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精准扶贫家庭学生厌学心理的因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农村困难家庭学生厌学情况比较普遍,学生厌学心理比较复杂,一旦出现辍学情况很难通过教育和家访重新劝返儿童,从而导致学生彻底失学。本文讨论的重点是农村精准扶贫家庭学生厌学心理的因素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为解决当前学生厌学、辍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精准扶贫家庭;农村学生;厌学心理
一、 前言
导致学生厌学心理的因素有很多,本文讨论的重点是家庭环境对学生厌学的影响因素,分析的主要对象是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厌学产生的主要原因。学生厌学状态的表现比较多,常规为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主动意识差、不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沉溺网络游戏当中,厌学情况严重的学生出现逃课、辍学。
二、 农村精准扶贫家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
(一) 家庭教育辅导能力有限
目前农村地区精准扶贫的家庭在教育方面普遍缺少对学生的辅导能力,这主要是体现为两方面因素,一方面,家庭成员学历普遍不高,大部分贫困家庭都缺少基本的教育素养和知识能力,很多孩子的家长都是小学没有毕业就辍学在家,导致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导致学生成绩不理想,无法获得除教师资源以外其他的教学辅助,学生学习信心下降,学习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很多农村困难家庭父母都外出打工,以留守儿童居多,留守儿童主要是依靠祖辈进行学习和辅导,由于祖辈学习辅导能力有限,而且与学生存在天然的代沟,无法对学生学习提供有效的帮助,导致学生学习缺少约束能力,学生作业不能按时写完,无法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效地吸收消化,最终学生学习态度逐渐消极。
家庭教育辅助能力有限是农村儿童厌学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农村困难家庭儿童在课后没有得到家庭的教育辅助,同时由于家庭贫困也不可能接受社会上教育机构的辅导,导致学生无法跟上学习的进度,学习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厌学心理逐渐产生并发展。
(二) 家长望子成龙的压力过大
农村贫困家庭对孩子教育存在望子成龙的心理,甚至是过度的苛责。农村地区的贫困家庭对教育的投入是非常重视的,知识改变命运成了家庭笃信的信条,特别是一些外出打工的家庭,其见识了外面知识改变命运的事例,对教育的投入更加重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根深蒂固,因此在教育中给孩子的压力非常大,不允许孩子的成绩出现一丝的波动,一旦出现波动,容易出现苛责的现象,这种情况在农村地区非常常见,如很多家长在送孩子上学时,都会特意和教师进行说明,嘱咐自己家的孩子有多么的聪明,嘱咐教师不要担心孩子不听话,不听话就使劲打,成绩下降就打。
在家长望子成龙的压力下,学生对待学习也是如履薄冰,在初期学习成绩不错的时候,容易受到家长的物质和精神的奖励,一旦出现成绩的波动,学生希望获取的是家长的谅解以及共同解决问题,而实际上家长面对学生的成绩波动通常是以打骂的方式进行解决,这种解决的方式势必会造成学生学习的高度紧张,一旦发生成绩波动学生由恐惧到畏惧,进而发展为自暴自弃,产生了放弃学业和厌恶学习的念头。这种情况容易导致学生辍学,学生辍学后,教师进家庭家访时,父母才知道学生辍学并支持学生复学,但学生不肯复学。
(三) 家庭贫困造成的负面影响
家庭贫困造成学生厌学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种问题突出表現为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农村地区贫困家庭的受教育有限,对教育的重视和理解通常是来自周围人的影响,信息较为闭塞,在部分地区读书无用论较为盛行,特别是部分外出打工的人和一些乡邻看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实际问题,认为读书也是没有用的,因此不愿意让孩子参与到学习当中,学生在家长的影响下出现了厌学的心理,突出表现为作业不喜欢做,故意旷课,在家访的过程中,父母对孩子教育工作不上心,认为学好没有用,不如早点出去打工。此外,部分农村地区有聚众赌博的情况,这些低俗娱乐项目也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导致部分学生放弃学业,故意逃课参与到赌博游戏等低俗娱乐当中。
家庭贫困造成的学生厌学与学生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包括读书无用论、赌博恶习、祖辈旧观念影响等,这种学生对学习明显不上心,集中表现为学生成绩断崖式的下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转变思想,同时要做好家庭观念和家庭教育环境的建设。
三、 厌学学生解决对策
结合农村精准扶贫下家庭学生厌学心理的影响因素,可以看出学生厌学心理因素比较复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厌学学生家庭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积极转变学生的家庭观念,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针对家庭教育辅导能力有限的问题,农村地区学校教育可以尝试探索适当延迟放学的方式进行,在放学后腾出1-2小时安排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的辅导,同时要积极建设师生沟通的渠道,安排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及时的沟通,关注后进生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建立师生联络机制,每一个任课教师都应对应辅导几名学生,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对望子成龙过度苛责学生的家庭,在精准扶贫中要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转变家长教育思想,学会鼓励学生、学会与孩子进行交流,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农村地区盛行的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要做好具体的沟通工作,通过讲道理摆事实的方式切实扭转部分家庭中家长的错误认知,提升其对教育重要性的理解,同时学校要注重宣讲工作,通过与乡镇教育、家庭教育联合的方式,在农村地区进行九年义务教育普法工作,同时灌输知识改变命运思想,扭转农村地区对教育存在的偏见,改变儿童家庭教育环境和周围教育环境,使教育成为一种自觉,减少儿童厌学、辍学行为等现象的发生。
四、 总结
当前,农村地区家庭学生厌学心理影响因素比较多,学生心理受到家庭教育环境影响比较大,因此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要注重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家庭对教育的认知,提升家庭对教育重要性的了解,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同时要注重正确教育观的灌输,防止过度苛责学生的现象出现。
参考文献:
[1]阚少兴.农村初中学生厌学情绪的社会归因及对策探讨——以安徽省肥东县农村初中学生为例[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
[2]蔡永锋.浅谈农村中学生厌学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文教资料,2016(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784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