”也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社会心理学有大量的资料能够佐证,在特定情境下,情境力量远远胜于个体力量。“斯坦福监狱实验”说明了情境力量如何导致虐囚案的产生,受众在面对屏幕收看综艺节目时,节目所营造的情境可以对受众产生强烈的影响,美好的情境使受众心理逐渐地向好的方向转变,让积蓄的紧张焦虑感得以释放。
三、综艺节目的景观构建
当代综艺节目热衷于为受众制造各种各样的美梦,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要。但是凡事都应当遵守适度原则,防止过犹不及。每天沉浸在节目为我们营造的各种各样的美梦当中,内心压抑的焦虑感虽然得以释放,但它又像潘多拉的魔盒,节目中明星的穿着、大量的广告植入,在我们释放压力的同时又为我们生产了众多的欲望。
当今社会,霸权式的全球媒介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刻和广泛的影响。德波里亚有言,“原始社会有面具,资产阶级社会有镜子,而我们有影像。”上述变化的实质在于虚构的东西已经使人不自觉地处于被麻痹的“催眠”状态[4]。在旅游类综艺节目当中,每期都会大量重复广告冠名商的名字,在前期节目强烈的情感渲染之后,植入于相关的鸡汤式软广告或者直白的广告镜头。让观众在半梦半醒之间接受了节目强烈的心理暗示,而这种心理暗示又催生出对于物质的新的欲望。这就让受众在释放、产生之间来回切换,虽然焦虑得以释放但又产生新的其他方面的压力。“受众不能在自己的屏幕上写下任何东西,受众始终是在被驱逐的产品之外,在这个幻象中不扮演任何角色。他们失去了创造者的权利,或者只是一个纯粹的接受者”[5]。受众压力的释放需要遵从节目组的设定,如何生产矛盾冲突,解决矛盾冲突的方式方法,获得怎样的结果,受众都无法选择只能接受。表现出来的结果都是好的,只有好的结果才可以呈现出来,这是综艺节目拍摄的一贯手法。长期沉浸在节目组制造的美好和谐梦境之中,当关掉屏幕返回现实,现实生活的不如意、苦恼又会使得焦虑产生甚至比之前更甚。受众不得不赶紧打开屏幕,闭上双眼进入节目制造的完美乌托邦的梦境中去,就如同吸食“索玛”一般,“一颗索玛好过一声咒骂,一克索玛能治十倍忧伤”。
四、结 语
旅游类综艺节目发展需要迎合广大受众的爱好,为受众编织一个又一个他们所期望的梦境,让人们在这个充满压力的社会中,焦虑情绪得以释放。但是节目制造方时刻不能忘记他们头上吊悬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受众赋予节目组为他们造梦的权利,综艺节目的创作者更应该为受众所考虑,不能一味地追求利益而生产受众的欲望,把受众当作“商品”一般卖给资本,而是要让受众在看过节目后身心得到放松又能够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参考文献:
[1] (奥)西格蒙特·弗洛伊德著.李莉译.梦的解析[M].北京:台海出版社,2016.
[2] 徐书婕,朱亚希.情感传播视阈下电视综艺节目的创作与接受——以生活体验类综艺节目为例[J].中国电视,2018(8).
[3] 路晔,赵民.当代广播电视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4] (法)居伊·德波著.王昭风译.景观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 (法)德赛托.“权宜利用:使用和战术”[M].视觉文化读本.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89.
[责任编辑:武典]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9132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