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霍山县稻虾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稻虾共作是一种良好的生态模式,是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典范,利用稻虾共生互惠互利,能提升稻、虾产品品质,取得“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收、一举多赢”的效果。本文对霍山县稻虾产业进行调查,介绍了其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以期为霍山县稻虾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稻虾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安徽霍山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0-0248-01
  霍山县位居皖西、大别山北麓,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等气候资源丰富,年平均降水量1 366 mm,年平均气温15.3 ℃,冷热适中,其中,1月平均气温3 ℃,7月平均气温27.9 ℃。霍山县总面积2 043 km2,人口36.3万人,辖16个乡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5.65亿m3,耕地面积23 107.98 hm2,水田面积20 053.18 hm2,单季中稻种植面积约14 000 hm2,境内无矿区,无污染企业,水质、土壤、空气等状况良好。霍山县利用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发展稻虾产业,前景十分广阔。
  1    发展现状
  自2016年开始,霍山县利用资源优势推广应用“稻虾共作”生态种养模式,群众积极性高,发展迅速,目前已逾2 000 hm2,产稻谷6 750 kg/hm2,鲜虾1 500 kg/hm2,收益达67 500元/hm2,纯利30 000元/hm2;出台了扶持政策,对于种植规模>3.3 hm2的稻虾种养示范户,补助6 000~7 500元/hm2。对于产业扶贫户,补助4 500~7 500元/hm2;全县共涌现稻虾规模种植200多户,其中专业合作社20多户,主要满足当地市场,部分鲜虾产品销往六安、合肥等地,稻虾米没有加工开发,与普通稻谷同价在市场销售。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虾的品种多而杂,缺少高产优质品种,大多数到市场上收购种苗和自然繁衍留种,造成抗性低,病害加重,死虾、铁壳虾、大头虾增多,严重影响虾的产量和品质。应用稻虾共作的水稻品种也都是自由选择,米质较差,不能开发为稻虾米。二是养殖技术不到位,种养技术较低,很多群众没有经过培训,缺乏养虾种稻经验,目前仍延用“一稻一虾”种养模式,种养技术不规范,造成稻虾产量低、品质差,效益不好。三是销售市场不健全。没有专业的龙虾交易市场,部分鲜虾产品销往六安、合肥,一到初夏时节,大量龙虾集中上市,造成相对过剩,严重影响销售价格。四是缺少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目前,霍山县种养规模>66.7 hm2的种养户只有1家,且刚刚起步,资金不足,实力不强,大部分都是小规模农户,没有稻虾深加工企业,没有产品品牌,影响销路、销量,严重制约稻虾产业规模化发展。
  3    发展对策
  3.1    政府引导,政策支持
  应将发展稻虾产业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高规格的领导小组,明确相关部门具体专抓,制订稻虾产业发展规划,开展技术攻关,协调相关工作,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和财政专项资金,加大扶持力度,用于稻虾规模种养基地奖补、技术研究、技术培训、品牌创建[1]、市场拓展等环节。
  3.2    建立良种繁育体系,优化种植资源
  与专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建立联系合作,建立龙虾良种选育扩繁基地,培育抗病能力强、个体大、产量高、商品性好的龙虾品种,开展试验示范,并推广普及。遴选抗倒、抗病能力强、生育期短、稻米品质好的系列水稻品种用于稻虾种养模式。
  3.3    提高稻虾种养水平,提升产品质量
  选择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水电齐全、集中连片、无污染源的地塊作稻虾养殖基地,且与周边农田系统隔开。在稻田改造上,要求便于管理、投食和捕捞,对田埂进行加宽、加固,因田而宜,大田沿田间四周开沟,小田一边开沟、两边开沟或开U型沟,虾沟面积占总田面积的10%~20%,沟深0.8~1.0 m,沟宽2~3 m,坡比适中,一般为1.0∶1.5,设置进水口、排水口。选择健壮、抗性强、品质好、生长速度快的虾苗品种和抗倒抗病、株型紧凑、生长期短、米质好的水稻品种。在生产管理上,改“一稻一虾”为“一稻两虾”,即头年9—10月投入亲虾,第2年5月底收获,同时整田插秧,投放幼虾,8—9月再次收获商品虾。基地四周设置防逃墙,在田埂上用网片加塑料薄膜搭建,高60~70 cm,底部30~40 cm埋入泥土中。科学防控鸟害和病害,在养殖沟内科学种植饲草,投放有益生物和饲料。捕捞收获时,应遵循“捕大投小、轮补轮放”的原则。
  3.4    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鼓励龙头企业发展稻虾产业,建立标准化种养示范基地,重点实施千亩连片工程、万亩连片工程,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延伸稻虾产业链[2],开展小龙虾深加工、稻虾米开发,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倡导“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拓宽流通渠道,在全国大中城市建立稻虾产品销售网点,增加产品市场占有份额。
  3.5    强化宣传,打造品牌
  加强监管,对稻虾生产基地实行标准化管理,严格投入品,实行登记台帐和可追溯制度。鼓励企业开展小龙虾和稻虾米精深加工,进行品牌认证,举办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通过网站、报纸、电视等媒体多视角、多层次地进行宣传推介,充分利用霍山县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龙虾文化品牌,促进龙虾文化消费,以全域全景旅游带动稻虾共生产业发展[3],以龙虾产业和文化促进全域旅游。加强小龙虾系列美食品种的研究,研制和选配调料,提升调料档次,整合品牌,推出一批具有大别山特色的龙虾菜肴,助推全域旅游的发展。
  3.6    培植营销队伍,建立销售市场
  随着霍山县稻虾种养面积的迅猛发展和小龙虾产量的提高,传统小商小贩收购模式已无法满足小龙虾生产的需要。因此,应建立小龙虾集散中心,搭建物流平台,规划和筹建霍山县小龙虾交易市场,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各地小龙虾经销商来霍山县进行产品交易,同时加快发展各类小龙虾协会、合作社等组织[4],通过电商平台、微信公众号、销售窗口等渠道将产业触角延伸到市场最前沿,确保农民增收和市场平稳。
  4    参考文献
  [1] 梁昱,阳文静,倪才英,等.江西省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发展现状分析[J].江西水产科技,2018(5):45-47.
  [2] 彭柳生,冯挺财.2018年万载县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概况[J].江西水产科技,2018(5):54.
  [3] 孟建人,张玮,甄伟琪,等.潜江市“虾稻共作”模式发展现状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9):61-62.
  [4] 何安华,周洪霞,陈洁.我国大宗淡水鱼养殖的基本特征、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渔业经济,2018,36(5):100-105.
  收稿日期   2019-01-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939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