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任艳妮

   一、扩大学生阅读量
   在平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要求学生看一些课外读物,组织一些文学业余活动,让各年级学生,通过具体实践活动逐渐提高他们的阅读总量。低年级学生,老师可以讲一些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积累一些原始素材。到了三年级,让学生逐步接触一些现代文学作品,如鲁迅、郭沫若等文学大师的短篇文章,并在班级开展一些相应的文学活动,包括叙述故事情节、说感受等,加强学生对内容的记忆。我们让学生阅读的目的,在于让其汲取更多文学养分,而不是去增加学生学习以外的负担,为此,我们必须得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质与量。
   1.要求学生有目的、有选择地读书。由于小学生所处的特殊年龄,使得他们辨别能力和判断事非的能力有限,在要求阅读时,要加以正确引导。不然这样不但加重学生负担,而且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
   2.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每个学生都有一本专用的笔记本,在平时阅读中将自己认为好的词句、优美的修辞、好的篇段……摘录下来,在空闲时可以拿出来琢磨琢磨,以加深记忆,循序渐进,在阅读中积累一些原始东西。
   3.引导学生学会和掌握利用工具书解决一般性问题,例如不会的字词、不懂的生活常识用语等。教师经常注意本班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相关的文学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使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与判断力得到发展,同样学生在阅读中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得到发展,再不会因为区区两三百字的阅读小短文而皱眉头,咬笔头了。我们也在教学阅读中不会因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而“老虎吃天,无处着手”,总不见大的效果。同时学生由于在阅读活动中积累了足量的文学素材,在作文时也不会写流水账或用错字错词造句子。
   二、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人所有行为的原始动机,也是人产生活动行为的意识源,学生会不会去自动阅读一些课外读物、接触课外有益读物,归根结底在于他们有没有一种原始的阅读动机,是否具有这方面的意识,这正是我们最值得思考的地方。那我们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使其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
   1.教师平时注意提高自身文学素养,靠自身的影响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日常语文教学活动中随机应变,善于综合运用文学常识,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也使学生因教师丰富的文学知识、流利的口才等现象,产生一种敬重老师、羡慕老师“卓越出众”才华的心理反应,这种心理反应效果在无形中不自觉地起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作用。
   2.开展多种相关的班级或学校大型的文学活动。开展和举行一些如: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等,由易而难,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开展不同类型的活动,更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围绕小学生天生爱表现的特点,让每个学生都有参加的机会。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表现欲,强烈的表现欲促使学生产生一种自我主动阅读意识,这正是激起学生阅读兴趣的重点所在。
   3.多表扬,肯定他们阅读的成绩。如果条件允许,进行必要的物质奖励。这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一个方法,切忌因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出现小错误,而批评指责,小学生逆反心理强,这样会使学生阅读兴趣受到影响。
   三、明确目标,持之以恒
   根据各年级各班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阅读计划,并坚持做到及时总结交流,让学生把作文形式汇总成简单的学习材料,贮存加工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学生一时的兴趣激起来比较容易,要使兴趣常有,却是件难事。只有让学生钻进阅读中,让其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学生自己就会主动阅读。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有目标、有计划地组织一些高质量的阅读活动,并长期进行下去,无形之中也带动了作文的进步。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曙光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5747.htm