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小学生在校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的特点是以生活为基础,旨在培养小学生正确的社会意识、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树立正确三观和健康心理。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性强,且教学内容覆盖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效率非常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针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展开探究并提出策略。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多媒体;师生关系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综合性学科,旨在提高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其课程核心为德育,是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但现阶段的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对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效率展开探究。
  一、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顺利展开的重要基础。小学生对于所有事物都尚处于新鲜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课堂上教师的行为和教学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教师应当具有感染力,一位优秀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力能够决定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分量。教师可以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从而使学生能够自主认真地听老师讲课。此外了解学生的特点能够有利于课堂的展开,使学生充分地融入学习环境,全身心地学习,能够有效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其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乐意学习、主动学习。
  二、 将实际生活融入课堂教学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社会为基础,以学生现实生活经历为前提的综合性科目,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教师教学应当注重拓展课堂内容,课堂的教学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此,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及时高效地进行社会调查、探究、发现、服务等活动,让学生脱离课堂教学模式,进入现实生活的大课堂,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现实实践活动中去,在具体现实的情境下不断认知品德与社会的内容,培养同学的优秀的道德品质、涵养、社会适应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教师必须做好学生进入现实生活的生动“活教材”中的引導工作,让学生能够通过接触认识社会中的一些问题,然后鼓励学生们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来感受社会、体验人生百态。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通过自己熟悉的日常社会生活,进一步掌握品德与社会的内容知识。品德与社会的教材内容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因此,课堂必须拓宽,不能局限于三尺讲台;教学内容必须拓展,不能局限于教材;学生主体地位必须突出,不能局限于老师讲课,学生听课。所以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组织学生真正走进生活,融入社会,在实际的接触中感悟知识内容,最终实现课程优化。由于学生个性特征不同,因此不同学生对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具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正确引导学生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和讨论,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对于社会问题能够独立自主思考的能力,同时还能实现学生品德的优化。例如,在教学中采用实际案例。某次,发现一个学生随地吐痰,老师不必当面指出学生的错误,可以巧妙利用品德与社会课程,让学生们讨论随地吐痰的不良影响,学生发表各自不同的观点。在大家的讨论中该学生就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一来,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据绝对的支配地位,限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与传统模式相结合,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将枯燥乏味的品德与社会的知识内容通过图像音频的手段传递呈现出来,如此一来不但能够降低品德与社会的课程知识的学习难度,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我是小交警”部分的讲课中,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自行制作PPT文件,将搜集到的各种交通工具的历史以及常识类的交通知识和交通规则添加到课件中。在课堂教学时,向学生展示交通工具为我们出行带来的便利,以及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和违反规则所要承担的后果。借助多媒体授课可以随时调整内容,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利用形象的图片、真实的场景、优美的音乐,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和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积极乐观的心态。多媒体导入新课,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根据真实场景,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提高教学效率。
  四、 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教材内容能够提供丰富课外实践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亲自指引学生根据亲身经历,获得事情的真实部分,激发其心灵感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近乎平等,尊重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处理师生关系的最好方法。但是真的说到实际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无论学生什么时候打招呼都是非常有礼貌,而教师仅仅是简单的点头示意一下,一走了之,没有任何回应,没有任何面部表情,给学生一种拒人千里之外的错觉。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和教师互动的兴趣与激情。因此教师在组织实践活动的时候,必须以上述几个方面为出发点:通过教学内容明确活动的举行方式,根据学生的不同天性特点举行活动。小学生思维活跃,在课堂学习中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因此必须提高活动的趣味性以确保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比如游戏活动、动手操作、竞赛活动等,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竞争意识。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多元化活动的运用可以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锻炼。
  五、 总结
  综上,实现高效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是一项艰巨漫长的工作。需要教师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创设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促进学生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心理的健康发展。此外教师还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为实现小学品德与社会高效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翁诚富.小议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效率[J].课程教育研究,2017(30):95-96.
  [2]陈晓娟.初探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效率[J].中外交流,2018(15):172.
  [3]杨兆龙.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效率探究[J].新课程·上旬,2018(3):221.
  作者简介:
   丛波,辽宁省大石桥市,辽宁省大石桥市南街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122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